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構造:底盤工程

汽車構造:底盤工程

《汽車構造:底盤工程》,本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系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列教材 之一,本書以傳統的汽車底盤為對象,描述它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其和工程問題相關的結構細節,它為讀者提供了解當今汽車上的熱門話題——電動汽車的一些通用知識。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1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2版 (2011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 Automobile Construction Chassis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叢書名: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列教材
平裝: 4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302264767, 7302264767
條形碼: 9787302264767
商品尺寸: 25.8 x 18 x 2 cm
商品重量: 640 g
品牌: 清華大學出版社
ASIN: B006FRO4LS

內容簡介

《汽車構造:底盤工程(第2版)》以傳統的汽車底盤為對象,描述它的結構、工作原理及其和工程問題相關的結構細節。全書分為12章,前11章涉及汽車底盤的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最後一章為電動汽車,它為讀者提供了解當今汽車上的熱門話題——電動汽車的一些通用知識。
書中底盤結構突出了當前主流結構總成及其零部件並顧及結構歷史發展及其前沿,書中包含了目前教材中普遍缺少的重要新結構、新內容(如發動機的懸置、雙離合器變速器(DCT)等),書中也反映了總成間相互集成關係(如車橋和懸架),以及同整車結構的關係(如十字軸萬向節結構在車上的布置)等。
《汽車構造:底盤工程(第2版)》可作為大學本科車輛工程類專業汽車底盤構造的教材,也可供汽車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汽車設計的輔助讀物,對一般想了解汽車的人士閱讀《汽車構造:底盤工程(第2版)》也非常有幫助。

目錄

1 汽車底盤及傳動系概述
1.1 汽車底盤概述
1.2 動力傳動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1.3 動力傳動系統在汽車上的布置
1.4 動力總成懸置系統
1.4.1 懸置系統的功能
1.4.2 懸置系統的布置結構形式
1.4.3 懸置元件結構
複習與思考
2 摩擦式離合器
2.1 離合器的基本功能、結構組成及其工作原理
2.2 摩擦式離合器的分類和基本要求
2.3 摩擦式離合器的結構
2.3.1 周置彈簧離合器
2.3.2 膜片彈簧離合器
2.3.3 雙片離合器
2.3.4 濕式離合器
2.4 離合器主要零件結構
2.4.1 離合器蓋總成
2.4.2 從動盤總成
2.4.3 離合器分離裝置一分離軸承及分離套筒
2.4.4 扭轉減振器
2.5 離合器操縱機構
2.5.1 機械式操縱機構
2.5.2 液壓式操縱機構
2.5.3 助力器
2.5.4 分離軸承間隙自動調整機構
2.5.5 離合器操縱系統新進展——變傳動比操縱系統
複習與思考
3 手動變速器及分動器
3.1 汽車行駛基本原理及變速器功能
3.2 變速器的結構及布置
3.2.1 三軸式變速器
3.2.2 二軸式變速器
3.2.3 組合式變速器
3.2.4 變速器結構簡化畫法及倒擋齒輪布置
3.3 換擋機構及其同步器
3.3.1 定位、互鎖及倒擋安全裝置
3.3.2 同步器
3.4 變速器的軸承,潤滑、密封和對中
3.4.1 變速器軸承和對中
3.4.2 密封和潤滑
3.5 變速器操縱
3.6 分動器及其操縱
複習與思考
4 自動變速系統
4.1 概述
4.2 液力自動變速器
4.2.1 液力變矩器結構、工作原理及其耦合器工況
4.2.2 行星齒輪變速系統
4.2.3 單向輪
4.2.4 液壓操縱系統及其電控
4.2.5 選擋桿
4.3 機械無級變速器
4.3.1 金屬帶式CVT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4.3.2 金屬帶式CVT的變速工作特性
4.3.3 金屬傳動帶
4.4 牽引環式無級傳動
4.5 機械有級自動變速器
4.5.1 概述
4.5.2 雙離合器變速器
4.5.3 AMT系統與AT系統的比較
複習與思考
……
5 萬向節與傳動軸
6 最終傳動——主減速器與車輪傳動
7 車橋與懸架
8 車輪與輪胎
9 車架
10 轉向系統
11 汽車制動系統
12 電動汽車

圖書信息2

書名:汽車構造——底盤工程
書號:9787302169345
作者:徐石安等
定價:36元
出版日期:2008-3-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2章,著重於介紹汽車底盤的結構及其技術的發展趨勢。第1章動力傳動系統及其懸置系統的布置,除了從汽車總體布置的角度全面介紹各類傳動系統外,還增加了現今非常重視的發動機懸置系統的構造及技術方面的內容。第2~6章分別敘述傳動系的各主要總成,包括摩擦式離合器、變速器及分動器(手動)、自動傳動系統、萬向節與傳動軸、主減速器與車輪傳動。本書將車橋與懸架合成為第7章,對車輪定位問題作了更為細緻的說明。第8章為車輪與輪胎,第9章為車架,車架中也介紹了承載式車身結構。第10、11章分別為轉向系統與汽車制動系統,第12章專門介紹電動汽車的常識性內容,如電機驅動裝置、蓄電池、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汽車。
本書可作為大學本科車輛工程類專業汽車構造(底盤)的教材,也可供汽車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汽車設計的輔助讀物。

目錄

1 動力傳動系統及其懸置系統的布置1
1.1 動力傳動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1
1.2 動力傳動系統在汽車上的布置3
1.3 動力總成懸置系統8
1.3.1 懸置系統的功能8
1.3.2 懸置系統的布置結構形式9
1.3.3 懸置元件結構11
複習與思考16
2 摩擦式離合器17
2.1 離合器的基本功能、結構組成及其工作原理17
2.2 摩擦式離合器的分類和基本要求18
2.3 摩擦式離合器的結構19
2.3.1 周置彈簧離合器19
2.3.2 膜片彈簧離合器24
2.3.3 雙片離合器31
2.3.4 金屬陶瓷離合器34
2.3.5 濕式離合器35
2.4 離合器主要零件的結構37
2.4.1 從動盤總成37
2.4.2 壓盤和離合器蓋43
2.4.3 離合器的分離裝置44
2.4.4 扭轉減振器46
2.5 離合器操縱傳動51
2.5.1 機械式傳動51
2.5.2 液壓式傳動52
2.5.3 助力器56
2.5.4 分離軸承間隙自動調整機構60
2.5.5 離合器操縱系統新進展--變傳動比操縱系統61
複習與思考62
3 變速器及分動器 (手動) 64
3.1 汽車行駛基本原理及變速器功能64
3.2 變速器的結構及布置65
3.2.1 三軸式變速器66
3.2.2 二軸式變速器68
3.2.3 組合式變速器68
3.2.4 倒擋齒輪布置71
3.3 換擋機構及其同步器73
3.3.1 定位、互鎖及倒擋安全裝置74
3.3.2 同步器75
3.4 變速器的軸承,潤滑、密封和對中79
3.4.1 變速器軸承和對中79
3.4.2 密封和潤滑80
3.5 變速器操縱82
3.6 分動器及其操縱85
複習與思考86
4 自動傳動系統87
4.1 概述87
4.2 液力自動變速器87
4.2.1 液力變矩器結構、工作原理及其耦合器工況89
4.2.2 行星齒輪機構93
4.2.3 單向輪98
4.2.4 液壓操縱系統及其電控99
4.2.5 選擋桿102
4.3 機械無級變速器102
4.3.1 金屬帶式CVT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103
4.3.2 金屬帶式CVT的變速工作特性105
4.3.3 金屬傳動帶106
4.4 牽引環式無級傳動107
4.5 機械有級自動變速器108
4.5.1 概述108
4.5.2 雙離合器變速器109
4.5.3 AMT系統與AT系統的比較110
複習與思考111
5 萬向節與傳動軸112
5.1 概述112
5.2 十字軸萬向節113
5.2.1 基本結構原理及不等速性113
5.2.2 十字軸萬向節的實際結構114
5.2.3 十字軸萬向節在汽車上的結構布置116
5.3 等速萬向節120
5.3.1 等速萬向節的套用120
5.3.2 雙聯十字軸等速萬向節120
5.3.3 球籠式等速萬向節122
5.3.4 球叉式等速萬向節124
5.3.5 三樞軸式萬向節125
5.3.6 三叉臂式萬向節126
5.4 三銷式萬向節126
5.5 撓性萬向節127
5.6 傳動軸與中間支承128
複習與思考132
6 主減速器與車輪傳動133
6.1 主減速器的功能及其結構類型133
6.1.1 單級主減速器--圓錐齒輪傳動134
6.1.2 雙級主減速器140
6.1.3 雙速主減速器143
6.1.4 貫通軸式主減速器146
6.2 差速器148
6.2.1 概述148
6.2.2 齒輪差速器148
6.2.3 摩擦盤式抗滑差速器152
6.2.4 黏性聯軸限滑差速器153
6.2.5 托森差速器153
6.2.6 凸輪式差速器155
6.2.7 自由輪式差速器156
6.3 半軸158
複習與思考162
7 車橋與懸架163
7.1 車橋(軸)163
7.1.1 驅動橋(殼)164
7.1.2 轉向橋165
7.1.3 車輪定位166
7.2 懸架171
7.2.1 概述171
7.2.2 非獨立懸架173
7.2.3 獨立懸架178
7.2.4 平衡懸架189
7.2.5 懸架系統的結構元件191
7.2.6 半主動懸架與主動懸架207
複習與思考213
8 車輪與輪胎214
8.1 輪胎214
8.1.1 輪胎的要求214
8.1.2 輪胎的結構215
8.1.3 輪胎的標記217
8.1.4 輪胎斷面的扁平率?H/B?(高寬比)219
8.1.5 輪胎胎面花紋220
8.2 車輪222
8.2.1 輪輞222
8.2.2 輪輻223
8.2.3 車輪規格及標準224
8.2.4 車輪的安裝與輪轂結構225
複習與思考226
9 車架227
9.1 車架結構227
9.1.1 車架寬度227
9.1.2 車架縱梁229
9.1.3 橫樑230
9.2 承載式車身233
9.2.1 轎車結構233
9.2.2 平台式底架235
9.2.3 大客車骨架結構236
複習與思考237
10 轉向系統238
10.1 轉向系統概述238
10.1.1 轉向系統的功用及組成238
10.1.2 轉向系的布置及角傳動比239
10.1.3 轉向盤自由行程240
10.1.4 對轉向系統的要求240
10.2 轉向操縱機構240
10.2.1 轉向操縱機構的布置及轉向盤241
10.2.2 轉向操縱機構的角度及高度調整機構242
10.2.3 轉向操縱機構的安全裝置243
10.3 轉向器246
10.3.1 轉向器的傳動比、傳動效率及嚙合間隙246
10.3.2 轉向器結構247
10.4 轉向傳動機構251
10.4.1 汽車轉向時兩前輪的運動關係(轉角關係)及轉向梯形252
10.4.2 非獨立懸架用轉向傳動機構253
10.4.3 獨立懸架用轉向傳動機構256
10.5 轉向減振器258
10.6 助力轉向系統260
10.6.1 液壓助力轉向系統260
10.6.2 電控液壓助力轉向系統272
10.6.3 電動助力轉向系統276
10.7 四輪轉向系統及多軸轉向278
10.7.1 四輪轉向系統278
10.7.2 多軸轉向282
10.8 前輪主動轉向系統及線控轉向系統283
10.8.1 前輪主動轉向系統283
10.8.2 線控轉向系統284
複習與思考285
11 汽車制動系統286
11.1 制動系統概述286
11.2 制動器289
11.2.1 鼓式制動器289
11.2.2 盤式制動器296
11.2.3 摩擦材料299
11.2.4 制動器的間隙調整300
11.3 液壓制動操縱機構308
11.3.1 管路布置308
11.3.2 制動主缸、輪缸及制動液309
11.3.3 助力式液壓制動系統313
11.3.4 動力式液壓制動系統321
11.4 氣壓制動操縱機構323
11.4.1 氣壓制動操縱機構的管路布置323
11.4.2 氣壓制動操縱機構的供能裝置328
11.4.3 氣壓制動操縱機構的控制裝置333
11.4.4 制動氣室340
11.5 制動力調節裝置343
11.5.1 概述343
11.5.2 制動力分配閥344
11.5.3 制動防抱死系統349
11.6 駐車制動系統357
11.6.1 概述357
11.6.2 駐車制動系統操縱傳動裝置357
11.6.3 駐車制動促動裝置358
11.7 輔助制動系統360
11.7.1 發動機緩速裝置360
11.7.2 電渦流緩速器361
11.7.3 液力緩速器362
複習與思考364
12 電動汽車366
12.1 電動汽車概述366
12.1.1 電動汽車的發展史366
12.1.2 電動汽車的類型367
12.2 純電動汽車367
12.2.1 純電動汽車概述367
12.2.2 電驅動裝置369
12.2.3 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373
12.2.4 傳動系統376
12.3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376
12.3.1 概述376
12.3.2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種類377
12.4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379
12.4.1 概述379
12.4.2 燃料電池的基本原理381
12.4.3 燃料電池的分類382
複習與思考383
參考文獻38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