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粲[南朝·齊畫家]

沈粲[南朝·齊畫家]
沈粲[南朝·齊畫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沈粲(1379~1453),明代書法家,他博學多才,喜提攜後進,品性高逸,不拘小節。晚年,厭楷書,喜行草,得宋仲溫、陳文東之三昧。門外求字者常不斷,並長於詩,70歲辭官歸鄉。著有《簡庵詩稿》,《千字文卷》、《重建華亭縣治記碑》等。

基本信息

沈粲(1379-1453),字民望,號簡庵。華亭(今松江屬上海市)金衛鄉大石村人,沈粲8歲通《孝經》、《論語》、《孟子》,1O歲能真草,13歲時父母雙亡,兄又發配雲南,他獨自閉門讀書。家貧無紙,在牆壁上懸腕練字,其書法飄逸遒勁,名重一時。與兄沈度同年被成祖召入秘閣,授中書舍人,官至大理寺少卿,與年長二十二歲的哥哥沈度並稱二沈,同樣以擅於書法在朝廷中享有名聲。人稱“大國小士”。度以婉麗取勝,粲以遒逸見長。

沈粲善書,法宋仲珩。草聖擅一時,真、行皆佳。沈粲書法以遒逸見長,尤工草書,學宋克而參以鍾繇情旨,行筆圓熟,意趣遒逸。豐坊《書訣》稱其“學宋克而得鍾(繇)體,大非其兄所及”。被人們稱為“草聖”,名擅一時。他的《梁武帝草書狀》筆筆挺勁峭拔,轉折峻利 ,通篇章草與今草夾雜,然而自然天成,神情貫注,灑脫奔放。因章草捺腳的率出,形成字字獨立,很少連綿,但行氣極為流貫。深得明成祖朱棣賞識。王世貞稱他為“章法尤精,足稱米南宮入室”。

他博學多才,喜提攜後進,品性高逸,不拘小節。晚年,厭楷書,喜行草,得宋仲溫、陳文東之三昧。門外求字者常不斷,並長於詩,70歲辭官歸鄉。著有《簡庵詩稿》,有詩2000餘首,比較著名的書法作品有《千字文卷》、《重建華亭縣治記碑》 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