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錄(總理天天在讀)

沉思錄(總理天天在讀)

《沉思錄(總理天天在讀)》,作者馬可·奧勒留,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於2008-1-1出版。描述的是這是一位有著強烈道德感的統治者的內心獨白,是一部寫給自己看的書,是自己與自己的12篇對話。書中,奧勒留考察了自然與社會的關係、宇宙與人生的關係、理性與欲望的關係、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信奉斯多亞學派哲學的奧勒留,強調人要過一種理性的生活,身體聽命於心靈,感情服從於理智。作為人,一方面要服務於社會,承擔起責任,另一方面又要培養自己的德行,保持心靈的安靜和自足。

基本信息

作者:(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譯者:何懷宏
ISBN:10位[7108028697]13位[9787108028693]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08-1-1
定價:¥18.00元

內容提要

這是一位有著強烈道德感的統治者的內心獨白,是一部寫給自己看的書,是自己與自己的12篇對話。書中,奧勒留考察了自然與社會的關係、宇宙與人生的關係、理性與欲望的關係、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信奉斯多亞學派哲學的奧勒留,強調人要過一種理性的生活,身體聽命於心靈,感情服從於理智。作為人,一方面要服務於社會,承擔起責任,另一方面又要培養自己的德行,保持心靈的安靜和自足。
作者是古羅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沒有留下什麼豐功偉績,但這本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沉思錄》卻被無數代人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品。該書一直被認為有“一種甜美、憂鬱和高貴結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的高貴,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鬱,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和身處亂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是由於作者的心靈的安寧和靜謐。
作者本人經歷過不少磨難和痛苦。公共職責的沉重和個人的遭遇使他陷入了悲觀之中,而他能堅強地生活下去,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正是因為他的這種哲學性的沉思。

編輯推薦

《沉思錄》是寫給自己的,而不是供出版的,而且,這裡是自己在同自己對話,字裡行間常常出現的不是“我……”,而是“你……”,並常常用破折號隔出不同意見。只要我們讓我們的心靈沉靜下來,就能夠從這些樸實無華的句子中讀出許多東西。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

作者簡介

馬可·奧勒留·安東尼(公元121-180年),出生於古羅馬帝國的顯赫家庭。自青年時代起即三度出任執政官,並在40歲(161年)時成為擁有全權的皇帝。但是,他堅持同養兄維勒斯一道繼承皇帝之位,形成羅馬帝國的歷史上第一次由兩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權力的皇帝共執朝政。他為帝國夙興夜寐地勤勉工作,作為體恤民情的法律實踐者,他頒布大量法令,作出諸多司法決定並從民法當中刪除不合理的條款,作為統帥,他為平定兵患動亂而風塵僕僕征戰四方,並最終死於軍中。利用辛勞當中的片暇,他不斷寫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從而著就了永懸後世的《沉思錄》。

目錄

譯者前言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書摘

精彩篇章
“什麼是惡?它是你司空見慣的。在發生一切事情的時候都把這牢記在心:它是司空見慣的。你將在上上下下一切地方都發現同樣的事情,這同樣的事物填充了過去時代的歷史,也充斥著現在的城市和家庭。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所有事物都是熟悉的、短暫的。”
“一日之始就對自己說:我將遇見好管閒事的人、忘恩負義的人、傲慢的人、欺詐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我決不可能被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損害,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惡強加於我,我也不可能遷怒於這些與我同類的人,或者憎恨他們。因為,我們是天生要合作的,猶如手足,唇齒和眼瞼。那么,相互反對就是違反本性了,就是自尋煩惱和自我排斥。”
“不要去注意別人心裡在想什麼,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們自己內心的活動的人卻必然是不幸的。”
“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