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地方文化

莒南縣臥佛寺公園,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公園。 平邑縣,是金銀花產量全國第一縣。 莒南縣,是花生單產全國第一縣。

沂蒙地方文化

地方特產

[青雲柳編]

臨沭縣青雲鎮土地肥沃,盛產杞柳。所產白柳芯細、質地柔軟、色澤亮白,年產乾條2000多萬公斤。全鎮有3萬多人長年從事柳製品生產加工,“人人是編手,家家是工廠,天天見收入”是青雲鎮的真實照,“走東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編花籃”,已成為青雲人的共識。杞柳產業是青雲鎮的支柱產業。柳編加工業特色鮮明,境內共有各類企業79家,其中柳製品加工出口企業68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21家,年出口交貨值8000多萬美元,是全市外經外貿重點鄉鎮。

[蒼山大蒜]

產於蒼山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胺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胺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大蒜加工製品有脫水蒜片、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罐頭蒜、蒜水飲料等,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莒南板栗]

莒南縣地處低山丘陵區,雨熱同季,秋高氣爽,土壤養分齊全,適宜板栗生產,現有板栗栽培面積25萬畝,年總產板栗達1500萬公斤,名列山東第一,1993年被列為全國板栗優質高產高效栽培示範基地,管理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萬畝五年生幼園平均畝產達到1276公斤,所產板栗個大。色艷、光滑油亮、果肉嫩黃細膩、香甜可口,素有“糯香栗”之稱。遠銷日本、新加坡、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深受客戶青睞。

[莒南花生]

莒南縣地處魯東南丘陵地區,每年種植花生40萬畝,總產1.25億公斤,總產量居全國花生生產百強縣第二位,單產量居全國第一位。分別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優質大花主基地縣和農業部列為花生商品基地縣。1996年又被農業部組委會授予“中國花生之鄉”的稱號,1998年被國家標準汁量局、農業部定為花生“標準化生產示範區”。

[天寶山黃梨]

是山東名特產水果之一,主產於平邑縣天寶山區,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主要特點是綜合性狀優良,豐產、耐儲、抗性強,肉質細嫩,汁多味甜,營養價值高。其花、葉、樹皮、果實可入藥,以“美味易服之佳品,療效優質之良藥”著稱。

天寶山黃梨共有6個主栽品種:子母梨、柿梨、油棉梨、墜子梨、池梨。其中子母梨是天寶山黃梨的主要代表品種,它是由野生變異而來,果柄處有一顯著突起,形狀別致美觀,主要分布在天寶山的兩條山峪里。該地山高谷深,日照時間較短,適於子母梨較耐陰的生長習性。子母梨一般定植三四年開始結果,盛果期可持續60—80年。

[費縣奇石

費縣素有“奇石之鄉”的美稱,“園林石、金星石、燕子石、天景石”四大奇石馳名中外。其中之一的園林石又稱北太湖石,屬石灰岩類,生成於4億年前,經長期風化和酸性土壤侵蝕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園林石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北鄉周圍3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儲量約為50萬噸。它們或裸露於地面,或潛藏於地下,經人工挖掘開採,集中擺放後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觀。該石集“瘦、漏、皺、透”諸特點於一身,有的象飛禽走獸,有的如玉樹臨風,有的似天外來客,有的欲飛向太空,可謂千姿百態、妙趣橫生,令觀者生出無限遐思。

[沂蒙煎餅]

煎餅,是沂蒙山區民間傳統家常主食,也是久負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從使用的原料方面分類,又可分成麥子煎餅、玉米煎餅、小米煎餅、高粱煎餅、地瓜煎餅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餅薄如紙,摺疊成卷,即可食用。經過晾乾,疊成長方,可存放半月到一個月之久而不變質。出門攜帶也很方便,因此,人稱乾糧。清代蒲松齡在其《煎餅賦》中寫到,“煎頭則合米豆為之,齊人以代麵食”,“圓如銀月,大如銅缸,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軟,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

[郯城銀杏]

郯城地處蘇魯交界,總面積1307平方公里,22個鄉鎮,867個行政村,96萬人口,99萬畝耕地,全縣林業覆蓋率達22%,近年來,立足資源,抓特色,把銀杏生產作為全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抓。目前,全縣建有銀杏密植園5萬畝,間作園7萬畝,采葉園、圃60多處,年產銀杏果200萬公斤,產葉600萬千克,出圃銀杏苗木1億株,定植銀杏樹1200萬株,銀杏定植株數和銀杏葉產量居全國第一。1997年,在205國道上又建成了長達105華里的“跨世紀綠色銀杏工程”。1998年,又開展了建設銀杏城活動,對銀杏產業的發民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平邑金銀花]

金銀花是國務院確定的名貴中藥材之一。平邑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栽培歷史達200餘年,年產乾花3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2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金銀花集散地。現有金銀花加工企業10餘家,主要為金銀花茶、金銀花保健品、金銀花飲料等,年加工能力60萬公斤。

[莒南綠茶]

莒南綠茶為茶類的一種,是商品名稱,包括芽形、針形、扁形、束形等系列。產于山東省莒南縣,是由山地茶園經多年精細栽培、加工精製而成,1978年被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評定具有“葉片厚、耐沖泡、香氣高、滋味濃”的優質特徵。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己達3萬餘畝,年產優質莒南綠茶100萬公斤。

[沂蒙山楂]

臨沂市栽培山楂,已有250年的歷史。《平邑縣誌》有“圖經本草,又名堂球,子其小者俗稱山楂”的記載。臨沂市山楂資源豐富,主產於平邑、費縣、沂南等地。其中平邑是山東著名的山楂產地。其中主要品種大棉球、大金星等被譽為沂蒙大山楂。據食品科研部分析,沂蒙山區山楂營養成分豐富,其中鈣含量占各種果品中的第一位;丙種維生素的含量比蘋果多17倍以上,號稱“北方珍品”。沂水縣崔家峪鄉上龍口村有一株百年樹齡的山楂樹,樹高6.63米,樹冠占地109平方米,被稱為“山楂王”。

[蒙山全蠍]

全蠍,俗稱全蟲蠍子,古書上稱蠆。>記載,入藥有1100多年的歷史。因主要產於沂蒙山區腹地的沂水、蒙陰、平邑等縣,故名沂蒙全蠍。全區年產全蠍約1萬公斤。絕大多數為自然繁殖,少數為人工飼養。沂蒙全蠍個大體肥,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功效顯著,既是貴重藥材,又是山珍佳肴。據測定,沂蒙全蠍所含蠍毒素、蠍酥、牛黃酸、卵磷脂、三甲胺、甜菜鹼等十餘種成分,含量多數高於異地全蠍。蠍性辛、甘、平,有毒。有鎮痙、息瘋、攻毒之療效。可治療驚癇抽搐、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傷風、淋巴結核、瘡瘍腫毒等症。

[八寶豆鼓]

臨沂“惟一齋”牌八寶豆鼓是一種歷史傳統副食品,也是山東名產。因以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鮮花椒、紫蘇葉、香油、白酒等8種原材料釀製而成,故名“八寶豆豉”。1983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84年獲得國家銀質獎。

全國之最

山東金鑼集團1996年新建的日屠宰8000頭生豬的屠宰車間,是全國最大的屠宰車間。

臨沂市河東區劉團村,沂蒙山區第一個住房全部別墅化的村;沂蒙山區第一個普及直撥電話、有線電視的村;農田水利實現了現代化的村;孩子免費上學、老人實行退休制、村民免費全國旅遊並享受免費醫療的村;人均最低收入2萬元的村。

莒南縣臥佛寺公園,是全國最大的縣級公園。該園總體規劃面積3400餘畝,總投資3000萬元,有八卦陣、凌雲閣、魔幻城等景點。

平邑縣,是金銀花產量全國第一縣。該縣金銀花栽培己有500多年的歷史,年產350萬公斤,占全國總產的60%以上,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

常林鑽石,是規格、質量均屬國內之最的鑽石。該鑽石重158.786克拉,是臨沭縣常林村魏振芳於1977年12月21日發現的,此金剛石晶瑩透明。稜角分明。

臨沭縣小型手扶拖拉機、醋酸乙酯等生產能力全國第一。

臨沭縣是復混(合)肥年生產能力達450多萬噸,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全國爭創優質化肥生產基地先進縣”稱號。是中國最大的肥料生產基地。

沂河小埠東橡膠攔河壩,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橡膠壩。該攔河壩由臨沂市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列為1999年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莒南縣大店鎮,是中國磨具第一鎮。其“大鵬”、“嶗山”、“巨鯤”牌系列磨料磨具是國內外磨具市場上的名牌產品,產量及出口量已連續9年居國內同行業首位,陶瓷磨具產量、出口量全國第一。

莒南縣南鐵牛石鐵隕石,是日前世界上最大的石鐵類隕石。該隕石坐落在莒南縣坪上鎮大鐵牛廟村。

郯城縣新村鄉,是中國銀杏之鄉,是全國最大的銀杏果、葉、苗生產基地和銷售集散地。該鄉現有銀杏結果大樹2.3萬棵。
艾曲蔬菜市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農民自辦市場。該市場在蒼山縣。

平邑縣,是中國花崗石之鄉。其花崗石儲量為22億立方米,為全國之最。

齊魯國際罐頭城,是全國最大的果品加工基地。該基地是平邑縣地方鎮興辦的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區,現有加工企業300家。

沂南縣北寨漢墓群,是目前全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漢畫像石墓。

莒南縣,是花生單產全國第一縣。

蒼山縣淡竹種植面積、產量居全國各縣之首。該縣縣城還建有全國最大的大蒜批發市場。

蒙陰縣有我國最大、最早的金剛石原生礦。

莒南縣蟾蜍產量、質量居全國第一。

沂水地下大峽谷,沂水地下螢光湖,中國第一,世界罕見,壯麗奇觀。

該市是全國欠發達地區實現普九第一家。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99.97%,國小升國中率99.17%。

歷史名人

智聖: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沂南縣)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以“隆中對”輔佐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軍中。被後代推為智慧化身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典型。傳曾革新連弩,製造木牛流馬。著有《諸葛亮集》。

書聖: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臨沂人,東晉書法家、文學家,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習稱王右軍。精通書法,備精諸體,尤善楷行,博採眾長,自成一家。書風勁健遒美,為歷代所崇尚,世稱“書聖”。所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書。顏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臨沂(今費縣)人。唐代大臣,書法家。為官耿正,不畏權勢。安史之亂中,起兵抗敵,被推為盟主。後為叛軍李希烈所害。楷書端莊雄渾,世稱“顏體”;行草書縱橫跌宕中具凝鍊厚之勢。《祭侄季明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孝聖: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晉琅琊臨沂人。歷漢、魏、晉三代,先後任縣令、大司農、司空、太尉、太保等職。事後母孝,民間流傳“二十四孝”有王祥臥冰求鯉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臥冰處”。

算聖:劉洪(140-206),字元卓,蒙陰人,東漢天文學家,曾任郎中、上計掾、太守。編制了我國第一部引進月球運動不均勻性的《乾象曆》。與文學家蔡邕續補《漢書·律曆志》。首創珠算。著有《七曜術》。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戰國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人,遊學於齊,三為稷下學宮祭酒(學長)。繼赴楚國,為蘭陵(今蒼山蘭陵鎮)令。著書終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寶貴(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將領,官至總兵、提督。甲午戰爭中,率部東援朝鮮,守平壤玄武門,登城督戰,雖受槍傷,猶裹創指揮,中炮陣亡。與“丁汝昌”、“鄧世昌”並稱甲午三英。

宗聖:曾子(前505-前436),名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學生。以孝著稱。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傳《大學》為其所著。後被尊為“宗聖”。

蒙恬(?-前210),蒙陰人。秦朝名將。世代為秦重臣。初任獄官,後為將。秦統一六國後,率兵北擊匈奴,並築長城,修直道。傳其曾以兔毛改良過毛筆。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東海丞(今蒼山縣)人。西漢大臣,官至丞相。家貧,當過僱工。少年勤學,“鑿壁偷光”的故事,成為家貧而苦讀的典故。能文學,善說《詩》。終成為經學家。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書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臨沂市費縣)人。其曾祖、祖父、父親都工篆隸,母親殷氏亦長於書法。

歷史上:孔子72賢徒,有13人在臨沂,著名的24孝,臨沂就有7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