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沼公魚受精卵移植技術

(1)孵化箱一定安置在水深、水清靜處,箱距10米以上。 (2)附卵框排列,一定要側立於水面下。 (4)每隔4-5天每立方米用100克孔雀石綠潑灑消毒一次,以防水霉病的發生。

(一)親魚采捕

在池沼公魚的產卵季節,於產卵場捕取親魚最方便。一般在水庫上遊河口處用張網或抬網捕獲上溯產卵的親魚。池沼公魚一般在黃昏或黎明前後出現產卵高潮,此時捕獲量最高,捕獲的親魚放到暫養箱中,暫養箱為網目0.8-1厘米的網片製成,規格為120厘米×80厘米×80厘米,用木框支撐漂浮於水面。每箱可暫養40—50千克。

(二)采卵授精

人工采卵,乾法授精。受精卵用0.7%的生理鹽水加1%的葡萄糖或水庫的水攪拌沖洗使卵粘附在孵卵框上。孵卵框用展開的棕擱片(先用鹼水或鹽水煮沸消毒)和板條製成,規格為18—20厘米,也可直接用展開的棕櫚片附卵。孵卵框應預先在100克/立方米的孔雀石綠溶液中浸泡消毒5—10分鐘,然後用水庫的水洗。附卵時,用軟的毛刷將受精卵均勻刷在棕櫚片上,或把受精卵放在水中攪勻,隨水均勻潑灑在附卵片上。一般每框兩面附卵3萬粒左右。池沼公魚體長90—120毫米時,體重7-10克,采卵量為5500粒左右;體長在25毫米以下,體重2-3克,采卵量為1000-2500粒,平均采卵率為81.9%。

(三)孵化管理

將孵化框10-20個紮成1捆(每框四角釘有隔片,使捆後每框間均有透水空隙),放到孵化箱內孵化。孵化箱用0.8—1厘米網目片製成2米×1米×1米或×5米×2.5米×2米,用竹框浮於水面,用錨石固定。附卵框排於箱內,附卵棕片可直接放到箱底,最後用密眼蓋網蓋住。孵化管理要點:

(1)孵化箱一定安置在水深、水清靜處,箱距10米以上。

(2)附卵框排列,一定要側立於水面下。早春可系石塊等物,使附卵框沉入水中,以免水面結冰凍死魚卵。

(3)孵化箱必須封嚴,避免野雜魚進箱或害鳥吸食魚卵。

(4)每隔4-5天每立方米用100克孔雀石綠潑灑消毒一次,以防水霉病的發生。

(5)每天檢查網箱,測記水溫,觀察發育進程,孵化後期,注意調整網箱浮力,避免沉箱。

(四)魚卵運輸

受精卵發育到眼睛出現色素(即發眼卵)時,胚體開始轉動,此時對外界適應力很強,利於移植運輸。長途運輸最好用保溫車,可避免直射陽光,保持溫度、濕度相對穩定。若無保溫車,也可用汽車,用帆布封車,在車箱底部鋪上一層浸水的稻草或棕片吸濕柔軟之物,把附卵框(經10克/立方米孔雀石綠液浸泡、清水浸洗後)層層排好,最後在卵框垛上面和四周,蓋上浸濕的棕片等物,或將附卵棕片蓋在上面。途中每隔4—6小時淋水1次(水質要清新、沒有污染),使相對濕度保持在70%以上,經2-3晝夜,成活率可達100%。如氣溫較高,在附卵框棕皮上面要加冰降溫,也起淋水潮濕作用,運輸效果良好。若用火車、飛機運輸,可將卵框裝在尼龍袋內(每袋10-20框),再裝入紙箱,袋內裝少許水,保持潮濕,袋口扎封,應留口以便透入空氣,也可加冰起降溫潮濕作用。只要保持潮濕,途中經2-3天,一般成活率達90%-100%。如運輸時間長,運往溫度較高的地區,可於發眼前2-3天起運。

(五)仔魚放流

發眼卵運到後,選擇水庫的中上游,水質清新、避風向陽、水中輪蟲等小型浮遊動物含量較高的水域,設定孵化箱繼續孵化。待仔魚全部孵化出後3-4天,打開孵化箱,拆開成捆的附卵框,分別在水中輕輕擺動,使附著的仔魚全部漂入水體。
(本文已被瀏覽 1345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