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淑瑾

1952年在美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1974年,沈淑瑾同志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並自此連續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2年由於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貢獻,美國費城女子醫學院授予她優秀醫學研究獎。

沈淑瑾,女,(1920-2011),首都兒科研究所免疫生化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兒科免疫生化研究的先驅。
沈淑瑾,女,1920年出生在蘇州一個醫生家庭里,從小受到愛國思想的薰陶。1936年中學畢業,考進了蘇州東吳大學醫預科,1937年盧溝橋七七事變後,背井離鄉。幾經輾轉,來到昆明,進入西南聯合大學學習,1941年畢業後留校,在生物系做動物比較解剖學助教。1946年留學美國,在smith college攻讀生理學碩士學位,師從Myra sampson,畢業後留校做助教。而後1948年秋,進入當時美國唯一的一座只招收女學生的醫學院---費城女子醫學院學習。1952年在美國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一個由天主教舉辦的醫院(St. Francis Hospital)做實習醫師。53年在美國芝加哥參加國家醫生統一考試並順利通過,拿到了全美國家醫師合格證書。55年底跟隨丈夫李正理先生去聖拉斐爾醫院工作,歷經住院醫師、總住院醫師。併兼職護士學校兒科學老師。56年回響周恩來總理的號召,毅然回國。1958年7月中國醫學科學院兒科研究所成立,沈淑瑾被安排在生化實驗室,先後進行過兒童營養調查、兒童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相關問題研究等課題。69年文革時期被下放至江西省當了十年真正的醫生。在此期間,除了醫療工作之外,沈淑瑾同志還完成了一項科研任務《滿山香治療小兒流行性乙型腦炎》,並同時圓滿完成了周恩來總理安排的接待外賓任務。1974年,沈淑瑾同志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並自此連續擔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同時,沈淑瑾同志還參加了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婦聯、婦女代表大會等。1978年,沈淑瑾同志回到北京醫科院兒科研究所(其後改名為首都兒科研究所)工作,在工作期間,多次受全國人大教科文組織的派遣,代表中國醫務界參加國際會議,如86年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亞太地區人口論壇,受衛生部委託親自拜訪了印尼總統和他的夫人,與之合影,並作為中國代表發言。由於沈淑瑾同志的卓越工作,當時的衛生部長黃華的夫人對她的評價是“發現這個人才太遲了”。1982年由於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貢獻,美國費城女子醫學院授予她優秀醫學研究獎。1987年,沈淑瑾同志光榮入黨。1990年,沈淑瑾同志光榮退休,退休後,沈淑瑾同志仍然仍然為祖國的兒童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UNCEF做英譯中工作,幫助年輕人修改英文論文,幫助寫推薦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