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流韻:南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

古代文化的衰落6.8 新疆古代民族語文的發現和研究7.1 新疆古代民族語文的發現7.2

作者簡介

作 者:耿世民 著 余太山 編
出 版 社:蘭州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01-01

內容簡介

古代中國與位於它東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陸的國家和地區的關係,無疑是古代中外關係史最主要的篇章,而只有通過研究內陸歐亞史,才能真正把握之。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既饒有學術趣味,也是加深睦鄰關係,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由此可見,我國深入開展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責無旁貸。

目錄

1 我與維吾爾學
2 阿爾泰共同語與匈奴語
2.1 阿爾泰共同語
2.2 阿爾泰比較語言學研究
2.3 關於匈奴和匈人(Hun)及其語言問題
3 突厥汗國(552—745年)
3.1 突厥的起源
3.2 突厥汗國的形成和分裂
3.3 第二突厥汗國
3.4 突厥汗國的社會制度和文化
4 古代突厥文碑銘的發現和解讀研究
5 丹麥學者湯姆森與古代突厥文字母解讀
6 古代塔里木盆地文化述略
6.1 綠洲間的交流
6.2 與周圍地區的關係
6.3 塔里木盆地的交通路
6.4 文化的狀況
6.5 東西文化的接觸
6.6 外來文化與土著居民
6.7 古代文化的衰落
6.8 西域探險和考古學
7 新疆古代民族語文的發現和研究
7.1 新疆古代民族語文的發現
7.2 新疆古代民族語文的研究
8 論對漢唐時期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民族與語文的研究
8.1 吐火羅語(吐火羅學,Tucharology)
8.2 和田/于闐塞語(和田塞學,Khotan-Saka Studies)
8.3 開展古代西域語文學研究的意義
9 古代車師-焉耆、龜茲語——“吐火羅語”的發現與研究
9.1 資料
9.2 關於“吐火羅”名稱
9.3 語言
9.4 簡短的結語

部分內容

所謂羅布地方,就是橫臥在古代羅布泊廣大湖床的部分,是塔里木盆地最低的地方。該盆地的沙漠,也是以沙丘起伏為特色。在含鹽分很多的荒地上,呈現著分散的台地群的地貌,取代了以前的鹽鹼沙漠。然而,當古代羅布泊面積大的時候,在這裡的商業都市樓蘭是繁榮的。這個都市北通焉耆和庫爾勒諸綠洲,南通湖南面的米蘭和媾羌,東有幹線與敦煌相連線,形成了最古的西域北道。羅布地方,在塔里木盆地內又成為十字路口,而且是十字路的中樞。它不僅是東西交通的要衝,而且也是北方的遊牧勢力和南方的山嶽勢力交錯的地點。對樓蘭遺址的重要性,應從這樣的大局出發深入認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