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政變

沙丘政變

歷史上共發生過兩次沙丘政變,分別與中國歷史上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武靈王趙雍和始皇帝趙政的死有關。

(圖)沙丘政變沙丘政變

廣宗上千畝沙丘平台遺址上,樹木茂盛,莊稼蔥綠,一片靜謐的田園風光。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千古一帝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就客死在這裡。當時,由於決策者“秘不發喪”,沙丘宮裡跟如今一樣平靜,以致數日以後,將秦始皇的屍體置於車中,啟程回鹹陽,依然“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好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殊不知,在平靜的背後,即在秦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以後,跟隨始皇帝出巡的近臣圍繞著秦帝國皇位繼承問題,在沙丘宮裡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思想鬥爭和交鋒,最後又在這裡合謀策動了一場襲位亡秦的“沙丘政變”。

《史記》記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了第五次巡遊。為了鞏固政權和求長生不老,一路上,秦始皇刻石揚威,沿海尋求仙藥。但求仙藥無獲,心情沮喪,怏怏地返回,行至今山東平原縣時身染重病。有病的人怕說病,快死的人怕說死,對於秦始皇來說,怕說死,還有更重要的忌諱原因,他可能想到當時還未確立太子,怕身後皇子爭位,所以“惡言死”,群臣也不敢言關於始皇帝的後事。又回行幾日到了沙丘宮,病入膏肓,便急忙給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草就了詔書:“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詔書寫好以後,並蓋上了御璽,還未交予使者,就在這當口,於七月丙寅日,秦始皇便與世長辭了。面對這突發情況宮外亡君大事,伴隨秦始皇出遊的丞相李斯,為避免諸公子爭奪王位引起宮廷內亂,“故秘之,不發喪”,這是“沙丘政變”的歷史背景和前提條件。政變過程中矛盾錯綜複雜,鬥爭無比激烈,謀劃者為了爭權謀位,貪婪、狡詐、酷毒的心態行為暴露無遺,可謂是我國歷史上“賊臣逆子”“淫君亂主”的政變典型。“沙丘政變”是沙丘平台遺址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沙丘政變”三人謀。這三人是趙高、胡亥、李斯。三人中,趙高是政變的策動者。司馬遷可能鄙薄趙高這個人物,在《史記》中沒有為他列傳,但從《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文中,可散見趙高的生平行事:趙高是趙國的舊貴族後裔,他父親因犯律受了宮刑,其母入宮做奴婢,與人野合生趙高,趙高生下來也被閹割,後來做了宦官。秦始皇為秦王時,看中了趙高有強力,通獄法的一面,便任命他為掌管乘輿路車的“中車府令”(在這次跟隨秦始皇出巡時,“併兼行符璽令事”),趙高還做過少子胡亥的法律老師;胡亥是在“沙丘政變”中起核心作用的。史書上沒有關於胡亥的生平紀傳。關於他的生年,史書上亦有不同的記載,大多史學家認同“沙丘政變”時,胡亥20歲。秦始皇有多少個兒子?胡亥排行多少?兒子的數目有兩說,一說是24子一說是18子。至於胡亥行幾,《史記·李斯列傳·集解》說,是排行第十八。胡亥少子得寵,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前,胡亥請求隨從,秦始皇就同意了,“餘子莫從”。胡亥自幼深居宮中,專寵嬌慣,目睹權宦爾虞我詐,又跟趙高關係密切,這是他在“沙丘政變”中被趙高煽起襲位欲的重要因素;丞相李斯在“沙丘政變”中起關鍵作用。李斯,字通古,楚國上蔡人。他到秦國從郡小吏開始一直升遷到丞相。李斯在秦王朝十四年多的歷史中,始終是位居舉足輕重的人物。在實行郡縣制、頌秦德、禁私學、幫助始皇帝大興土木、統一法令、文字和度量衡等方面,李斯起了重要作用,李斯同時又是一位才能出眾的文學家。但他在“沙丘政變”中屈從趙高,迎合胡亥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關鍵人物的角色。這主要來自他貪位慕祿的思想和行為,還在他當郡小吏的時候,他發現了一種現象:即看到茅廁中的老鼠,見到人犬非常驚恐,而觀倉廩中的老鼠,住在大廈之下,吃的是屯積的糧食,又沒有人犬之憂。於是在仕途上他決心不作廁中鼠,誓作倉中鼠,這一思想指導著他一生的仕途行為,以致在“沙丘政變”中貪官而喪節,慕榮而助暴。

秦始皇客逝沙丘宮以後,趙高首先萌發了想讓胡亥繼位的想法,在當時的情勢下,謀變只有在詔書上作文章,於是他扣壓了始皇帝給在上郡監軍的長子扶蘇的璽書。先向胡亥策反說,皇上駕崩了,皇上沒有遺命封哪個皇子為王,而只有賜扶蘇的璽書,扶蘇到了鹹陽就要登基稱帝了。而到那時,沒有你的尺寸之地,你能怎樣呢?胡亥說,可不是嗎!父皇是個很明哲理的皇帝和父親,他當然深切了解哪個兒子該嗣位,哪些兒子不應受封。父親既然不下詔書,那還有什麼說的呢?趙高說,不是這樣!現在天下的大權,都在你、我和李斯手中,我們要誰存,誰就能存,要誰亡,誰就會亡,願你考慮。讓別人向你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控制別人和受別人控制,怎么能同時而語,相提並論呢?胡亥堅持說,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不遵從父親遺命而妄想嗣位,即使扶蘇嗣位以後,自己失去寵恃,可能被殺,因為怕死而陰謀篡位,這兩種情形都是不孝的。再說自己能力薄弱而材質淺陋,強硬地劫取別人的功業是不智(缺乏自知之明),這三者都是違反道德的。那樣,自己的生命將要遇到危險,秦王朝也將國亡宗滅,再也沒有人祭祀了。趙高見胡亥還有顧慮,便搖唇鼓舌,用歷史上以下反上的變例說服他,說,我聽說商湯、周武王殺其主,天下稱義,不為不忠;衛君殺其父,而衛國推崇他的道德,孔子還把它著錄在《春秋》中,不為不孝。幹大事的人不拘泥小事,盛美之事不能推讓,不能用鄉間那一套方法對待此事,這事你如果猶疑不決,將來必定後悔;遇事有決斷,放手去乾,連鬼神也會畏懼逃避,後來必能成功,希望你照我的意見去做。胡亥長長地嘆了口氣,說,始皇帝剛剛去世,還沒有辦理喪事,怎么能在這個時候告求丞相辦這事呢?!趙高一看胡亥的意思有了裂縫,立刻說,是時候了,是時候了,時間很緊啊,稍一遲緩,就來不及了,胡亥同意了趙高的主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