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泊頭市境內,1946年建廠,2000年完成國營企業到股份制的改造,建立了河北三井釀酒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在泊頭市工業園區擴建成白酒釀造和生物發酵項目新廠,同年完成搬遷, 2009年12月增資擴股成立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10年1月成功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目前,三井酒業已成為泊頭工業園區的一顆璀璨明珠。 公司現有員工800餘人,占地3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億元,年產白酒2萬噸。三井傳承古法釀造,現有持續使用與發酵三十年以上陳年窖池1000餘個,5000平米的地下恆溫酒窖,五年以上優質原酒常年窖藏10000餘噸。公司主要產品為“三井十里香”和“三井小刀”兩大系列近百餘個品種,“三井十里香”和“三井小刀”多次榮獲河北省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銷售區域覆蓋京、津、冀、魯、豫、晉、遼、蒙、蘇、皖等十餘省、市、自治區,2007年12月,“三井”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企業多次榮獲“河北輕工優秀企業”、“省科技進步先進企業”、“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省環境治理達標企業”、“全國食品行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 “全國食品安全十強企業”等稱號。三井酒業以自己的業績奠定了河北白酒釀造知名企業的地位。

基本信息

企業簡介

公司始終把服務社會,繁榮地方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為己任。近些年,公司不忘企業的社會責任,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連續多年資助數百名貧困大學生就學;改進工藝流程,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採用廢水回用系統,大大降低了用水量;建設“萬畝高梁種植基地項目”,以工帶農實現工農業發展雙贏;不斷提高職工薪資福利,在全球金融危機大環境下做到不裁員不減薪,保侍社會的和諧穩定。

公司弘揚“釀一品酒,做一品人,永遠追求一流品質“的企業理念,不斷深化企業內部改革,創新企業管理機制,廣納人才,建立起科學完備的研製、開發、生產、質檢體系,堅持用先進的的文化理念引導員工,締造了獨具特色的“三井”文化。

2009年,公司投資4.55億元建設“三井農產品綜合加工項目”,並於2010年9月完成一期“三井發酵園”的建設並投產。

目前,三井人正在向著“河北食品骨幹企業、中國食品名牌產品”和“建設百年三井”的目標展開全面衝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全新的三井酒業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發展歷程

一九二零年至一九四五年

早在 1920年,余姓在泊鎮新華街創辦第一家釀酒作坊,取名“泰盛永”。隨之,“恆興泉”、“恆升泉”、“德興泉”、“聚興永”、“永興泉”、“少泉”、“禮泉”七家酒坊相繼興辦。但由於當時正處在軍閥混戰時期,加之後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不聊生,經濟蕭條,直到1945年,泊鎮的釀酒業一直處於艱難維繫狀態,幾近凋零的境況。八家酒坊僅存五家,最大的“泰盛永”也只有20餘人,5-6間草棚,一個甑桶,兩盤石磨,幾十口大缸的規模。

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

1946年,泊鎮解放,人民政府開始對酒坊實行公私合營,將“泰盛永”、“德興泉”、“ “恆興泉”、“ 恆升泉”、“ 聚興永”五家酒坊並為一個酒廠,取名“ 公私合營聚興永酒廠”。1949年,國家對私方股份全部折價償還,酒廠從此變為國營企業。當時有職工41人,三套蒸餾設備,廠房178間(租用),年產白酒173噸。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一年

在三年經濟恢復和第一個國民經濟五年計畫期間,廣大工人因翻身解放煥發了極大的勞動熱情,酒廠規模取得了穩定發展。至 1957年,職工發展到150人,廠房增至207間,年產白酒達580噸。同時,有了簡單化驗儀器,開始用顯微鏡觀測酒母,添置了鮮薯粉碎機,在制酒工藝上試驗成功了快速制曲法,清蒸混燒法。

1958年“大躍進”,使我國經濟發展蒙受了重大挫折,次年,進入三年困難時期,糧食極度緊缺,該廠被迫縮小規模,職工被迫下放,基本停止了糧食酒釀製,代以伊拉克棗、甜菜、甜秫秸為制酒原料,均收效甚微。至1961年,停止白酒生產,轉產B 12 、人造肉、醬油等,由於缺乏設備和經驗,均未取得成功。

一九六三年至一九六五年  

從 1963年開始,國家進行了一系列政策調整,國家經濟開始出現轉機。就在這一年,該廠以紅糧為原料試製成功“十里香” 優質白酒,並瓶裝出售。到1965年,該廠開始取得恢復性發展,原有設備陸續啟動,並添置了揚渣機,新建倉庫13間、粉碎車間7間、快曲房9間,年產量由63年的220噸發展到460噸。

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七年

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十浩劫時期,政治動亂,經濟癱瘓,該廠生產被迫停頓。到1968年底廠革命委員會成立,混亂局面才開始慢慢平靜。這期間,由於“左”的思潮影響,生產受到極大幹擾,十年間,年產量始終在300~400噸左右徘徊,1976年產量僅達364噸,遠未恢復到“文革”前水平,而且經濟效益不佳,1975年至1977年連續三年虧損24.1萬元。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全黨把工作著重點開始轉移到移經濟工作上來,改革開放的序幕開始拉開。在改革的大潮中,該廠開始從計畫經濟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獲得經營自主權,內部加強了基礎管理,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管理者和職工的積極性都得到了極大的調動,企業重新萌發生機。1978年白酒產量達到811噸,扭轉了連續幾年的虧損局面,1979年白酒產量首次突破千噸大關。

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

隨著社會對白酒需求的不斷增加,企業規模迅速擴大。 1982年初,開始在泊鎮北環路(現裕華路)南側籌建新廠,同年六月酒廠遷至現址。新廠占地135畝,固體車間5個,粉碎車間、酒母曲房車間、裝酒車間各一個,鍋爐兩台,深機井兩眼,白酒生產能力達到2000噸。1984年,液體車間建成投產。1985年白酒生產能力創下3000噸記錄。

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三年

1986年,酒廠作為泊頭市首批試點單位,實行招標承包制改革。儘管承包制存在不少缺陷,但對“大鍋飯”式經營管理模式來說,畢竟是一次深刻的變革,大大調動了職工積極性。這期間,企業還加大技改投入,1989年建成大型利用三廢節能的“上流式厭氧發酵” 沼氣池項目,1990年完成液體生產3000噸翻5000噸改造項目。此外,還上了二氧化碳回收、節水池工程等項目。因此,儘管面臨1989年開始的全國經濟治理整頓,基本建設壓縮,銀根緊縮,原材料漲價,資金困難等不利因素,企業效益還是取得了較快增長,利稅連續穩定在500萬元以上,至1993年,達到902萬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七年

但是,在這期間,酒業市場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國中、小型酒廠林立,產品供大於求,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國家經濟持續緊縮,資金緊張,市場疲軟。面對困難的市場環境,企業內部改革的步伐卻未能跟上,機制不活,管理粗放,產品開發滯後,產品結構單一,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份額逐步縮小,東北、河南市場先後被擠出,承德市場丟失大半,區內市場未能打開,從 1994年起,企業效益開始逐年下滑,至1997年,出現虧損150萬元。

一九九七年至二〇〇五年

1997年6月,企業重新調整了領導班子,祁建發同志出任廠長,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新的領導班子,認真分析了酒廠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從酒廠發展的歷史軌跡中總結經驗教訓,引入了全新的經營理念,提出了“釀一品酒,做一品人,永遠追求一流品質”的企業理念和“創新機制,規範管理,營造品牌,拓展市場”的治廠方針,為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00年9月,在泊頭市率先完成了企業改制,創建了“河北三井釀酒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由計畫經濟下的國有企業向以股份制為產權特徵的現代企業管理體制的轉換。與此同時,公司導入了先進的“A”模式管理,建立了預算、工作計畫考評,員工績效考核一整套監控、預警、激勵體系,建立起獨具三井個性特色的管理框架。在硬體建設上,投資2000萬元,先後完成了液體生產線改造、固體窖池改造、鍋爐改造,新增灌裝生產線六條、新上RO反滲透純水生產線一條、DDG高蛋白乾飼料生產線一條、超高溫滅菌優酪乳生產線一條、巴氏滅菌消毒奶生產線一條,生產條件大為改觀。實施名牌戰略,與京、津、石十餘所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協作關係,常年聘請全國白酒專家、川酒勾兌專家為技術顧問,確立了“生產健康綠色食品,保證安全,追求更好”的質量方針,2004年內全面展開了ISO9000認證工作,建立起科學、完善的質量體系,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全面提升,主導產品三井牌“十里香”為“河北省名牌產品”,新品三井牌“小刀”2004年度榮獲“河北省名牌產品”稱號。公司始終把企業文化做為企業品牌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堅持“內抓質量,外抓形象”,藉助外腦對公司IV系統進行了全新包裝,出台了《三井員工手冊》、《三井文明禮儀規範》,創辦了《三井信息報》,建起了圖書室、舞廳、球場等員工文娛場所,投資建起了三井廣場,多次與政界、媒體聯辦大型文化活動,多次贊助社會公益事業,2002年投資1500萬元新建了辦公樓、門市、北門、綠地、荷花池,樹立了三井良好的社會形象。通過幾年的努力,公司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種質量不斷提升,效益不斷增長。目前,產品已覆蓋滄州、唐山、保定、張家口、邯鄲、邢台、石家莊、衡水及省外山東、河南、山西、甘肅、內蒙、天津等地區市場,並呈暢銷之勢。2004年實現了新的突破,產品銷量、銷售額、實現利稅均比上年增長20%以上。

二〇〇六年二〇〇八年

2006年,公司投資2000餘萬元在泊頭市工業區新建了白酒釀造和生物發酵工業園,並於同年完成搬遷。在此期間,“三井十里香”和“三井小刀”雙雙榮獲"河北地方名酒",公司榮獲“全國食品安全十強企業”稱號。這一年,公司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推出“充分發揮產品優勢,在做滿省內市場的同時,加大省外市場開發力度,創造外埠市場輝煌”的市場戰略,使產品覆蓋了京、津、冀、魯、豫、晉、蘇、蒙、遼、晥等10餘個省(市、自治區),銷量連續三年增長30%以上。

2007年,公司加大了中、高檔優質酒開發力度,實現全年銷售翻番,上半年優質酒銷售做到淡季不淡,銷售量同比增長20%的。12月,“三井”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08年,“三井十里香”全面升級,以“生態柔香、恆溫窖藏”的全新概念訴求,先後推出柔香三星、四星、五星,恆溫窯藏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等多個品種,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此同時,對 “三井小刀”品牌進行了全面升級,為“三井小刀”注入了“喝小刀、成大器”、“草根之王”的全新品牌訴求,並聘請影視明星張國強擔綱“三井小刀”品牌代言人,在企業產品名牌戰略上又跨進了一大步。這一年, “三井十里香”和“十里香釀酒”雙雙獲得《滄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二〇〇九年至今  

2009年初,公司領導層高瞻遠矚,與泊頭市西辛店鄉合作開發了“萬畝紅粱種植基地”項目。此項目的推出,不僅保障了原料供給,而且極大地拉動了當地農業產業化進程,為當地農戶創富增收開闢了新路。與此同時,占地400餘畝,投資4.5億元,集生產、物流、農產品加工、倉儲、文化、休閒、娛樂、會議、賓館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發酵園生產物流與文化產業園”項目如期開工。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三井發酵園”車間主體已建設完工,2010年9月即可投產。

2010年1月26日,在經過6個月的籌備之後,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泰達萬麗酒店舉行的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儀式暨場外交易市場高層研討會上,正式掛牌交易,成為滄州地區在天交所掛牌上市的三家企業之一。從此,三井酒業也正式叩開了資本市場大門,步入了快速拓展之路。

品牌詮釋

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三井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圖為“三井一品”標誌,由三個漢字“井”有機組合成一個“品”,意為“三井一品”。標誌色彩由紅、綠、黑三色組成。黑色代表三井釀酒的悠久歷史,深遠而沉著;紅色代表三井的創造熱情,強盛的生命力如火如荼;綠色代表純天然、健康食品。整個標誌在古韻悠悠中散發出逼人的現代氣息,形象地詮注了三井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