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現象

山東沂源縣,坐落在魯中腹地、淄博市最南端,是山東省海拔最高的縣域,也是曾經的國家及省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原本,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吸引目光的地方;稍微能引起人們一點聯想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匯源果汁”的發源地。

沂源地理位置沂源地理位置

山東沂源縣,坐落在魯中腹地、淄博市最南端,是山東省海拔最高的縣域,也是曾經的國家及省重點扶持的貧困縣。原本,這並不是一個容易吸引目光的地方;稍微能引起人們一點聯想的就是,這裡曾經是“匯源果汁”的發源地。 現在,這個縣城卻擁有了四顆“明珠”——聯合化工、山東藥玻(600529行情,股吧)、魯陽股份(002088行情,股吧)和瑞陽製藥四家優秀的上市公司,成為山東省乃至整個北方區域擁有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縣。 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沂源現象”,讓中國經濟界矚目。業內有言:“南有江陰,北有沂源”。江陰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沂源現象”,又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四顆明珠:深山藏不住 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02217)作為山東省2008年第一家首發公司,近日剛剛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這也成為山東省沂源縣的第四家上市公司。在此之前,沂源縣已經有山東藥用玻璃股份有限公司(600529)、山東魯陽股份有限公司(002088)分別在滬深交易所上市,山東瑞陽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在沂源這四家上市公司中,山東藥玻是沂源縣第一家,也是全國醫藥包裝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現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藥用玻璃瓶和丁基膠塞生產基地,是我國唯一掌握藥用中性I類玻璃加工技術的企業。山東瑞陽於2005年在新加坡上市,作為山東省第一家粉針劑生產企業,其主導產品注射用美洛西林鈉注射用葛根素注射用環磷腺苷葡胺等多個競爭激烈的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全國第一。山東魯陽於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耐火陶瓷纖維生產企業,規模、效益連續12年位居國內同行業之首,產品暢銷全國並遠銷歐盟、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沙特、中國台灣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剛剛上市的山東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生產硫化異丁烯和硝酸異辛酯的企業,2006年公司被評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山東省10大競爭力品牌,併入選2006中國化工企業500強。 企業追求:專注並且專業 “80後”對一種瓶裝面狀青黴素肯定沒有什麼印象,但對出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們來說,肯定有著永不磨滅的記憶。承裝青黴素的這種非常廉價的小瓶子,山東藥玻堅持不懈地生產了十幾年,到上世紀末,其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70%。就靠十幾年如一日地生產這種小瓶子,山東藥玻成長為一個優秀企業,並最終成功上市。 80後的人對藥玻的小瓶子沒有什麼印象,但對匯源果汁一定很熟悉。匯源公司堅持不懈地做了十幾年的果汁,就是靠做果汁,公司發展成長為全國知名企業,並且已於去年在香港上市。雖然註冊地不在沂源,因此也不能算是沂源上市公司,但匯源果汁最早就是從沂源起家的,創業者也是沂源人。 山東藥玻、匯源公司是這樣做起來的,沂源的其他幾家上市公司也都是這樣做起來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有個共同特點:專注做企業,不搞多元化經營。他們都推崇“把主業做到極致,才能把事業做到最好”的理念,不斷依靠專業技術創新謀發展、求效益。因此,沂源出了四家上市公司,造就了三個全國行業“單打冠軍”:山東藥玻是國內規模最大、產品質量水平最高的藥用玻璃包裝企業,魯陽股份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耐火陶纖生產企業,瑞陽是國內最大的頭孢原料藥生產廠。 在藥玻的發展歷程中,企業管理者始終專注主業。藥玻董事長柴文說,藥玻人從不頭腦發熱、盲目擴張,而是認準自己的優勢不斷突破。藥玻優勢就是做大主業產品規模,強力控制成本和費用,堅持不懈地技術改造和創新。1996年的時候,當時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原料成本的上升,公司單位產品平均毛利率從5分錢大幅下降到了3.6分錢,然而由於長期注重主業產品的擴展和銷售,當年客戶從67家發展到98家,形成了銷售的規模效應,企業當年的總利潤反而大幅攀升。為了牢固地樹立行業優勢,藥玻從未放慢研發的速度,積極進行技術創新,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使公司單位生產成本低於行業平均水平10%左右,從而使得公司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極具價格競爭優勢。近年來公司重點投資建設的新項目高檔輕量薄壁棕色藥玻瓶,將原有棕色瓶110克重量下降到70克,既節約了成本,也實現了環保節能。2007年,藥玻率先研發成功中性硼矽藥用玻璃,填補了國內空白,上市即可占領國內80%以上的市場。 魯陽股份始終堅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刀刃”就是主業。上世紀90年代初的時候,魯陽的事業剛剛起步,眾多同行受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思想變得保守,對耐火材料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悲觀。魯陽堅信行業發展前景,董事長鹿成濱獨具慧眼,通過市場調研發現一種新型乾法耐火纖維製品正逐步成為用戶心中的“寵兒”。因此他大膽決策,貸款500萬建設一條CBC-I型連熔連吹針刺毯生產線。這次果斷的投入,為魯陽的發展掀開了新篇章,實現了從濕法製品向乾法製品的飛躍,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就從同行業手中奪得了這塊剛剛培育的市場,占據了市場主動權,成為國內耐火材料行業的一批黑馬。正是對主業的專注與堅持,把魯陽帶入了穩步發展的軌道。這次的成功也使魯陽人更加堅信,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在專業領域做強做精,企業才有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瑞陽製藥,為了做強主業提升專業優勢,年產品開發和技改投入的比重占全部銷售收入的5%以上,在中國醫藥經濟數據網公布的2006年1-7月份全國醫藥工業企業創新能力百強排名中,瑞陽製藥位居第三位。目前瑞陽公司已先後獲得40餘項專利、60多個新藥證書,年新產品產值率在75%以上,創新已成為瑞陽發展的強大動力。擁有三項專利的分針粉裝設備、排名全國前六的粉針分裝能力、全國規模最大的凍乾產品能力、全國排名第二的每年1000噸的頭孢類無菌原料生產能力,成為瑞陽創新能力以及生產實力的最佳說明。依靠獨有的創新技術,公司具備眾多規格產品的生產能力,可滿足5ml、10ml、15ml、20ml、32ml等30多個規格產品的生產需求,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山東聯合化工,專注於化肥和硝酸銨有關的技術創新,因此成為國內首家實現PC脫碳工業化技術的企業。公司通過技術改造,使進入氧化爐的混合氣體的淨化提升到一個新水平,使鉑金網的清洗由原來的三個月一次改為六個月一次,鉑金網的消耗降低45%,濃硝酸的產能提高20%。公司此次首發募集的資金也將全部投資於年產3萬噸三聚氰胺資源綜合利用及節能技術改造工程項目。新的工藝將使生產成本比目前普遍採用的傳統方法低1000元/噸左右,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公司已獲得各類專利24項,其中發明專利16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2006年獲得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正是以科技為依託,大力提升生產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能力,公司形成了多產聯合的典型“循環經濟”模式。 沂源企業這樣專業專注的做事風格,源於當地人的性格和文化。“性格決定命運”,在地處齊國和魯國交界之處的沂源縣,人們既繼承了齊國人善經營的特點,更繼承了魯國人的實在和執著。上世紀末,德隆以資本運作為名,將眾多企業玩弄於股掌之上,使眾多優秀的企業遭受重創,在這些“德隆系”企業中,唯一沒有被德隆所利用,反而利用德隆獲得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就是匯源公司。這體現了沂源人的精於經營和聰明睿智。 沂源的企業管理者,更基本的性格是實在和執著,給人的感覺就是質樸、務實、作風低調。在去年夏天的採訪中,我們就發常有意思的現象,沂源縣幾乎所有的國營企業都沒有安裝空調,甚至連電扇也不多見。我們到聯合化工採訪時,聯合化工的董秘范修巨接待我們,雖然是初夏,但在接待室里也感到悶熱。有幹部笑言,這是一個源自藥玻的傳統:領導班子都從工人中來的,工人是什麼樣工作條件,我們也就是什麼樣工作條件。 在魯陽採訪時記者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企業園區比較簡陋,大門並不起眼、辦公大樓也早顯陳舊,但在辦公樓中專設了一間百餘平米的展覽廳,這是整座辦公樓面積最大、裝潢最好的房間。公司董秘鹿超為此向記者解釋,魯陽作為一家產品已經遠銷全世界60多個國家的企業,經常會有外國友人上門參觀、訂貨,儘管公司辦公樓可以簡陋,但為了公司的企業形象,讓客戶了解企業,公司董事長鹿成濱堅持設立這樣一個“高規格”展覽廳。 這點點滴滴,展示了沂源企業家務實、簡樸、踏實的性格,他們所在的企業也被深深打上了這種烙印,形成了沂源企業普遍專注專業的文化,也正是這種專注專業的企業文化成就了“沂源現象”。 政府定位:到位而不越位 “沂源現象”的出現,當地政府居功至偉。近年來,沂源縣委、縣政府始終把轉變發展理念、創新思路,培育上市資源作為實施“工業立縣”戰略、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的突出重點,確立了“上市一批,培植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企業上市融資,5年內實現4家企業成功上市。這其中,聯合化工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個縮影。 聯合化工的前身山東東風化肥廠是一個老國有企業,30多年的勉力經營,反而使得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越來越大的困境。2001年,縣委、縣政府選派藥玻公司總經理王宜明到東風化肥廠任廠長;2003年,東風化肥廠由國有改為民營。王宜明到任後,大力壓縮成本,實行全員聘任制。比如當時的管理後勤部門,總數達23個之多,人數也有300多。一位老員工回憶稱,一般政府部門設有的“衙門”, 東風化肥廠一個也沒少,食堂、託兒所、幼稚園等也一應俱全。王宜明將原來的部門精簡合併,實行社會化服務,並人員分流,將員工從1300人減少到1000人,大幅壓縮各項費用,所有指標同收入掛鈎,狠降能耗,進行技術改造,實現內涵式提高,原有產能提高30%至50%。改革漸見成效,東風化肥廠產值從8000萬逐步增加到5億;而後又進一步上規模,擴展產能。伴隨產量的提高,節能降耗,成本降低,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沂源近年來還以產權為紐帶,綜合運用產權聯合、兼併重組等手段,大力促進各類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先後引導瑞陽公司整體購買益母公司、聯合化工公司重組縣化肥廠、沃源公司重組北派服飾公司和縣制絲廠、華聯礦業公司重組縣造紙廠等等,通過把優勢企業的擴張需求與弱勢企業閒置資產盤活利用結合起來,實現了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壯大了優勢企業的實力。 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不出手。當地政府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為企業發展留出廣闊的空間。魯陽作為一家鄉鎮企業,較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為完全自主發展、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公司的發展,深深受益於政府營造的寬鬆自由的發展環境,在這種環境之下,公司通過十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耐火陶瓷纖維生產企業。魯陽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魯陽公司成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2006年,魯陽公司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利稅1.3億元,出口創匯829萬美元。魯陽股份2007年接連榮獲“中國名牌”、“國家產品免檢”、“全國重契約守信用企業”等榮譽稱號。瑞陽製藥和山東聯合化工,是由政府出面推動重組改制的;當企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之後,企業同樣享受到了寬鬆自由的發展環境,保證了企業良好發展勢頭的延續,推動企業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沂源現象的產生,與政府營造的寬鬆自由的大發展環境密不可分。 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就像是刀鋒,難以清楚準確的劃定。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處於產業轉型期的國家,政府的作用舉足輕重。對於企業的上市工作來說,基層政府的政策和支持同樣至為關鍵。 沂源縣委書記韓國祥對資本市場的認識深透而到位:“在推進工業發展過程中,沂源既無區位優勢,又無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如果不跳出產品經營的舊框框,不摒棄傳統的自我積累發展模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只會越拉越大。只有將優勢企業推向資本市場,大膽實施資本運作,才能在短期內實現跨越發展。” 正是因為有著這樣深透而到位的認識,沂源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扶持服務力度,為企業創造良好的上市環境,專門建立了“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政策扶持”的上市工作機制,通過組織領導、宣傳引導和協調服務等,積極創造條件,合力推動企業上市。對企業申請上市過程中,凡是在縣內發生的費用除工本費外全部免收。同時,注意總結運用企業上市過程中探索出的好路子、好辦法、好資源,以有效指導上市後備企業少走彎路。魯陽公司和聯合化工公司從保薦機構到上市工作人員,都沿用了山東藥玻公司上市的原班人員,切實提高了企業上市的質量和效率。在企業成功上市後,縣政府從企業新增增值稅、所得稅縣享部分中拿出一塊資金,作為企業發展基金,專項用於企業新上項目建設;對促進上市有關人員,縣政府給予重獎。這些措施,有效降低了企業上市成本,有力地調動了企業上市融資的積極性,提高了企業再融資和資本運作的能力。 企業上市有效帶動了全縣工業和整個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007年,4家上市公司共實現銷售收入37.76億元、利稅7.14億元、利潤10.8億元,主要指標增幅都在30%以上,分別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的26.7%、48.8%和47.5%。藥玻、魯陽兩家公司連續入選全國工業重點效益十佳;藥玻、魯陽、瑞陽、聯合化工四家上市企業貢獻地方財力近億元,占到全縣總財力的1/6。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0.31億元,是2002年的2.6倍,年均遞增21%;境內財政總收入10.84億元,是2002年的3.2倍,年均遞增25.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28億元, 是2002年的3.3倍,年均遞增27.2%;全縣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51%,工業實現的稅收占全縣稅收總量的70%以上。 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不出手。當地政府到位而不越位的定位,才最終讓沂源成為“現象”。 “沂源現象”:也是“淄博現象” 沂源縣所在的淄博市是全國最早開展股份制改革的地區,是當時全國有名的場外交易市場——淄博報價系統的所在地,也是近年來山東省各地市中對企業上市最重視和推動力最強的地區。當地人稱,正是這樣的地域環境孕育了“沂源現象”;“沂源現象”,也是“淄博現象”。 現在組成“沂源現象”的這些上市公司,當年都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發展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最難的就是資金問題,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而在當時來說,對中小企業成長的資金支持體系更是不存在,股份制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意義彌足珍貴。股份制改革使公司獲得了亟需的發展資金,也培養了利用資本市場的意識,為公司上市播下了種子。山東藥玻、魯陽股份都是沂源縣和淄博市最早進行股份制改革的企業。 在淄博股份制改革大潮之中,淄博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1993年正式創立,這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場外交易市場。這個市場主要從事像山東藥玻這樣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的淄博當地公司的股票交易。雖然其後按照國家要求進行了徹底清理,但其形成的股份制的深厚基底深深紮根於淄博大地。“山東藥玻”於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成為沂源縣“第一個吃螃蟹者”;2005年,“瑞陽製藥”在新加坡成功上市;2006年,“魯陽股份”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這些都與淄博報價的培育作用是絕難分開的。近幾年來,淄博市也成為全省股份制改制和企業上市的典範地區之一。 中國的產業轉型特徵,決定企業面臨較高的隱性上市成本,企業在邁入資本市場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土地、稅收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政府對企業上市的強力支持和大力推動至關重要。 淄博在全省各地市中最早制定下發《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推出八大舉措推進中小企業上市:擬上市公司在上市過程中一次性發生的土地、房產、車輛等權證過戶費,只按規定收取工本費,企業用水權、用電權及其他無形資產無償給予過戶;在擬上市企業改制過程中,原行政劃撥地轉為出讓的,土地出讓金部分返還,申請新增用地需辦手續的,按市政府規定最低標準收取;已具備上市申報條件的擬上市公司,可以對利潤調整後的稅收給予優惠;在上市前一年上繳的有關稅收留成部分以財政補貼方式返還;擬上市公司投資新建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優先辦理立項預審、轉報或核准手續,自建自用的生產性建設項目,免繳有關費用;各類技改與創新等專頂資金,優先用於符合條件的擬上市企業;進一步落實與深交所的備忘錄,做好上市資源的培育與推介工作等。這些政策措施,都普惠到包括沂源縣在內的淄博各區縣市的擬上市企業。 對於“沂源現象”,淄博市很早就有了認識,提出要探究“沂源現象”,積極發揮“沂源現象”的示範效應,2007年初還特別召開了推廣“沂源現象”的淄博市上市公司現場會,使“沂源現象”的示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淄博市委副書記、市長周清利對此表示:“要充分發揮沂源現象的示範效應,積極推動淄博企業上市。做好企業上市工作,關係到地區經濟發展的活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關係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地位。淄博市經濟發展要由主要依靠招商引資、股份制改革轉向依靠推動企業上市,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提升老工業區的傳統行業改造,推動新型工業化。資本市場的好時機不能錯過,淄博市今後要將企業上市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放眼山東:資本市場大超越 2006年,山東全省共有18家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實現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成功上市,位居當年各省市首發融資之首。在當年中國社科院上市公司競爭力調查中,山東省名列首位。山東省(青島除外)在中國證監會的上市發行在審企業,目前已達到11家,成為全國各省市中在審企業較多的地區;就在上周末,山東黃金(600547行情,股吧)股價力壓貴州茅台(600519行情,股吧)、中國船舶(600150行情,股吧),成為滬深兩市15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最高者。 這一系列現象的背後,正表明山東正在超越。“沂源現象”,也是“山東現象”,是山東正在實現超越的體現。有人說,廣東的企業改革好比是一輛桑塔納,啟動迅速,提速快,實際上是南方派的代表;而山東的企業改革,更像是一輛黃河大卡,啟動慢,一旦走上進程卻勢不可擋。山東以厚重樸實的儒家文化為特徵,山東的企業改革也以厚積薄發的形式演繹著這一文化,山東的上市公司發展也演繹著類似的歷程。 一直以來,山東在利用資本市場發展方面位於全國前列。然而,與山東經濟大省地位和豐富上市資源相比,應該說山東遠沒有利用足資本市場。這種現狀正在發生改變。山東省已經給予發展資本市場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視,將利用資本市場,加快推進企業上市,作為山東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山東全力推動企業上市工作。山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地市分管市長工作會,研究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推進省內企業上市融資,建設資本市場強省,山東專門建立了企業上市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為大力培育後備資源,山東深入實施“千百十”上市培育工程,積極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在全省16個地市中,已有淄博、煙臺等11個市出台了鼓勵企業上市的優惠政策。山東對推動企業上市既積極又審慎,原則就是,從企業實際出發,不搞拔苗助長,而是努力讓優質企業通過上市變得更強。這樣的發展思路,不僅帶來了上市公司數量的大大增加,也從根本上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質量。中國社科院的競爭力調查結果,甚至山東黃金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正是山東上市公司質量和實力的展現。 作為中國證監會的派出機構,山東證監局為積極推動山東轄區企業上市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必須創造性地做好監管與服務工作,在強化企業上市監管工作的同時,大力推動轄區企業又好又快地上市,積極探索延伸服務、主動指導與事中提醒、事後監管相結合的企業上市監管模式。”山東證監局局長尹奉廷,多年來一直從事體改和證券監管工作,為企業上市工作傾注了心血,親自跑遍了包括沂源縣在內的山東轄區多家擬上市企業,因此對上市監管工作有著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自2007年以來,山東證監局將擬上市公司監管工作重點從面上宣傳發動轉變到重點企業具體問題的指導解決上來,先後赴轄區16個地市及所屬的60多個區、縣、市,累計對120家企業進行了180多次現場指導。山東證監局還建立並完善了上市資源資料庫,本著“關注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將列入資料庫的上市後備資源分為重點推動類、重點培育類和重點關注類,對達到上市條件的優質公司給予重點支持。山東證監局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就改制中的注意事項、輔導驗收中的主要問題等,分別撰寫研究報告,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掌握監管主動權,有力地指導企業上市工作。 有理由相信,山東在資本市場上的超越正在變成現實。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沂源現象”將演變為實實在在的“山東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