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盱眙

江蘇盱眙

盱眙縣地處淮河下游,洪澤湖南岸,總面積2483平方公里,人均國土面積列江蘇省各縣(市)之首。轄14鎮5鄉,257個行政村(居),總人口74萬,境內地勢西南高,多丘陵;東北低、多平原;呈階梯狀傾斜,高差懸殊220多米。淮河流經境內,北部瀕臨洪澤湖,有低山、丘崗、平原、河湖圩區等多種地貌。素有“兩畝耕地一畝山,一畝水面一畝灘”之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盱眙是全國最早建縣的縣份之一,盱眙秦代置縣,距今2200多年。漢代建州,為唐宋名城——古泗州州府所在地。曾孕育一代開國帝王朱元璋。境內古蹟眾多,有夏禹治水、老子煉丹的遺蹟,有陳嬰舉旗擁楚反秦的遺址(秦漢東陽城遺址),有項梁、劉邦集聚的城垣,有五代十國柴王寨的舊跡,有岳飛、金兀朮對壘的古戰場。境內出土的當今世界最早的彗星運行圖和戰國時期的陳璋圓壺,堪稱稀世珍寶。有待開發已沉睡水下300多年的古泗州城,可與義大利龐貝城媲美。駱賓王、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韓愈、白居易、溫庭筠、陸游、楊萬里等歷代文人騷客都在盱眙留下過世代傳誦的名篇佳句。

物產資源

盱眙縣物產資源極為豐富。境內礦產資源潛在經濟總值居江蘇省縣級第四位。其中,有“千土王”之稱的凹凸棒粘土,儲量高達5億噸,占全國探明總儲量的70%,世界探明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石灰石、玄武岩總儲量173億噸,為江蘇省淮安、揚州地帶唯一礦區。優質礦泉水蘊藏區域1014平方公里,自噴高度可達10多米。待開發的甘泉山地下溫泉水溫高達60℃,位於盱城鎮趙崗村的溫泉於2011年10月30日成功鑽探出水。 全縣有中藥材780種,其中植物類738種,動物類42種,是江蘇省三大中藥材產區之一。動物資源:主要有狼、獾、狐、兔、黃鼬、草獐以及10目23科51種鳥類等野生動物,洪澤湖和淮河盛產鯿魚、鯉魚、鯽魚、銀魚、黃鱔等各種水生動物,其中鯉科魚類占60%以上。中藥材資源:主要有野生藥用植物780個品種,藥用動物42個品種,蜈蚣、靈芝、黃精、貓爪草等珍稀名貴藥材和丹參、山楂、桔梗、柴胡、白頭翁等常規藥材遠銷省內外。林木資源:現存樹種計65科232種,其中裸子植物5科22種、被子植物60科210種。新發現的樹木有漆樹、毛葉歐李、迎春花、野核桃、羽葉泡花、湖北楂、毛木來、紅脈釣樟、中華石楠等。鐵山寺森林公園內還發現有欒樹、無患子、重陽木、椴樹等稀有樹種。礦產資源:境內蘊藏著凹凸棒石黏土、玄武岩、石灰石、礦泉水、石油等多種礦產。凹凸棒石黏土已發現的礦床(點)32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5處、礦點20多處;查明優質資源量為9646萬噸,預測有用黏土總資源量21.77億噸,占全國總量的73%。玄武岩主要分布於縣域南部丘陵低山地區,出露面積500平方公里,資源總量177億噸;按其工業用途,可分別套用於建築石料、岩棉、水泥、鑄石等。石灰岩資源主要分布於官灘鎮至古桑鄉佛窩一帶,面積78平方公里,儲量約21.2億噸,其中用作水泥原料的約1.07億噸、用作建築石料的約2680萬噸。礦泉水主要分布縣城南部和西南部丘陵低山地區,面積1014平方公里。黃花塘鎮泥沛和桂五鎮“八四”庫礦泉水通過部級鑑定,其中泥沛礦泉水埋深為80米~120米、“八四”庫礦泉水埋深為54.9米,水化學類型均為HCO3—Ca·Mg型水。初步探明的石油儲量,占江蘇省的三分之一。

都梁公園

位於第一山風景名勝區的南部,是歷屆中國龍蝦節的主會場,園內新建成的中國龍蝦節廣場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山地廣場,都梁閣座落其里,中國龍蝦節博物館巧設其中,館中收集了歷屆中國龍蝦節代表性物件2000餘件,展示了“中國十大節慶”、“中國十大美食類節慶”第一名的中國龍蝦節的輝煌歷程。

古泗州城遺址

位於盱眙縣淮河鎮境內,縣城西淮河對岸一公里處。興於唐代開元盛世,毀於清康熙年間,是當時淮河流域規模較大的中心城市,有著九百年的輝煌歷史。已沉睡於淮河水下300多年,經專家探明,古泗州城由於沉睡在泥沙和水的封閉狀態中,保存較為完好,內外城牆、五座城門、四條街道、馬面建築、月城建築等基本完備,是難得的世界遺產和遺址精品,具有較高的考古與旅遊開發價值,被譽為東方的“龐貝城”。目前,該遺址已被列為江蘇“十一五”旅遊開發重點項目。

甘泉山

距盱眙縣城6公里,位於一、二、三、四山和聖人山之間,在沿淮群山中一枝獨秀,以山上有甘泉而聞名,昔人有聯“甘味從苦中領取,泉聲自遠處聽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