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革傳

江革傳

《江革傳》是一篇文言文,江革(?-535年2月),字休映,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為南朝宋齊間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辭,歷官八府長史,不屈服於權貴。

簡介

江革(?-535年2月),字休映,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人。故里在今民權縣程莊鎮江集村,為南朝宋齊間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好文辭,歷官八府長史,不屈服於權貴。

生平

江革幼年起就很聰敏,很早便顯現出才能和情思,六歲就能寫文章,父親江柔之很賞識他,曾說:「這個孩子必能興盛我們的家族。」九歲時父親去世,江革與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身旁無老師朋友指點,兄弟互相勉勵,讀書力學不倦。十六歲時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江革服喪完畢,與弟江觀一同去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試中名列前茅。南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都很欽重江革。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蓆子,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與寒冷,謝朓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司徒竟陵王聽聞了江革,把他引薦為西邸學士。二十歲時,江革舉南徐州秀才。後來,僕射江祏引薦江革為府丞。501年,梁武帝蕭衍賞識江革的文章很典雅,深深讚賞,因此屢屢重用江革。江革長期在一品大員、郡王的手下作幕僚,江革做官以正直自居,剛直不阿,勇於上表彈劾豪權,一無所避,民安吏畏。江革歷官八府長史,四王行事。還擔任過尚書左丞、司農卿、御史中丞、少府卿、都官尚書、度支尚書等中央機構高官,三次任郡守,卻家徒四壁,身旁沒有妾小和侍候的丫環,因此為世人所敬重。

江革由東州調往中央任職,離任時所贈的禮物一概不收,獨自一人乘一艘小船離任。因船身太輕行駛不穩,江革從江邊搬上了十多塊石頭壓船,其為官之清廉令人嘆服。江革任鎮北豫章王長史、廣陵太守。

後來,隨府王鎮守彭城,彭城失守,江革乘船而回,卻被北魏所俘獲,魏徐州刺史元延明聽聞過江革的才氣,對他厚加接待。江革推託腳有毛病,不向他施禮參拜。元延明命令江革作丈八寺碑和祭彭祖文,江革以拘捕日久,沒有心思為由推辭。元延明又反覆逼迫他,江革厲聲說道:「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以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元延明無法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給他僅能保存性命的糙米三升。當時,魏帝請求梁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於是就釋放江革還朝。皇上下詔說:「廣陵太守江革能夠臨危不懼,可升任太尉。」被放還後,梁武帝親自為其設宴,席間稱讚江革道:「今日始見蘇武之節。」

535年2月,江革逝世,諡為「強子」。有集二十卷,流傳於世。江革去世後葬於江集村東二里許。

【家族背景】

江齊之,江革之祖,宋尚書金部郎。 江淹,江革是他的族侄。 江柔之,江革的父親,齊尚書倉部郎。 江觀,江革的弟弟。 江行敏,江革的長子,好學有才俊,官至通直郎,早死,有集五卷。 江德藻,江革的次子。 江從簡,江革的第三子,少有文情,十七歲時作采荷詞以刺敬容,為當時所賞。歷官司徒從事中郎。侯景亂,被任約所害,子兼叩頭流血,乞代父命,以身蔽刃,遂俱見殺。

評價

《梁書》作者姚思廉:「江革聰敏亮直,亦一代之盛名歟。」

《南史》作者李延壽:「江休映之強直,並加之以學植,飾之以文采,其所以取高時主,豈徒然哉。」

【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一起)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拜訪)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穿)襦(短襖),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字詞解釋】

1.深:很,非常,表示程度高

2、過:順路拜訪

3、著:穿

4、俱:一起,一同

【翻譯】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蓆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臥具才離開。

因為江革由治理國家的才能,他被委以廣陵太守一職。當時江革鎮守彭城。彭城失守後,江革向來不習馬術,就乘船而回,結果被魏人俘獲。魏刺史王延明聽說過江革的才氣,對他厚加接待。江革推託腳有毛病,不向他施禮參拜。延明想殺害他,就讓江革作祭彭祖的文章,江革以拘捕日久,沒有心思為由推辭。延明又反覆逼迫他,他厲聲說道:“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殺身報主,今日以死為幸,誓不為人執筆。”延明知道這樣做並不能使他屈服就取消杖刑,每天只給糙米三升,這些僅能保存性命而已。正巧魏帝請求梁朝讓中山王元略返回北方,於是就釋放江革還朝。皇上下詔說:“廣陵太守江革能夠臨危不懼,可升任太尉。”

武陵王蕭紀在東州,十分驕縱,武帝就召江革當面吩咐他說:“武陵王年少,而臧盾性情軟弱,不能匡正(輔佐)武陵王,這樣的事情非你不可,請不要推辭。”江革的弟子屬吏多在東州,聽說江革到來,都沿道迎候。到了東州,江革不接受任何人的東西,只靠官俸過日子,吃的也很簡單。會稽郡面積大、人口多,訴訟案件每天達數百件。江革一一判斷辨析,從不留下疑案懸案。江革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他的這些做法使人民安定,官吏敬畏,全城震驚。武帝說:“江革果然很稱職。”於是又任他為都官尚書。將要回京都,老百姓都為之不捨,贈送的禮物江革一概不收,只乘坐一條小船。此船船艙偏斜,在內不能安臥,有人對他 說:“船艙不平衡,渡河就很危險,應該用重物填充船艙(使之平穩)。”江革沒有什麼物品,於是就在西陵岸邊搬取十多塊石頭放在艙內。(由此可見)他是如此清貧。

不久他又監管吳郡。當時境內荒年歉收,盜賊公行。江革到郡上任,百姓都擔心他不能清除盜寇。江革廣施恩惠,明令行為,制定法令,盜賊最終被平息。當時,尚書令何敬容掌管官吏選舉,任用多非其人。江革性情剛強正直,他總好有所褒貶,因此被權貴所疾恨。於是他推辭有病返回家鄉,被任為光祿大夫,以寫文飲酒自娛。大同元年二月,去世。旁無姬女侍從,家徒四壁,時人因此都很尊敬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