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陰

詞語注音

shěn yīn ㄕㄣˇ ㄧㄣ
沈陰

詞語解釋

亦作“沉陰”。 1.謂積雲久陰。《禮記·月令》:“﹝季春之月﹞行秋令,則天多沉陰,淫雨蚤降,兵革並起。” 蔡邕 《月令章句》:“陰者,密雲也;沉者,雲之重也。”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加以涉旬日,迫季秋,天光沉陰,左右無色。” 宋 王安石 《酬微之梅暑新句》詩:“當此沉陰無白日,豈知炎旱有彤雲?”《明史·劉大夏傳》:“ 南京 、 鳳陽 大風拔樹, 河南 、 湖廣 大水,京師苦雨沉陰。”
(2).陰暗;陰沉。 三國 魏 阮籍 《元父賦》:“地下沉陰兮受氣匪和,太陽不周兮殖物匪嘉。” 唐 元稹 《痁臥聞幕中諸公征樂會飲》詩:“濩落因寒甚,沉陰與病偕。”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五:“沉陰多肅殺,摧氣搖松柏。”
(3).借指黑暗統治。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紀行》詩:“兩番罹浩劫,一旦掃沉陰。”
(4).指地下。《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托沉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 顏師古 註:“沉陰,言在地下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