《河嶽英靈集》

《河嶽英靈集》

《河嶽英靈集》是一部詩歌總集,唐代殷璠編選。此書分上、中、下三卷。選錄了這個時期自常建至閻防24家詩234首,今本實為228首。

《河嶽英靈集》

 

正文

詩歌總集。唐代殷璠編選。殷璠,丹陽(今屬 江蘇)人。生卒年、字號不詳。書首自題“丹陽進士”。
此書分上、中、下三卷。《敘》稱“起甲寅(開元二年,714),終癸巳(天寶十二載,753)”,一本誤作“終乙酉(天寶四載)”。它選錄了這個時期自常建至 閻防24家詩234首,今本實為228首。由於選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藝術鑑賞能力,選錄標準又非常嚴格,因而在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中歷來最受重視,影響深遠。
開元、天寶之際,是唐詩繁榮興盛的時期,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音律和體裁發展到成熟的階段。選者在“敘”和“集論”里論述了詩歌形式和內容之間的關係,認為“伶倫造律”,“為文章之本”;“文有神來、氣來、情來”,“氣因律而生,節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所以詩人“不可不知音律”;但又不可“專事拘忌”,流為“矯飾”。他批判了齊、梁以來詩歌“理則不足,言常有餘;都無興象,但貴輕艷”的不良傾向,指出唐代詩歌正是在糾正上述詩風中“去偽從真”,逐步向前發展,到了開元中期“聲律風骨始備”。殷璠評詩注重“ 風骨”和“興象”。他選錄的標準是“既閒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如名不副實,才不合道,縱權壓梁、竇,終無取焉”。由於有比較正確的觀點作為指導,通過選詩以標舉其論詩宗旨,書中所選,雖因當時的條件限制,不可能搜羅得很全面,但這個時期的一些主要詩人如 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岑參李頎崔顥崔國輔祖詠儲光羲常建等人的優秀詩篇都能入選,基本上反映了盛唐詩歌的面貌。書中沒有選及杜詩,可能由於杜甫蜚聲詩壇,較遲於上列諸家,當時還沒有篇什廣為流傳的緣故。
書中略仿南朝鐘嶸 《詩品》,對入選各家詩歌的藝術風格都作簡括的評論,其中有不少精闢之見為後人所稱述。這種把評和選結合起來,在體例上實屬創舉,為後來許多評選本詩文集的濫觴,但由於此書自序說“分為上下卷”,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馬端臨《 文獻通考》也都著錄為2卷,而明代毛晉、清代何焯都曾有手校抄本為2卷本,因此也有學者認為今本3卷是後人“推測其意似以三卷分上中下三品”,並非編者原意(孫毓修《河嶽英靈集校文》引黃丕烈說)。
《河嶽英靈集》有《四部叢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閣本,通行的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收入 《唐人選唐詩(十種)》中。

《河嶽英靈集》 《河嶽英靈集》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