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邊土司

明洪武二年,因余氏守護沈邊地區有功,管理邊民有方,被授給都剛院萬撫司,應說此時為余氏始授沈邊土司之始。 按其餘氏土司家譜記載,沈邊余氏土司共傳二十代。 余氏土司從首封沈邊土司至末代為二十代,從清代授封至末代,只傳了九代。

沈邊土司。嘉絨十八土司之一。
《四川通志》載:"沈邊長官司余尚昀,原籍江西吉水縣人,其先祖余錫伯於前明,從征來川,授土千戶,世襲土職。國朝順治九年,余期援投誠改名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余明奇授職,頒給印信號紙,住牧沈邊(瀘定沈村)。
從沈邊長官司余氏的家譜看,余確實是外來人授封的土司,家譜書寫余氏為元朝宰相世家後裔,是蒙古族。因南征定居於江西吉安府吉水鎮,後調守成都征戰川境各地反叛,屢建功勳。
余氏首任沈邊地區職官較早,是在元末。但當初並未授土司職,是商道職官,因川、黔地區民叛時,受皇帝徵調出征授給千總職銜,因建功受獎後回沈邊,將河西十二堡劃撥給他管理,授為"千戶協守"職。後因撫部院調守成都,因援省有功優償,後回沈邊承襲"商道成寧屢蒙"(一種元代商道官銜)。後來冷磧土目糾伙始場高土司和黎州馬土司合兵攻沈村。余氏率兵征剿,擒斬流寇有功,加御指揮使,頒給印信。
明洪武二年,因余氏守護沈邊地區有功,管理邊民有方,被授給都剛院萬撫司,應說此時為余氏始授沈邊土司之始。
順治九年,余期援投誠清廷改名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余氏第十二世祖餘明奇授封為沈邊長官司職,頒給印信號紙,
歷朝歷代沈邊余氏土司都能順應朝廷,服從徵調,多次受王朝嘉獎,清乾隆年間兩次皇帝用兵金川,沈邊都奉調出兵在瀘定,康定設卡護後,屢受皇帝讚賞。
沈邊土司轄地東至飛越嶺三十里,交清溪縣界,南至雨雨灑坪八十里,交大田土司界,西至蒙古岡一百二十里,交松坪土司界,北至佛耳岩五里,交冷邊土司界,四至共二百三十五里,原管番民一百二十戶,每年納雜糧一百石,每石折徽銀五錢,共折徽銀五十兩,解打箭一爐同知衙門,上納兌支泰寧營兵。
余氏土司世襲:
按其餘氏土司家譜記載,沈邊余氏土司共傳二十代。其各代名為:
一代余伯昔,二代余畢澤,三代余恩山,四代余長壽,五代余初寶,六代余景祿,七代余結寶,八代余福寶,九代余永忠,十代余從國,十一代余期援,十二代餘明奇,十三代余世統,十四代余顯仁,十五代余洪澤,十六代余國瑞,十七代人科尚祥,十八代余銘華,十九代余志祥,二十代余啟麟。
余氏土司從首封沈邊土司至末代為二十代,從清代授封至末代,只傳了九代。
傳至末代余啟麟時為宣統年間,被趙爾豐繳其印信,納入改土歸流,為沈邊土司終。
余氏土司居住在大渡河天險,征戰邊關,為歷代封建王朝,"安康治藏"立下大功,餘明奇曾於康熙四十四年參加並主持修建"瀘定橋",這是勾通內藏的大舉,是至今為中外一大名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