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趣話:汽車奇聞軼事

6.1 7.1 汽車“咬”人

基本信息

作者: 林平
叢書名: 汽車文化叢書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ISBN:712101534X
上架時間:2005-11-2
出版日期:2005 年8月
開本:16開
頁碼:240
版次:1-1

內容簡介

本書是“汽車文化叢書”之一。行駛在世界各地的汽車,就像五彩繽紛的彩虹縈繞在蔚藍的地球上,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故事”。本書介紹了有關汽車的一些奇聞趣事。主要包括水能開汽車、防彈車的奧秘、元首坐駕、英國王室御用汽車、乘車時的禮儀與座位的安全、寫在車上的看法、奇特的車禍、汽車盜竊與防盜、車行天下等,是否“奇”、“趣”,還由讀者朋友來評判。在車上的看法、奇特的車禍、汽車盜竊與防盜、車行天下等,是否“奇”、“趣”,還由讀者朋友來評判。
本書可供汽車愛好者、車主及對汽車文化感興趣的人員閱讀。

目錄

1 防彈車的奧秘
1.1 誰坐防彈車
1.2 認識防彈車
1.3 防彈車的生產
1.4 防彈車英雄榜
2 元首坐駕
2.1 各國元首的坐駕
2.2 前蘇聯元首“紅色”坐駕
2.3 毛澤東的專車
2.4 美國總統坐駕爭霸戰
2.5 美國總統坐騎趣聞
2.6 國外首腦出行記趣
3 英國王室御用汽車
3.1 皇家金馬車
3.2 最早的皇家汽車是戴姆勒
3.3 勞斯萊斯與賓利同行
4 水能開汽車
4.1 美國的“新發明”
4.2 中國現代的“水變油
4.3 以水為動力的“永動機公司”
.4.4 美國八十多年前的“水變油”
4.5 山本五十六最終沒有受騙
4.6 鬧劇到此能否結束
5 信不信由你
5.1 厄運汽車
5.2 海葬豪車數千輛
5.3 老人飛車
5.4 難以置信的事實
5.5 駕車不用人
5.6 主人車禍身亡愛犬等6年
5.7 超速駕駛罰款10萬美元
5.8 鑰匙奇遇
5.9 一人丟了126輛汽車
5.10 辨認汽油不得法
6 大千世界
6.1 豪華名車爭霸之地
6.2 轎車更長就更富有
6.3 至尊有價
6.4 乘車時的禮儀與坐位的安全
6.5 寫在車上的看法
6.6 一起車禍賠款49億美元
6.7 與汽車無緣的城市
6.8 把汽車“眼睛”打瞎啦
6.9 客車變“囚車”
6.10 毛驢鑽進轎車裡
6.11 拉客演成飛車大戰
6.12 賓士輪盤變鍋蓋
6.13 左腳“踩”制動,拐杖“拄”加速踏板
6.14 柯林頓賣車
6.15 超載之最
6.16 機車比不過毛驢
6.17 連遭車禍怨“風水”扒掉新樓
6.18 汽車感言
6.19 早期開車趣聞
6.20 開車與戀愛
6.21 8歲小車手
6.22 神奇的開鎖人
7 奇特的車禍
7.1 汽車“咬”人
7.2 一個都不能逃
7.3 不該發生的車禍
7.4 “無頭人”闖禍
7.5 兒童敢把汽車開
7.6 車輪下曲慈母淚
7.7 荒唐英雄
7.8 短裙與慘禍
7.9 稻草人製造悲慘車禍
7.10 弄假成真
7.11 鐵條穿胸,駕駛員自拔求生
7.12 國外車禍奇觀
7.13 因車禍要求性賠償
7.14 車禍連連
7.15 酒後負氣開車撞人被判死刑
7.16 動物與車禍
7.17 車禍傷亡之最
8 海外交通擷趣
8.1 堵車時各國人的反應
8.2 如果“微軟”造汽車
8.3 國外的公車管理
8.4 “沒有意思”的交通法規
8.5 同罪不同罰
8.6 各國買車趣聞
8.7 利入利己的汽車保險
8.8 國外停車掃描
8.9 國外汽車駕駛培訓一覽
9 汽車盜竊與防盜
9.1 總司令真是白當了
9.2 盜車知多少
9.3 盜車賊的天堂
9.4 國際盜賣汽車中心
9.5 贓車暢行無阻
9.6 專偷名牌車
9.7 盜車損失慘重
9.8 先“訂貨”後“下手”
9.9 盜車賊橫行
9.10 哥倫比亞為車賊建“集中營”
9.11 總統車也敢偷
9.12 到汽車生產線上盜車
9.13 中國盜車“教父”
9.14 汽車防盜種種

前言

100多年前,當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時,恐怕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個有著四個輪子和一個馬車車廂並被加上了動力機器的被人們稱之為“汽車”的東西,會對人類的文明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即便是浪漫的法國人也不會否認汽車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法國電影《巴黎野玫瑰》里有這樣一句經典的台詞。當男女主人公在一輛寬大的汽車裡,柔情蜜意,熱情如火地享受著甜美的愛情時,那個男主人公索格用極為欣慰和溫柔的話對女朋友貝蒂說:“親愛的,知道嗎,這世界人類最大的貢獻就是有了可以讓我們睡覺的汽車。”
汽車正改變著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乃至生活觀念、生活方式,汽車不斷進入家庭成為巨常交通工具和生存手段,“汽車文化’這個名詞也悄然出現在人們的嘴邊,出現在各種媒體上。汽車產品的文化特性是人們心醉神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而作為一種商品,汽車還給我們帶來了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文化內涵。尤其在現代社會中,經濟領域國界的模糊化往往會促進文化上的交融。所以,當德國寶馬汽車公司贊助馮小剛的《大腕》、《手機》、《天下無賊》,當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開始彰顯起獨特的風情,當中國的展覽場裡那些搔首弄姿的美女變成某種汽車的代言人和標誌,並且形成香車美女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時,你就會感受到汽車文化帶給我們觀念上的巨大衝擊。汽車改變不了人,但文化可以改變人。
所以,當我們總是為哪些才是文化而絞盡腦汁時,事實卻讓我們豁然開朗:關於文化你可以有一萬種定義和說法,但這一萬種定義和說法卻永遠源自千一點,那就是流淌在一個民族血液中的觀念,那是一個民族與生俱來的天性和習慣。你能讓一個高貴的英田貴族低下他的頭嗎?當英國的勞斯萊斯駛出廠門,你又能看到什麼?那渾圓的帶有貴族風度的莊重外形,考究的內飾,妙不可言的標誌,都在為你詮釋著“貴族”兩個字最現實的內涵。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可能包括人文遺蹟、歷史傳統、風俗習慣、社會結構人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等。在語義上,文化通常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那么,汽車文化就是在汽車發明和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汽車文化的內涵,是產品文化的發展,是交通方式的革命,是個性權力的擴張;它的核心是汽車廣泛地融入我們的社會生活,影響城市和社區結構,使人們進入了一種與汽車出現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因些,汽車文化應包括汽車技術文化、車史文化、造型文化、車標文化、賽車文化、駕車文化、公司文化、品牌文化、名車文化、名人文化等。
編寫一套“汽車文化叢書”的想法由來已久。1984年年初,作者應邀參加某汽車雜誌社召開的作者會議,在會上得知不少汽車愛好者(包括汽車界的很多人士,如學生、駕駛員、維修人員、設計人員等)想知道有關汽車發展的歷史、著名汽車公司、名車、名人、車標、車賽等方面的知識,但卻鮮有這方面的圖書。為此,同樣是車迷的作者深受啟發,萌發了“填寫空白”的想法,以期能為廣大汽車愛好者盡綿薄之力;也就在那時,筆者將自己沒有明確鑽研方向的問題解決了——自己是學汽車運用的,要完成創造性的工作看來是不大可能,何不著手’研究’一下’汽車文化”(當時可能還沒有想到’文化’二字)呢?
於是,筆者在工作之餘,以極大的熱情,廣泛蒐集材料,不斷更新內容,進行整理創作。儘管筆者曾試著寫了一些文章發表在報刊上,並被其他報刊轉載,或者被大學教材、其他圖書引用,也算是“厚積薄發”,但自知內容還不夠完善,甚至可能有謬誤的地方,因此多年來一直不敢付梓,惟恐貽笑大方,總是想編寫得更全面些、更完善些。
時間一晃就是20年,真是時不我待。編寫這樣一套叢書,工作量之大、寫作之艱苦,超出了我原來的想像——這也證明了20多年前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汽車文化的內涵太豐富了,也在不斷發展1近來,在一些朋友的鼓勵下,特別是在出版社編輯的大力支持下,“汽車文化叢書”得以與大家見面。
“汽車文化叢書”計畫出版的有:《汽車史話——汽車發展史》、《汽車趣話——汽車奇聞軼事》、《汽車夜話——汽車社會大觀》、《汽車佳話——著名汽車公司傳奇》、《汽車童話——汽車品牌與商標》、《汽車神話——汽車賽場風雲》、《汽車閒話——名入與汽車》、《汽車漫話——車迷之友》、《汽車笑話——汽車的幽默》等。
筆者在編寫叢書的過程中,參考並引用了一些書籍、報刊、網站上的資料,因時間跨度太長、資料不斷地被更新,故無法一一註明原出處,敬請見諒,並向原作者表示感謝。本套叢書存在的一些錯誤和遺漏,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是“汽車文化叢書”之一。行駛在世界各地的每輛汽車,就像五彩繽紛的彩虹縈繞在蔚藍的地球上,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故事”,本書主要介紹了有關汽車的一些奇聞趣事。是否“奇”、“趣”,還請讀者朋友來評判。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