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姑蘇區人民政府區長、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管委會主任 姑蘇區委、區政府和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管委會為18+4“區政合一”模式,下設18個工作機構,分別為: 另外,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為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保護區管委會、姑蘇區人民政府管理。

姑蘇區概述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是蘇州市重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一直被譽為“人間天堂”,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每年都吸引著四方八客的遊人前去遊覽觀光。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發展到今天,姑蘇區已經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中文名稱: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外文名稱: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
下轄街道: 平江街道 滄浪街道 金閭街道等
政府駐地: 蘇錦街道平川路510號
電話區號: 0512
郵政區碼: 215008
地理位置: 江蘇省最南端,蘇州市中心
面積: 2910平方公里
人口: 76.23萬
方言: 吳言蘇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蘇州園林、太湖風景區
機場: 蘇南碩放國際機場
火車站: 蘇州火車站 蘇州北站(高鐵)
車牌代碼: 蘇E
 目錄

區劃調整描述

根據城鄉一體化發展趨勢的要求,經蘇州市委研究決定並經江蘇省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省政府關於調整蘇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蘇政發〔2012〕116號檔案),決定撤銷蘇州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設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以原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的行政區域為姑蘇區的行政區域,姑蘇區人民政府暫駐蘇錦街道平川路510號。並於2012年12月26日正式掛牌成立。

區劃整體意義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經濟社會保持持續快速的發展勢頭,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當前,蘇州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出發,必須進一步增強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但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不高、輻射帶動能力偏弱等問題,已越來越成為區域發展的“短板”。適時適度調整最佳化行政區域格局,著力完善城市空間布局、提高轉型升級水平、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顯得更為迫切。與此同時,蘇州古城保護與太湖整體保護開發也亟待通過理順體制機制來進一步形成合力、提升水平。
區劃調整後,江蘇省蘇州城區直接與上海市接壤,將進一步提升蘇州市在接軌上海、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蘇州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理順蘇州古城保護和太湖整體保護開發的體制機制,還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同時,通過區劃調整,也將進一步有利於對古城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
新設立的“姑蘇區”將進行重新發展定位。撤銷滄浪、平江、金閶三區,合併設立新的姑蘇區,作為蘇州城市“一核四城”發展格局重要組成部分的“一核”,今後將建設成為“歷史文化保護示範區、高端服務經濟集聚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區、和諧社會建設樣板區”,使姑蘇區成為文化高地、旅遊高地、科教高地和商貿商務高地。
對滄浪、平江、金閶三區合併後新設立的區名,是經過反覆研究確定的,遵循尊重歷史、體現區域地理、文化等特徵的命名原則。命名為“姑蘇區”,源於“姑蘇”歷史上一直是蘇州的別稱,為世人所熟知。隋開皇九年(589年),因為古城西南有姑蘇山,以山名改吳州為蘇州,蘇州之名由此出現,因此“姑蘇區”名稱更能體現出蘇州的歷史淵源,也容易為社會和外界所接受。

區划過渡期

整個區劃調整將要歷時數月,據悉,江蘇省蘇州市目前已成立由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蔣宏坤任組長的蘇州市行政區劃調整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6個工作組,由市委、市政府的分管負責同志擔任各組組長,分別圍繞機構設定、人事安排、財經審計、紀檢監察等方面同步推進工作。整個區劃調整過程將歷時數月,在新的行政區掛牌之前,吳江市、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仍正常行使各項職能。市委、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及涉及區劃調整地區正根據不同情況,研究實施各項便民措施,確保在過渡期內不給企業及民眾辦事帶來大的影響。

區劃調整解讀

江蘇省蘇州市下轄的五縣市中的張家港、常熟、太倉、崑山、吳江均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經濟實力雄厚,現代化發展程度較高。相較之下,蘇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偏低,難以發揮出更高層次的輻射帶動功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市經濟社會文化整體前行的速度和力度。此外,部分市轄區規模較小,發展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財政實力偏弱。古城三區合併成“姑蘇區”後,將從人口、經濟、產業、科技、人才和文化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首位度。
古城保護,是合併後的“姑蘇區”需要承擔的重要職責之一。 新成立的“姑蘇區”將擔負起古城保護的重任,據了解,1982年,江蘇省蘇州市成為國務院批准的24座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儘管歷屆黨委和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但由於受行政區劃體制等因素制約,古城規模化成片保護格局未能充分實現。因古城保護涉及滄浪區、平江區、金閶區三個發展主體,難以形成合力。未來合併“姑蘇區”後,對歷史街區以及古民居、古城牆、古典園林等歷史遺存和古城風貌將加以統籌保護。目前,江蘇省政府已批覆同意建立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古城保護區,明確保護區的管理範圍與姑蘇區的行政區劃範圍相一致,將來保護區管委會與姑蘇區政府將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委會主要職責是負責古城保護方面的工作

姑蘇區首屆人大、政協會議召開

2012年12月10日,蘇州市姑蘇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蘇州市人民大會堂雄壯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大會應到代表595名,實到代表558名,符合大會開會法定人數。蘇州市委副書記、姑蘇區區委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陳振一,姑蘇區區委副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籌備組負責人、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管委會主任翟曉聲,姑蘇區委副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副書記程華國,姑蘇區委副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杜小剛,姑蘇區政協籌備組負責人周建華出席會議。
2012年12月9日14:00,政協蘇州市姑蘇區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姑蘇區政府大禮堂隆重開幕。蘇州市委副書記、姑蘇區區委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陳振一出席會議,並在會上作重要講話

姑蘇區人民政府印章

蘇府辦〔2012〕236號檔案:根據國務院國函〔2012〕102號批覆和省政府蘇政發〔2012〕116號通知精神,現啟用“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政府”印章(附印模)。 蘇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2年12月18日

姑蘇區首任主要領導

姑蘇區區委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 陳振一
姑蘇區人民政府區長、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管委會主任 翟曉聲

姑蘇區機構設定

姑蘇區委、區政府和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管委會為18+4“區政合一”模式,下設18個工作機構,分別為:
黨政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一戰線工作部、政法委員會、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發展和改革局、經濟和科技局、教育和體育局、監察局(與保護區紀工委、姑蘇區紀委機關合署辦公,不計機構個數)、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房建設和市容市政局、衛生和人口計畫生育局、環境保護局、審計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管委會另設4個工作機構,分別為:
古城保護和規劃國土局、歷史街區景區管理局、文化商旅發展局、新城建設發展局。
另外,蘇州火車站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為蘇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委託保護區管委會、姑蘇區人民政府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