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爾康

沈爾康

沈爾康 ,航空救生技術專家,中國航空救生技術科學主要奠基人之一。先後領導了中國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火箭彈射座椅兩種型號的設計、生產、定型工作。並為建成大型火箭滑車試驗場做了指標論證、選址、總體規劃等大量開拓性工作。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出生

沈爾康,1919年生,上海青浦人,1937年中央大學實驗中學畢業時,中大正籌建我國第一個航空工程系,他考入該系飛機設計專業。1943年,他到中國航空公司工作。在印度加爾各答及丁江兩地任地勤機械員,為"駝峰"飛行貢獻了一份力量。1945年5月到美國紐約泛美航空公司實習,1946年8月回國,先後在上海、香港中國航空公司任工程師。

1949年

1949年11月9日兩航(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香港起義。他參加了"兩航"起義。在部分飛機和大批員工回國後,他被指定留港參加護產鬥爭,負責中國航空公司留港飛機的機務保養工作。在抗擊敵人轟炸機和與天災颱風的鬥爭中保證了飛機的完整安全。又為留港器材的運輸回國作出了一定貢獻。他於1950年11月回到天津民航局。1951年在民航機械修理總廠任檢驗科科長。1953年起,到飛機工廠先後學習雅克-18型飛機的製造技術和米格-17型飛機的大修技術。1956年我國開始自行設計飛機。他被調到該單位任機翼組組長。設計了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飛機--亞音速噴氣教練機"殲教-1"的機翼和尾翼,並全程參加了試製工作。該機於1958年7月,在北京南苑機場向中央領導作了飛行表演。接著他參加了超音速殲擊機"東風-107"的設計工作。但不久任務撤消,設計工作沒有完成。

1961年

1961年在國防科委領導下,成立了航空研究院。飛機設計室劃歸該院領導,改名為殲擊機設計研究所,他任副總設計師。負責飛機上的操縱、液壓、燃油和高空救生等系統的設計工作。在該所期間他參加了分析米格-21飛機各系統的研究工作。

1964年

1964年他調到飛機試飛研究所工作,任副總工程師,主管該所研究室的技術工作。他在研究了飛行測試感測器和記錄設備後,提出了今後飛行測試的發展方向和改進意見。"文化大革命"以"特嫌"罪名將他隔離審查送往農場勞動,直到1973年才平反恢復工作。

1973年

1973年4月,他被調往航空救生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擔負起全所的技術領導工作。負責研製我國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HTY-3型火箭彈射座椅。任務於1979年12月完成,順利地裝入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超音速殲擊機中。後來空軍有一架裝有HTY-3型座椅的飛機因事故飛行員彈射逃生,順利著陸。航空救生研究所從此贏得了信譽。1978年他赴英國馬丁貝克公司考察了一個月。回國後,積極採用國外先進技術發展我國航空救生事業。為了夯實研究所的研製能力,他致力於火箭橇試驗場的建設。幾次選點他都參加了,並組成考察小組,自任組長赴有關單位徵求對火箭滑軌試驗的各種要求,通過計算,從而提出針對滑軌的具體性能指標,獲得上級確認。

1981年

1981年他升任該所所長,並被選為襄樊市第九至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83年該所成立科學技術委員會,他改任科技委主任。是年起被遴選為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4年他在襄樊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任期屆滿後正式退休。

他作風正派,熱愛我國航空事業,在科研工作的組織領導中發揮了這方面的優勢。加上他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能解決研製過程中碰到一些技術難題,因此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為我國航空事業作出了貢獻,尤其是對我國的航空救生事業起了一個好的開頭。他治學嚴謹,深入細緻,在科技人員中享有威望。

貢獻

他與人合譯了英國《飛機載荷手冊》一書。擔任過《中國大百科全書》航空航天卷"飛行與生命保障"分支的副主編,並撰寫了《彈射座椅》和《火箭滑車試驗》釋文,與人合寫了《航空彈射救生裝備》專著,他還為航空工業部內部出版的史料撰寫過不少文章。

個人簡歷

1919年10月12日 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現上海市青浦縣)。

1937年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實驗中學。

1943年 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航空工程系。

1943-1945年 在中國航空公司任機械員。

1945-1946年 到美國航空公司實習。

1946-1949年 在上海、香港中國航空公司任工程師。

1949-1950年 參加“兩航”起義。

1951-1956年 在太原民航機械修理廠任檢驗科科長。

1956-1961年 在瀋陽飛機製造廠飛機設計室任機翼組組長。

1961-1964年 在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任副總設計師。

1964-1973年 在飛行試驗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

1973-1985年 在航空救生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所長、科技委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85年 離休。

個人履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於1949年11月9日在香港舉行起義,宣布與國民黨政府決裂,投奔新中國。沈爾康參加了“兩航”起義,並在“兩航”起義後期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負責中國航空公司的機務工作。為保護好起義飛機,他參加留港護產鬥爭,對飛機的維護及留港器材的運輸回來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他於1950年11月順利回到祖國懷抱。

1951年沈爾康在太原民航機械修理廠工作並任檢驗科科長,負責民航飛機的零配件的檢測工作。1953年他先後到南昌飛機製造廠和北京飛機製造廠學習和研究雅克-18型飛機和米格17型飛機的修理和製造技術。1956年中國開始自行設計飛機,他被調入瀋陽飛機製造廠的飛機設計室,任機翼組組長,參加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架飛機——亞聲速噴氣教練機“殲教1”飛機機翼和尾翼的設計和試製工作。經過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工作,該機1958年7月試飛獲得成功,並在首都沙河機場接受了中央領導同志的檢閱。接著他又參加了超聲速殲擊機“東風107”的機翼和尾翼的設計工作。1961年成立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沈爾康調入任該所副總設計師,具體負責飛機操縱系統、液壓系統、燃油系統和高空救生系統等各種機械系統的設計工作。在該所他參加了對蘇制米格-21飛機的分析和研究工作。1964年2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技術少校軍銜。同年沈爾康調入飛行試驗研究所,任副總工程師,主管該所研究室的技術工作。

突出成果

1973年4月,沈爾康被調入航空救生研究所(610所),先後任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所長、科技委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他主持該所技術工作,領導並參加飛機救生裝備設計和製造工作。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中國航空救生技術裝備水平提高很快,先後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代具有零高度和零速度救生能力的兩種型號的火箭彈射座椅。在研製過程中,他與廣大技術人員一起,加班加點,翻閱技術資料,攻克設計和工藝技術難關,為彈射座椅性能的提高並裝備飛機做出了貢獻。其中一種型號彈射座椅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78年他赴英國考察飛機救生設備,積極採用國外先進技術發展中國航空救生事業。在他的任期內,主持和參加了火箭橇滑軌試驗場地的指標論證、總體規劃、選址、技術保障條件、水文等工作以及部分座椅型號的設計定型工作。

沈爾康是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90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獲航空航天工業部“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

社會評價

沈爾康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心於航空事業,他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歷,並在科研工作的組織和領導中有效地發揮了這一優勢,對中國飛機設計專業和彈射座椅研製工作起了促進作用。他專業知識面廣,解決了彈射座椅研製中的許多重大的技術問題,且對本專業的世界發展趨勢也較為了解。為培養一批救生技術骨幹也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工作中深入細緻,治學嚴謹,在科技人員中享有較高的威望。

沈爾康已離休在家,但他仍然關心中國航空救生事業的發展,跟蹤世界前沿的救生技術,為中國航空救生事業的發展繼續奉獻光和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