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樂

汪伯樂

汪伯樂(1900~1926),原名德騏。蘇州人。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

幼年父母雙亡,家產被叔父吞占,8歲進苦兒院,邊讀書邊學手藝。17歲考入省立第一師範。他勤奮學習,成績優異,尤長英語、數學和演講。民國8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汪伯樂作為一師學生代表,參加蘇州學生聯合會活動,並積極籌辦平民學校。民國10年從師範畢業後,在市立國小、純一國小、樂益女中、中華體育專科學校任教。民國12年與安徽女子職業學校畢業生呂兆璜結婚。民國13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後,國共兩黨的一些著名活動家來蘇州進行革命活動,團結許多進步青年,他成了其中活躍的一員。他隨葉天底、許金元一起積極參加追悼孫中山去世和聲援上海的“五卅”慘案的活動,並經葉天底、許金元介紹加入國民黨。這一年,他還在宮巷基督教堂樂群社開辦大蘇平民夜校,招收工人、店員和失學青年入學。他任校長,積極培養革命骨幹。9月,中共蘇州獨立支部在樂益女中建立,汪伯樂經常與獨支領導人葉天底、張聞天等人商討革命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15年8月,汪伯樂接任中共蘇州獨立支部書記和國民黨市黨部常務執行委員職務。為迎接北伐軍,在中華體育專科學校建立秘密武裝組織——迎接北伐軍中心組。12月11日,軍閥孫傳芳的蘇州警察廳派往郵局的檢查員,發現體專學生、國民黨員唐覺民給女友信中寫有參加革命活動的機密,牽連到汪伯樂。12月14日,汪伯樂被捕,連夜解往南京。蘇州各界團體和知名人士出面營救,軍閥孫傳芳16日下令將汪伯樂等人秘密殺害。民國16年,北伐軍到達蘇州後,4月17日蘇州各界在體育場舉行追悼會。同年8月,蘇州市政籌備處應第一師範師生要求,以舊長洲縣署為校址,建立伯樂中學。民國17年12月16日,汪伯樂靈柩安葬於葑門基督教安樂園。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為紀念汪伯樂撰寫《汪伯樂傳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