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通訊社

沃爾夫通訊社,建立於1849年,創辦人貝納德·沃爾夫,是德國新聞通訊業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通訊社之一。

建立於1849年,創辦人貝納德·沃爾夫,是德國新聞通訊業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通訊社之一。
曾經在哈瓦斯通訊社當過譯員的德國人貝納德·沃爾夫,1848年在柏林創辦《國民報》,並於1849年創建了沃爾夫通訊社,他利用電報收集和發布股票行情和經濟信息,給自己的報社提供經費。1855年起逐步增發政治新聞和其它非經濟信息,成為德國報刊重要的新聞供應者。
1866年,由於路透社得到普魯士漢諾瓦王朝的許可,授權鋪設了由德國北部海岸到英國英格蘭的海底電纜,沃爾夫社乃憤而退出上述契約,與路透社、哈瓦斯社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至1869年,由於路透社通過海底專用電纜,將新聞傳到印度及遠東各地,聲勢大振,如日中天。沃爾夫社相形之下,顯得勢孤力單。
19世紀60年代,哈瓦斯通訊社、沃爾夫通訊社和路透通訊社分別在法國、德國、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發展成為國際性通訊社。它們竭力擴大和爭奪市場,到60年代末基本上把世界新聞通訊市場分割完畢。為了確認既成事實和彼此的壟斷權與勢力範圍,在1870年1月7日,路透社、哈瓦斯社和沃爾夫社三方簽訂了“聯環同盟”,美聯社也參加了該協定,所以又稱“三社四邊協定”,把世界劃分為四大勢力範圍,在每一勢力範圍內,只由一家通訊社負責新聞的採訪與發布。沃爾夫社負責的地區包括德國、奧地利、荷蘭、斯堪的納維亞,俄國和巴爾幹各國。
1875年後,由於接受國家的津貼而成為半官方通訊社。1914年,美聯社宣布退出聯環同盟,開始向南美及遠東地區尋求市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沃爾夫社與路透社、哈瓦斯社的聯繫中斷,它被迫中止了在德國以外的業務。德國政府為衝破英法等國的新聞封鎖,於1915年另外開設官方的海通社,用無線電波對外播發新聞,一天幾個小時,由德國駐中立國的大使館抄收以後分送當地報社。第一次大戰以德國一方的失敗而告終,戰後沃爾夫社降格為國內通訊社。1933年希特勒登台後將它接管,並把它同胡根貝格報團的聯合電訊社一起改組為德國通訊社。歷史悠久的沃爾夫社就此告終。而德國通訊社這個希特勒的宣傳工具,也在1945年隨希特勒的垮台而解散。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起,早先瓜分世界新聞市場的“三社四邊協定”就已名存實亡。1934年11月各通訊社代表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集會時正式宣布取消這一協定,接受了美國提出的在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發布新聞的原則。從此以後由四家通訊社劃區壟斷的局面宣告結束,代之以依靠實力相互競爭並爭取新的壟斷的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