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木蓼

沙木蓼

沙木蓼屬灌木,民勤治沙試驗站76年引種,82年開展造林中間試驗,在沙區表現良好,是繼梭梭之後的又一種較為優良的固沙樹種,適宜我省河西走廊各沙區推廣套用。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沙木蓼沙木蓼
種中文名:沙木蓼
種拉丁名:AtraphaxisbracteataA.Los.
種別名:紅豆秧子、蕎麥柴、紅心柴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屬中文名:木蓼屬
屬拉丁名:Atraphaxis

形態特徵

多分枝。葉闊披針形,淺綠色,近革質,邊緣常向下捲曲。總狀花序,花瓣紫褐色。瘦果。花期5-6月。灌木,高約50厘米。老枝灰褐色,外皮常呈條狀剝落,嫩枝淡褐色或灰黃色。葉卵形或寬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呈波狀皺曲,黃綠色,托葉鞘褐色。總狀花序頂生或側生,花粉紅色,每2—3朵生於一褐色膜質的苞腋內;花被片5,2輪,內輪花被片5,2輪,內輪花被片果時為圓形或心形,長等於或小於寬。瘦果具3棱,暗褐色,略有光澤

地理分布

沙木蓼分布於內蒙古沙區,寧夏中、部半荒漠地帶在於草原帶則生於沙地、沙丘等隱域性生境。

生長習性

耐旱,抗寒,尤抗風蝕、沙埋,凡沙質地、流動沙丘以及河床上均見生長。

景觀用途

沙木蓼花初開時鮮紅,形若蕎麥花。花為蜜源。嫩枝是羊、駱駝的好飼料。

培育繁殖

用種子或扦插繁殖

最新研究

沙木蓼和沙棗對地下水位變化的生理生態回響

在甘肅民勤沙生植物園內,研究了兩種優勢旱生植物沙木蓼(Atraphaxisfrutescens)和沙棗(Elaeagnusangustifolia)的光合生理等特性對不同地下水深度(1.4-3.4m)的回響,結果表明:1)地下水深度的變化導致了這兩種旱生植物淨光合速率(Pn)、蒸騰速率(E)、氣孔導(Gs)、葉綠素a、葉綠素b、葉綠素總量、葉綠素a、葉綠素b的比值,光量子效率、CO2羧化效率等的顯著變化;2)兩種植物均能較好地適應地下水深度為3.4m的水分脅迫;3)兩種植物對地下水深度變化的適應方式略有不同,沙木蓼主要通過一定程度地淨光合速率的降低。並保持一定的水分利用率來適應乾旱,而沙棗則通過淨光合速率的較大幅度降低以增加其水分利用率來適應乾旱;4)地下水深度的變化並未導致兩種植物光合作用適宜溫度的明顯變化,但卻引起了在適宜溫度下淨光合速率的顯著下降,沙棘是非豆科固氮植物,兩者的差異是否與固氮作用相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優良沙生灌木林營造項目通過驗收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和國家林業局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共同完成的國家林業局重點科研項目“毛烏素沙區優良沙生灌木林營造技術試驗示範”項目,2月24日在陝西楊凌農科城通過了國家林業局委託組織的成果驗收。
據了解,經過項目組科研人員四年的努力,項目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是對7種灌木樹種的葉片解剖結構抗旱性分析、抗旱水分生理、乾旱脅迫下抗氧化保護系統和滲透調節物質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灌木樹種造林提供了基礎研究數據。

二是對檸條、毛條、楊柴、花棒、沙木蓼等5種灌木固沙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動態變化進行了系統分析,闡
明了5種灌木樹種的生長發育與群落內土壤水分動態的關係。

三是套用綜合排序方法從群落的穩定性程度、固沙作用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對檸條、毛條、楊柴、花棒、沙木蓼等5種人工固沙植物群落進行了分析,表明在春季極端乾旱條件下楊柴群落是毛烏素沙區流動和半流動沙地上較穩定的植物群落;檸條群落是毛烏素沙區固定和半固定沙地及乾灘地上較穩定的植物群落。四是總結出了檸條、毛條、楊柴、花棒、沙木蓼等5個灌木樹種的配套栽培技術。

項目組套用該技術在陝西定邊縣周台子鄉營造試驗林50畝、示範林550畝;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經翌年補植保存率在95%以上;現已鬱閉成林,生長旺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