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繁塔

河南開封繁塔

平頂上的七級小塔高約6.5米,約為下部一層的高度。 繁塔的內外壁鑲嵌著佛像瓷磚。 繁塔內各層鑲嵌有各類碑刻200餘方,碑刻以宋代為主。

繁塔因位於開封城外東南1.5公里的繁台上而得名。繁塔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繁塔建於宋太祖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原為9層,因其高大雄偉,加上繁台寬闊,所以每到春季,繁台上桃李爭春,百花吐艷,綠樹繁茂,殿宇崢嶸,人們常在此春遊賞花,燒香拜佛,飲酒賦詩,從而形成汴京八景之一的“繁台春色”。 原為9層的繁塔由於人為原因,被封建當權者攔腰截拆鏟掉,最後剩下3層。直至清朝初期,人們才在三層繁塔上部修成一個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個七級實心小塔,使繁塔呈三層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層高約25米,是一座六角形的樓閣式佛塔,最底一層每面寬13.10米,從下往上,各層逐級收縮,到第三層呈平頂。平頂上的七級小塔高約6.5米,約為下部一層的高度。從大塔的底部到小塔的頂部,總高為31.67米。繁塔的內外壁鑲嵌著佛像瓷磚。塔表面的每一塊磚都是一市尺見方,為凹圓形佛龕,龕中有佛像凸起,一磚一佛,佛像的姿態、衣著、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單蓮座或束腰蓮座中的佛像,有手執各種法器的佛像,有騎著青獅的文殊和騎著白象的普賢二位菩薩,還有生著六臂或十二臂的觀音菩薩。其佛像表情細膩,形象生動逼真。塔基南北均有拱門,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從南門進入觀之,為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至三層;從北門進入沿踏道也可上至三層。欲從第三層登上大塔平台,須出洞門,由外壁踏道盤鏇而上,這就是人們稱謂的“自內而上,自外而鏇,登於其巔”的說法。 繁塔內各層鑲嵌有各類碑刻200餘方,碑刻以宋代為主。其中以宋代書法家趙仁安所寫的“三經”最為著名。“三經”分別存於塔內上下兩層。南門內則第一層東西兩壁鑲嵌刻經6方。東壁為《金剛經》,西壁為《十善業道經要略》。第三層南洞內東西兩壁鑲嵌著《圓覺經》。以上皆為楷書,有歐、柳書法之長。“三經”刻石四周均飾有蓮瓣開花紋圖案,其雕技精妙。塔內琳琅滿目的宋代石刻題記,不僅是研究繁塔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研究佛學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