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鋒[無產階級革命家]

汪鋒[無產階級革命家]

汪鋒(1910年12月—1998年),原名王鈞治,曾用名王文釗,陝西藍田人。汪鋒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抗日戰士。曾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一書記,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基本信息

履歷年表

汪鋒汪鋒

1926年秋參加革命工作,高中學歷。早年曾加入師範學校讀書。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去藍田區進行革命活動,任陝西省藍田團縣委書記。

1927年冬起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任藍田縣學聯主席。

1928年4月參加渭(南)華(縣)起義。後做共青團工作。

1929年至1930年冬任中共藍田縣委書記。

1930年秋起任中共藍田縣委工委負責人。

1931年底任中共陝西省委軍事委員會組織部部長、省軍委書記。

1932年秋起任中共陝西渭北特委書記,三原中心縣委副書記。

1933年3月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二團代理政治委員,同年秋任中共陝西漢中特委書記兼司令員、政治委員。同年起任中共陝西省委特派員兼陝南特委書記。

1934年7月調上海中央局軍委從事敵軍工作。

1935年7月隨紅二十五軍長徵到達陝北。

1936年春任中共關中特委黨委書記,關中特委司令部司令員,領導遊擊戰爭。

1936年12月到國民黨西北軍(第十七路軍)從事秘密工作、任中共特派員。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秋歷任中共陝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軍事部部長,中共關中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副旅長,

1942年起歷任關中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保全處處長,關中軍分區兼警備第一旅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共關中地委副書記、關中軍分區副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一旅副旅長。

1946年1月起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9月起任豫鄂陝邊區委員會黨委書記、豫鄂陝邊區政府主席、豫鄂陝軍區政治委員,10月起任豫鄂陝邊區行政公署主任。

1947年7月起任陳賡、謝富治兵團(太岳兵團)前敵指揮委員會委員兼西北民主聯軍三十八軍政治委員。

1948年6月起任陝南區黨委書記、陝南區行政公署主任、陝南軍區政治委員。

1949年5月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二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1月至1952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副部長,

1952年5月至1954年7月任西北局統戰部部長。

1950年2月起任西北局委員,1953年1月至1954年12月任西北局常委。曾任西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1951年3月起兼任西北民族學院院長。

1952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國家民族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1954年8月至1960年11月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1958年2月增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58年4月至1961年1月任中共寧夏工委第一書記、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59年4月當選為第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1960年11月至1966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

1961年1月至1967年2月兼任中共甘肅省委第一書記,其間:曾兼任甘肅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61年9月起兼任西北局民族工作委員會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年底至1977年受迫害,被關押。

1977年7月至1978年1月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二書記兼新疆軍區黨委第三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委會第一副主任。

1978年1月至1981年10月任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第一書記,

1978年1月至1979年9月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委會主任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四屆政協主席;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兼任新疆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烏魯木齊軍區第一政治委員、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1987年4月增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大二次會議增選),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相繼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98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事跡

汪鋒1910年12月出生在陝西省藍田縣的一個農民家庭。早在學生時代,他就投身革命活動。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冬,他擔任縣學聯主席,領導了全縣反對學閥的學生運動,遭反動當局開除學籍。全縣學生憤而聲援,迫使校方收回除名榜。

1928年,他參加了著名的渭華暴動。

1930年春,受中共陝西省委派遣,南越秦嶺,聯絡渭華暴動失敗後流入馮玉祥部商洛游擊師的同志。

1930年秋,被推舉為藍田縣委工委負責人。

1931年,在陝西省政府警衛團幹部隊學習軍事,並做地下兵運工作,發展黨員,建立黨支部,任支部書記。同年底任中共陝西省委軍委書記,負責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軍及陝西地方保全團隊黨的秘密工作。

1932年秋,任中共渭北特委書記,特委改為三原中心縣委時,任縣委副書記,領導了渭北新字區和武字區的農民暴動,建立了新、武兩區游擊根據地。

1933年3月,任紅二十六軍代政委,與劉志丹王世泰等同志並肩作戰,參與領導了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渭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工作。因戰鬥負傷,回西安治療。同年任陝西省委特派員兼陝南特委書記,領導了漢中南區的分糧鬥爭,以及北山、南山兩區的游擊戰,發動了安康起義,參與領導了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的創建工作。

1934年7月,調上海中央局軍委工作。

1935年春,奉中央局指派回陝南與楊虎城警備第三旅旅長、共產黨員張漢民及紅二十五軍聯繫。因受“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張漢民被誤殺,汪鋒遭拘禁。他堅持原則,同錯誤路線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35年7月,他隨紅二十五軍長徵到達陝北。10月,被錯誤肅反關押,中央紅軍到陝北後,由王首道同志代表中央釋放。

1935年12月,毛澤東同志親自委派汪鋒同志以紅軍代表的名義,持毛澤東、彭德懷同志分别致楊虎城、杜斌丞、鄧寶珊的親筆信只身前往西安,同楊虎城將軍會談。汪鋒同志歷經艱險,克服困難,不辱使命,與楊虎城將軍就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達成了協定。

1936年9月,受周恩來同志委派,汪鋒同志赴十七路軍開展黨的秘密工作,在楊虎城部特務二團團長、共產黨員閻揆要的協助下秘密建立團黨委,設立秘密電台,傳達、貫徹了周恩來同志關於不在楊虎城部搞兵變,加強與楊團結,促進楊內部團結,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汪鋒同志在周恩來同志的領導下,參加了我黨解決事變的有關工作,並奉命前往陝西潼關協助楊虎城部特務二團抵禦國民黨親日派的進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他又受周恩來同志委派,以特派員的身份,前往藍田楊虎城新組建的獨立旅,協助旅長、共產黨員許權中在秦嶺布防。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汪鋒同志隨許權中旅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在馳援忻口戰役中,與日軍血戰。戰鬥中該旅黨員表現英勇,組織出色,受到周恩來同志的高度評價。

1938年,汪鋒同志回陝西省委工作,先後任中共陝西省委軍事部長、關中地委副書記、統戰部長、警備第一旅副旅長、關中警備區副司令員、保全處處長等職。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蔭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正確方針,既避免了關門主義,又保證了黨員的質量和組織的純潔。他參與領導國統區黨組織認真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廣泛聯繫民眾,充分利用各種關係,進行公開的、合法的抗日活動。在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第三次反共浪潮的嚴峻形勢下,他有計畫、有步驟地將國統區所有已暴露的黨員和幹部調回邊區學習、整訓,保證了黨組織和大批黨員的安全。他直接領導十七路軍第三十八軍黨的工作,經過艱苦而卓有成效的努力,該部黨員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最終使這支在形式上由國民黨供給、控制的部隊,變成了中國共產黨掌握的武裝力量。這支部隊在抗戰中付出了巨大犧牲,戰功卓著,解放戰爭開始前起義,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毛澤東同志曾評價說,十七路軍的秘密工作是黨的統一戰線工作的典範。

1945年,汪鋒同志出席了黨的“七大”。1946年1月,任中共陝西省工委書記:領導在國統區整頓、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和武裝,建立通暢的地下交通線。1946年8月,李先念、王震同志率部中原突圍,汪鋒同志奉毛澤東同志之命,前往商洛地區接應,任豫鄂陝邊區黨委書記、邊區政府主席、軍區政委和行政公署主任,領導邊區軍民很快解決了急需的衣食問題。為挫敗十萬之敵的“清剿”、“掃蕩”作出了貢獻。根據中央的指示,他安排地下交通線,衝破千里封鎖,將李先念、鄭位三、陳少敏等中原局、中原軍區高級幹部安全護送回到延安。

1947年7月,汪鋒同志任陳賡謝富治兵團前敵指揮委員會委員兼西北民主聯軍三十八軍政委,率部南渡黃河,解放豫西,挺進陝南。1948年6月,任陝南地區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政委,領導陝南根據地軍民開展軍事鬥爭和政權建設。率部解放了豫西、鄂西北和陝南地區四十多座縣城,組建了四個軍分區,先後建立了十四個縣的民主政權,人口達200餘萬,減輕了西北戰場我軍的壓力,策應了中原戰場。汪鋒同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9年9月以後,汪鋒同志先後擔任中共西北局常委兼統戰部部長、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西北民族學院院長。他參與了和平解放西藏和護送班禪回藏的工作。他代表中央政府在甘肅主持了六世嘉木樣活佛的坐床典禮。他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民族自治地區開展民族貿易、醫療衛生等工作,做了許多艱苦的、開創性的工作。

1954年後,汪鋒同志任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代理書記。他團結和爭取大量黨外人士,結交了許多少數民族朋友,培養了大批少數民族人才。他參與了全國五個民族自治區的籌建工作。他關心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幹部。他親自主持了中央民族學院、民族文化宮和西北民族學院的建設。在黨中央的領導下,為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為鞏固黨的統一戰線和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做了大量工作。

1956年,陳毅同志率中央代表團進藏祝賀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汪鋒同志任副團長,協助陳毅同志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工作,特別是對西藏上層人士的統戰工作。1959年西藏平叛後不久,毛澤東同志要求汪鋒同志就西藏的民族、宗教問題進行調查。汪鋒同志立即到西藏同西藏工委的同志一起深入調查研究,很快上報了調查材料,為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對西藏的民主改革作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1956年,為了研究畜牧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汪鋒同志到青海作調查,提出了在少數民族牧業區對牧主經濟採取和平方法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經國家民委黨組同意後上報中央,得到中央的肯定。

1958年,汪鋒同志任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處書記。他風塵僕僕,奔波於城鎮鄉村,為促進回、漢民族和睦,發展寧夏民族地區經濟做出了貢獻。

1961年1月,在甘肅經濟最困難的關頭,中央任命汪鋒同志為省委第一書記、省軍區第一政委。他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傾聽民眾呼聲,全力以赴救災。他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政策,實事求是地平反冤、假、錯案,調動廣大幹部民眾的積極性。他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解散農村食堂,調整人民公社體制,實行“包產到戶”和“大包乾到戶”,領導全省人民休養生息,恢復和發展生產。經過全省黨組織和幹部民眾的努力,加之中央及兄弟省市的支援,農業連續三年豐收,產量翻了一番,扭轉了甘肅的困難局面。

在“文化大革命”中,汪鋒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幫”的殘酷迫害,但他堅信黨和人民的正義事業最終會勝利。1977年7月,他擔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二書記、烏魯木齊軍區第二政委、軍區黨委第二書記。1978年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烏魯木齊軍區第一政委、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在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中,他率先著文,旗幟鮮明地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他堅決擁護、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迅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徹底平反冤、假、錯案,大批解放幹部,支持恢復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實現了糧食連年豐收,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他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關心部隊建設,為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的穩定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1982年,汪鋒同志奉調回京,參與領導中央落實政策和對台工作。他為許多台胞、起義投誠人員、文化界人士和在戰爭年代支援過革命的各界朋友落實了政策;還不辭辛勞為他們妥善解決工作、戶口、住房、就醫及子女就業等問題。他堅決貫徹黨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積極開展對台灣當局和台灣人民的工作,為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關心支持文化事業,在指導話劇《西安事變》的創作過程中,率先倡導在話劇、電影中直接出現毛澤東等領袖形象。並提議在全國挑選能扮演領袖人物的特型演員。

1987年4月,汪鋒同志被增補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汪鋒同志衷心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積極參加統一戰線、民族團結和扶貧濟困等各項活動,多次為災區捐款。他關心下一代教育。他一貫關心和支持黨史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為十七路軍乃至整個西北地區的黨史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

汪鋒同志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是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人物家庭

兒子:王又凱

女兒:王南寧

人物作品

《汪鋒傳》《汪鋒傳》
《汪鋒傳》

《汪鋒傳》詳細講述了汪鋒同志傳奇而偉大的一生,把汪鋒同志獻身革命70多年不平凡的生平事跡,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做出的歷史功績,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工作的犧牲精神,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品德記載、整理和發掘出來,以傳記的形式留傳於世。

人物評價

汪鋒同志獻身革命70餘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為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和國家的民族團結貢獻了畢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是陝西地區民主革命時期我黨和軍隊的重要領導人,是西北革命根據地、西北紅軍的創建人之一,是豫鄂陝邊區、陝南根據地黨政軍的主要領導人,是西北地區黨的統戰工作的卓越領導人。建國後長期擔任西北省、區黨政軍主要領導,為西北地區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汪鋒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他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兢兢業業地為黨和人民忘我工作。他遵守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富於犧牲精神,顧全大局,工作嚴謹勤奮,對黨的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他胸襟寬廣,為人厚道,待人真誠,善於團結同志,勇於承擔責任。他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實事求是,關心幹部,聯繫民眾,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勞任怨,不尚虛名。接觸過他的同志無不為他開朗豪放的性格、肝膽相照的風範和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的精神所感動。許多民主人士、少數民族代表人物、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各界朋友,與他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人民將永遠懷念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