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島登入戰

沖繩島登入戰

沖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在沖繩島對日軍進行的登入戰役。由於沖繩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戰略位置,該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入行動。沖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沖繩島登入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基本信息

背景

地理位置

沖繩群島屬於琉球群島。由沖繩島、慶良間列島、伊江島等島嶼組成,主島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嶼,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台灣之間,北距九州630公里。南北長約10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30公里,最窄處僅4公里,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

日軍重要的海空基地

人口約四十六萬,主要城市有那霸首里本部町,沖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兩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還有那霸、嘉手納、讀谷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沖繩島上有一種特別的建築,就是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在島上隨處可見,日軍稍加改裝,就成為堅固的防禦工事,在後來的戰鬥中給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困難。
沖繩島戰役圖冊沖繩島戰役圖冊

過程

掌握琉球群島

1945年初,美軍占領呂宋島硫磺島後,為掌握整個琉球群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占沖繩島。

摧毀美艦隊

日軍決心集中使用海空力量,摧毀美太平洋艦隊主力於沖繩島附近海域;以陸軍部隊堅守沖繩島,爭取時間,加強本土防禦準備。

美日裝備比較

日軍守島部隊為第32集團軍下轄的2個師和1個混成旅,約8.6萬餘人,以及海軍基地部隊和由島上居民編成的特編團等共10萬餘人,由牛島滿陸軍中將指揮。防禦重點在島的南部,以首里為核心構築有牧港、首里兩道防線,在西北端八重岳、與座岳地域構築有第3道防線。每道防線都依託丘陵地構成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陣地。由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8艘組成的聯合艦隊第2艦隊(司令為伊藤整一海軍中將)以及潛艇部隊和駐紮在九州、台灣的航空兵部隊,擔負抗登入支援與掩護任務。沖繩島及其鄰近島嶼還有1個魚雷艇中隊和600餘艘自殺攻擊艇。美軍參戰兵力為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第5艦隊司令R.A.斯普魯恩斯海軍上將任總指揮。擔任登入的第10集團軍(司令為Jr.S.B.巴克納陸軍中將),由陸戰第3軍和陸軍第24軍組成,轄8個師,18.3萬人。其中步兵第81師為戰區總預備隊。由美英兩軍的航母機動部隊,以及美第20、第21戰略轟炸部隊等,擔任掩護和支援。

戰鬥開始

美軍開始空襲九州、四國和台灣。第10集團軍各突擊梯隊進行海上航渡。23日起,艦載機群和艦炮對慶良間列島和沖繩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摧毀島上部分機場和暴露的防禦設施,消滅了日軍近海攻擊艇隊。26日,在慶良間列島登入,取得了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開始對沖繩島實施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準備。陸戰第3軍(陸戰第1、第6師)和陸軍第24軍(步兵第7、第96師)在羽具岐南北9公里地段突擊登入。當天即有4個師約6萬人及大批坦克、火炮上陸,建立了正面14公里、縱深5公里包括兩個機場在內的登入場。

完成登入任務

同時,美陸戰第2師在沖繩島東南港川海面實施佯動。中部地區,將該島攔腰切斷,並開始向北部和南部主陣地發展進攻。至此,登入階段的任務已告完成。日海軍聯合艦隊由日本向沖繩航進,企圖與美軍進行海上決戰。翌日,美快速航母艦隊迎戰於九州西南海域。美艦載機編隊擊沉日軍戰列艦、巡洋艦各1艘和驅逐艦4艘,從而解除了海上威脅。日潛艇部隊到沖繩附近活動,由於美軍警戒嚴密而無所作為,除1艘返航外,其餘7艘均被擊沉。日本陸、海軍航空兵對美軍艦船進行10次大規模攻擊,雖取得一定戰果,但對整個戰局未起決定作用。美陸戰第3軍的2個師向沖繩島北部順利推進,占領該島北半部和伊江島。陸軍第24軍的2個師向南進攻,遭到日軍頑強抵抗,進展緩慢,24日始突破牧港防線。爾後,美軍調整部署,陸戰第1師、步兵第77師投入南線作戰。

日軍反擊失利

5月4日,日軍發動總反擊失利,遂收縮陣地。在美軍兩翼包圍下,於29日放棄首里防線,向南部防線轉移。美陸戰第6師由牧港海岸向小祿半島登入。17日,美陸戰第2師第8團在喜屋武登入。18日,美第10集團軍司令巴克納在視察前沿時陣亡,陸戰第3軍司令R.S.蓋格少將接替其職務。22日,美軍突破日軍南部防線。次日凌晨,日軍第32集團軍司令牛島滿及其參謀長剖腹自殺。

琉球群島

概況

琉球群島是由140多個火山島組成,總面積約4792平方公里,中世紀是中國的附屬國,其國王每年都向中國進貢,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日本閉關自守的年代裡,是中日兩國之間貿易、交往的重要橋樑。琉球群島在古代是一個獨立王國。14~19世紀曾向中國明清政府納貢,1879年日本強制占領。

地理位置險要

琉球群島又可分為三個群島,從北到南依次是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和先島群島,與台灣島構成了一道新月形的島鏈,成為日本本土在東海的天然屏障。其中的沖繩群島位置居中,距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本土的距離分別是360、340、340海里,沖繩群島由沖繩島、慶良間列島、伊江島等島嶼組成,主島沖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嶼,南北長約108公里,東西最寬處約30公里,最窄處僅4公里,面積約1220平方公里。
沖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為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沖繩島登入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沖繩島登入戰沖繩島登入戰

結果

數據

戰役以日軍失敗告終。日軍死亡66000人,被俘7455人,17000受傷。島上居民死亡約14萬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被擊沉16艘、擊傷4艘。美軍傷亡7萬餘人(12513人死亡,38916人受傷,33093人非戰鬥受傷),損失飛機763架,損失坦克372輛,艦艇被擊沉36艘,擊傷368艘。這是美日兩軍在太平洋島嶼作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損失最重也是最後一次戰役。美軍占領沖繩島後,打開了日本的門戶,達到了為進攻日本本土建立戰略基地的目的。
此次戰役,美軍擁有絕對優勢兵力,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選擇了有利的登入點;但是,戰術呆板,畏懼夜戰、近戰和攻堅,也未及時進行海上迂迴。日軍利用坑道和反斜面陣地,抵消美軍火力優勢,以近戰火力和小分隊夜間出擊,頑強戰鬥達3個月之久;以“神風”自殺飛機為主擊毀、擊傷大量美海軍艦艇,但陸海軍及其航空兵行動不協調,並放棄了水際灘頭作戰的機會。
沖繩戰役,從三月十八日美軍航母編隊襲擊九州開始,至六月二十二日沖繩島戰鬥基本結束,共歷時九十六天,其中在沖繩島上的激烈戰鬥就有八十二天之久,日軍包括“大和”號戰列艦在內的十六艘水面艦艇和八艘潛艇被擊沉,約四千二百架飛機被擊落擊毀,日軍在沖繩島上的約十萬守軍,除九千餘人被俘外,其餘全部被殲,沖繩島的平民有七萬五千人死傷。
美軍共有超過48,000人傷亡,其中12,000人死亡或失蹤-人數是在硫磺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結合起來的兩倍之多。這令該戰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經歷的最血腥戰鬥,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二最血腥的戰役,僅次於突出部戰役。數千名軍人在稍後間接死亡(本來是傷兵和其他原因),他們不被計算在之前的總數內。其中最有名的陣亡美軍士兵是戰地記者恩尼·派爾,他是在伊江島被日軍機槍掃射殺死的。美軍在整個戰鬥中受到有史以來的最高百分之四十八的傷亡率,其中有超過20000名士兵因此戰患有神經衰弱,約有14000人因此退役。
巴克納將軍攻擊日軍防禦正面的決定,雖然被證明代價是非常昂貴,但最終成功。在戰役結束前4天,巴克納將軍於視察他在前線的部隊時不幸被日軍炮火殺死。他是在戰爭期間陣亡的最高級別美國軍官。翌日,另一位將領,克勞迪烏斯·米伊斯利準將,不幸被機槍射殺。
盟軍在海上有368艘(其中包括120艘登入艇)被損壞,而另外36艘,包括15艘兩棲艦艇和12艘驅逐艦在沖繩的行動中被擊沉。美國海軍的死亡人數超過了受傷人數,有4,907人死亡及4,874人受傷,主要是由於受到神風攻擊。日本共有16艘艦艇沉沒,包括龐大的戰艦大和號。
在陸地上,美軍至少失去了225輛坦克和多輛履帶式登入車被擊毀,而消滅了日軍27輛坦克和743門大炮(包括迫擊炮、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其中一些是由於海軍和空軍的轟炸而被擊毀。
有一項統計,日軍大約有107,000名戰鬥人員傷亡及7,400人被俘。有些士兵實行切腹自殺或簡單的引爆身上的手榴彈,另外大約有20,000人被活封在他們的洞穴內。
這也是日軍在戰爭中的第一場戰役有數千人投降成為戰俘。許多日軍囚犯是琉球人及在不久前才被徵召入伍參加戰鬥,因而沒有充滿日軍的不投降主義教條。當美軍占領該島後,日軍取走沖繩人的衣物,以避免被俘虜和避免他們去到美軍的急救站尋求救助,而沖繩人則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協助美國人找出躲藏的日軍士兵。由於沖繩語言與日文大不相同,因此由美國人伴隨的沖繩人使用語言來辨識日本人,那些不懂當地語言的人被視為是隱藏的日軍,而被美軍逮捕。
此役是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傷亡最大的戰役,因此英國首相邱吉爾認為沖繩戰役將以史詩般的戰鬥,列入世界上最激烈、最著名的戰鬥而流傳後世。鑒於在戰役中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美軍沒有舉行大規模的慶祝活動。
美軍以如此巨大的代價,攻占了沖繩群島,打開了日本本土的西南門戶,取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為在日本本土登入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戰役期間美軍在沖繩群島諸島上建立起的航空基地網,進駐了大量的航空兵力,不僅可以有效地阻截日軍來襲的飛機,而且還可以起飛轟炸日本本土的中心地帶,進一步加強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此次戰役,日軍十萬守軍,面對美軍絕對優勢的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隊,在近乎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堅持戰鬥三月有餘,顯示了日軍抗登入能力之高,戰鬥意志之頑強,同時日軍所採取的戰術,也為劣勢軍隊組織有效的抗登入戰,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日軍主要憑藉坑道、天然岩洞和山地反斜面陣地,儘量削弱美軍的火力優勢,並積極開展近戰、夜戰,組織小部隊頻繁實施猛烈反擊,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雖然守備部隊和航空兵力在戰役中遭受了嚴重損失,但為本土防禦爭取到了寶貴的備戰時間,並使美軍深刻意識到對日本本土的登入將遇到更加激烈和殘酷的戰鬥。

傷亡情況

日軍死亡66000餘人,沖繩平民在沖繩戰役中死傷也很驚人。當時沖繩約有住民47萬人,其中約有1/3遇難。美軍數字稱,沖繩戰役中有14萬平民傷亡,其中包括被炮火及空襲炸死以及被日軍強迫充當士兵戰死的,還有一些沖繩平民則在日軍強迫下集體自殺。日本學者從美國檔案中發現沖繩戰役前日本軍方與縣政府簽訂備忘錄,其中記錄了要各學校組織14歲至17歲的未滿兵役年齡的少年成為“鐵血勤皇隊”,進行軍事訓練,在非常事態時直接編入軍隊參加戰鬥。據統計,當時沖繩有12所中學的1780名少年被強迫“志願”加入“鐵血勤皇隊”充實到日軍部隊中參加戰鬥,其中一半以上約890人喪身。另外,各女子學校也被命令組織女生到野戰醫院當隨軍護士,組成了以女校為基本單位並被命名的山丹花白梅、瑞泉以及梧桐等護士部隊。

美日對抗

美軍在作戰中比較重視奪取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依靠其絕對優勢的海空力量,在確實掌握了琉球群島的制空權、制海權,切斷對守軍各種支援,並對登入部隊進行海空火力支援後,才實施登入,為此,美軍以航母編隊和戰略空軍的B-29轟炸機多次襲擊日本九州等地的日軍航空基地,由於日軍在九州地區建有很多機場,而且分布分散,加上防空火力的有力掩護,美軍的空襲一直未能將其徹底壓制,所以美軍的航母編隊只得長期停留在沖繩海域,充當登入編隊的屏障,在日軍神風特攻隊的瘋狂攻擊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美軍比較成功的是戰役中的後勤保障工作,參戰部隊總數高達五十餘萬,所有這些部隊的物資供應,從飛機、大炮到炸藥和汽油,甚至衛生紙、可口可樂到冰淇淋和口香糖,一切都是經過太平洋從美國本土運來的,工作量驚人之龐大,其中運輸船隊功不可沒,他們冒著被日軍潛艇和飛機擊沉的危險,克服了潮濕炎熱的海域長途航行中的種種困難,將物資源源不斷送到前線,為戰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此外,美軍首先奪取慶良間列島,並將這個群島建設成後勤前進基地,為參戰艦艇提供就近的維修、補給和休整,也是非常明智而卓有成效的。
沖繩島登入戰沖繩島登入戰

影響

沖繩戰役和前不久進行的硫磺島戰役,使美軍深深明白,如果要在日本本土實施登入,將面對怎樣的瘋狂抵抗,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估計,日本本土登入,美軍將付出一百萬人的傷亡,為了減少傷亡的同時震懾蘇聯,因此美國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剛研製成功的核子彈,以儘快結束戰爭。

紀念

在沖繩縣博物館內,至今仍有一件雕塑作品形象地描繪當年日軍士兵惡狠狠地用刺刀逼著7個沖繩人自殺的情形。雕塑上面還刻著“日本士兵屠殺平民,強迫他們殺死對方,然後自殺”的字樣。
沖繩島上的和平公園裡有幾十座用日語漢字寫的紀念碑,碑文內容大多是紀念戰爭中的死難者和祈禱和平。公園最高處就是一座懸崖絕壁,走到懸崖絕壁的頂端再往下一看,只見近百米下就是太平洋,令人不寒而慄。這就是沖繩島的“自殺懸崖”。
“自殺懸崖”上矗立著兩座紀念碑,看碑文內容,大意是在頌揚在二戰尾聲(日本即將被迫投降之際)指揮沖繩島軍民誓死抗擊美軍進攻的兩位日本將軍寧死不投降的氣節,據說,當時從懸崖跳下好幾千人。
2007年12月,在強烈抗議之下,日本教科書審核審議會決定恢復教科書中有關日軍強迫二戰沖繩居民集體自殺的表述,推翻了前安倍政府的決定。但多數教科書中最終被認可的表述除日軍分配了手榴彈等事實之外,還用大篇幅記載了日軍命令當地居民不得成為美軍俘虜等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