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

內容介紹

建築,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一部分,是人類基本實踐活動之一。由於它的建造廣泛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而在社會生產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同時,建築的發展水平,也往往成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發展狀況的標誌。
河南古代建築源遠流長同時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現存地面古建築的數量居於全國前列。早在新石器時代,居住在大河上下的先民們就開始用木架和草拌泥建築半地穴式房屋或地面房屋。從距今八千年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延至明清,建築的水平不斷提高,內涵不斷豐富,形制逐步完善,從而成為一個最古老、最長壽的發展體系。其獨特的結構、優美的藝術造型和豐富多彩的裝飾,是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漢代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第一個高峰,尤其在西漢末樓閣建築得到重大發展,柱頭上已使用成組的斗拱,磚石建築增多,屋頂出現了廡殿、歇山、懸山、囤頂及攢尖頂等多種形式,獨特的建築體系已基本形成;並且已綜合運用繪畫、雕刻、文字等作為各種構件的裝飾,達到結構與裝飾的有機結合,成為以後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手法之一。河南是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域,所以在建築上的成就尤為突出。然而,日月更替,滄海變遷,漢代建築歷經風雨剝蝕、社會動盪,又屢遭兵燹,至今大多已不復存在。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漢代建築實例是東漢時期在河南登封中嶽嵩山建造的太室闕、啟母闕和少室闕等石雕建築物,至於最能反映河南漢代建築特徵的木構建築則不見蹤影。河南現存的木構建築的實例,均為宋代以後的作品。值得慶幸的是,通過上個世紀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本斷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漢代建築明器,種類有倉房、宅屋、院落、樓閣以及作坊、廁所、圈舌等。儘管它們是古人在"事死如事生"觀念支配下用以隨葬的建築物模型,但卻能直觀形象地表現古代建築物的形制特徵和建築技術,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習俗,從某些方面能窺知當時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因此是研究古代建築技術和藝術以及社會生活的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河南博物院得天獨厚,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優勢。目前珍藏的出土於河南各地的較大型的漢代建築明器近百件,成為院內的特色藏品之一。而且,在河南博物院舉辦有《河南古代建築明器》專題陳列,常年對外開放,已引起國內外觀眾和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興趣。但是,有關河南漢代建築明器的論述,以往僅有個別研究文章,或散見於一些考古發掘報告中,系統的研究資料很少。今有我院中青年研究工作者經過數年不懈努力,在參考、吸收原有的論述和考古成果的基礎上,對河南出土漢代在築明器進行了較為系統的類型學、年代學研究,對建築明器的起源、流行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技術和藝術成就等問題進行了極有益的探索。本書即為這一系統研究的結晶,既有研究深度又有精美的漢代建築明器文物圖片,可謂圖文並茂。相信本書的出版,不僅能使河南漢代考古學的研究進一步拓寬,而且在歷史學、文物學、建築學、藝術等學科領域產生積極的影響。
河南博物院院長 張文軍
2002年5月於鄭州

作品目錄

前言 ·張文軍· [3]
圖版
圖版目錄[8]
圖版 [13]
圖版說明 ·張勇郭燦江黃新波張建民· [163]
研究
河南漢代建築明器定名與分類概述
·張勇· [199]
河南漢代建築明器類型學與年代學研究 ·張勇· [225]
建築明器起源及相關問題討論 ·張勇· [269]
河南漢代建築明器所反映的建築技術與裝飾藝術成就 ·郭燦江· [279]
河南出土漢代建築明器類型分期表 ·張勇· [297]
後記 [30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