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強[安樂影業總裁]

江志強[安樂影業總裁]

中國香港安樂影片有限公司總裁。張藝謀影片的海外製片發行人。父親是電影發行人,13歲時踏入電影業,之後隨父親去了丹麥,買下了從驚險片到色情電影無所不包的各種影片。他成了亞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獨立影片發行人之一。在發行影片方面善於強化明星陣容,進行高成本投資。

基本信息

人物個性

江志強江志強

江志強的外表不張揚,加之他為人低調,不喜歡身邊有助手或下屬跟著,很多重要的場合,一個不留心,你就錯過了這位華語電影圈中數一數二的幕後風雲人物。不過,江志強沒有錯過華語電影發展的每個重要階段。在政策允許外商可以在中國內地建立電影院時,江志強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李安用功夫武俠衝擊好萊塢時,江志強以製片人的身份為他“磨”到了750萬美元的投資;在張藝謀躍躍欲試要開闢內地大片時代時,江志強指導他將幾千萬元人民幣的投資拔高到2.5億元人民幣。在旁觀者眼中,江志強是“讓華語電影在好萊塢取得商業成功的第一人”,可這位李安和張藝謀的幕後推手對自己的評述只是簡單的一句:“我是個很相信電影的人。”

工作經歷

13歲開始隨父親學習電影發行

江志強江志強

安樂電影公司的創始人是江志強的父親江祖貽,一直以來都是從事發行華語片以及經營戲院的營生。1994年的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曾為江祖貽頒發過“專業精神獎”。而香港著名女影星夏夢在“退休”前,據說將她一手創立的青鳥影業賣給了江祖貽。

現年56歲的江志強從少年時起,已參與到父親的生意當中。最出名的典故莫過於江志強13歲時,曾隨父親飛往丹麥尋找適合香港市場發行的電影,彼時江志強還“一不留神”觀摩了人生的第一部三級片。“現在不一樣了,電影變成了我的事業,我很熱愛電影。”從父親手中接過安樂影業後,江志強將其壯大發展了許多。如今的香港安樂影業依然以發行外國電影為主,一年不少於四五十部,既有主流商業片,也有不少冷門的藝術電影。同時,江志強還擁有一條占據香港票房半壁江山的百老匯電影院線。其影院分布在港九新界,共有8家,影廳數量近60個。在香港穩步發展的同時,安樂也將電影發展的觸角延展到中國內地以及中國台灣。李安的第一部電影《推手》是由江志強負責發行的,田壯壯的《藍風箏》也是江志強投資的。江志強還早早介入了內地影院的經營,1986年,他就投資建立了深圳南國電影院。如今,江志強在北京、武漢擁有3家電影院。

早年積累的資源,使得江志強如今可以輕鬆坐擁《色|戒》《不能說的秘密》《木乃伊3》等“必然賺錢”的影片的發行權。此外,與早年父親只能引進發行一些非主流的西片不同,如今江志強手中固定有著環球、索尼兩大好萊塢公司的影片在華語區的發行工作;2006年,他還當選了奧斯卡評審,成為極少數榮膺這一殊榮的華人之一。時不時,安樂公司還會代理一些其他發行公司羨慕不來的好萊塢電影。好比剛剛在奧斯卡上拿了8座小金人的《貧民富翁》,其華語區的發行推廣就是由安樂公司在運作。製片、發行、影院經營已然一體化,加之去年簽約了首位藝人湯唯,外人看來,江志強的安樂公司已經能夠稱得上是一個“王國”。可江志強自己說:“我們只是一個由50多個比較熱愛電影的人聚在一起做事的團體,不是什麼王國。真正的王國應該是美國公司那樣的,每年製作30部電影,發行50部電影,全球都有公司。像是美國的環球公司,每天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裡,都有影院在放映它的電影,這才是一個王國!”

那安樂公司會成為一個“美國電影公司”么?“我沒有做王國的野心,可能這就是我到現在還算成功的一個方法。”江志強謙虛地說,“沒有野心,就不用一年要拍30部電影,不用每個人找你來拍電影,你不用逼著自己去拍。沒有拍片的壓力,就不用把這個導演扔掉,再請一個新的導演來拍。不用忙,不用煩,知足就夠了,這說不定就是一個道理。”

計畫回歸香港電影市場

1989年,當江志強從父親手中接下安樂影業時,香港本土電影的發展還算欣欣向榮。“當時,香港有很多老的大電影公司在拍電影,比如嘉禾在運作。我就覺得當時沒有必要去爭一些港片的拍攝機會,已經有太多人去拍了。如果非要去爭,大家都去搶,就會把價錢提高了,製作費上漲。所以,當時我就在台灣、大陸這些地方投資拍一些電影。”

如今的香港電影已不復當年的輝煌,許多知名的導演紛紛北上,尋求內地這個更大的市場的庇護。而江志強卻計畫著回歸香港本土市場,資助一些有實力的新導演拍攝電影,他說未來這幾年,他有很多港片的拍攝計畫。

第一次做導演就得到江志強鼎力支持的香港金牌編劇岸西,形容江志強這個老闆是“真小人”,因為“他會給你最低的預算,並且對你每一個需要超支的想法說‘沒錢’”。“我拍電影從來沒有打算每部都賺錢。有些電影不賺錢,但是你想想,我們中國現當代最賺錢的導演,拍第一部戲的時候都不賺錢的,如果當時他們的第一部的老闆就說這個不賺錢不拍,那么現在哪裡來李安、哪裡來張藝謀、哪裡來陳凱歌?”江志強說他長期以來都在參與新導演的扶植計畫,因為他覺得自己運氣很好,遇到了很多天才的導演,讓自己賺錢了,“我不是看這個本子賺錢不賺錢來投資,而是看喜歡不喜歡,值不值得來做。我對成功和失敗從來都沒有看得很重,所以拍了一個電影很失敗我也不會受很大的打擊,拍了一個很成功的電影我也不會高興到睡不著。我都是抱著平常心去把每件事情做好的。”

賠完了錢之後才退休

感覺上,江志強的電影都在賺錢,可他自己說,如果去IMBD上看,會發現很多電影后面寫著“這個是賠的”,還有一些後面的跟帖是“這個沒看過”。“其實我在香港拍過很多賠錢的藝術電影,”江志強坦白地說,“而且將來我們公司將著重在中國內地發展這方面的東西,把一些另類的藝術電影引進內地。這些東西即使賠錢我也會覺得賠得很高興的。”

在香港,江志強最出名的“電影藝術行為”算是在“九反之地”的油麻地廟街附近所開設的百老匯電影中心,該中心有4個映廳,每年必放映至少50部以上的非主流電影。

“我媽媽經常問我:‘哎,你什麼時候退休啊?’我說:‘把錢賠完就退了。’她說:‘你不要把我退休的錢賠掉就好了。’”說這番話時的江志強完全不像一個已50多歲,久經影業商場的精明商人,“我現在還是很喜歡做‘看電影’這件事。你一定要很熱愛這個行業才可以在最辛苦的時候堅持下去。”

主要貢獻

江志強江志強

將《臥虎藏龍》《英雄》推向美國

在江志強的“電影功績簿”上,李安和張藝謀處於最醒目的位置。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臥虎藏龍》和刷新了中國內地電影在北美公映票房成績的《英雄》的幕後功臣都是江志強。

“在《臥虎藏龍》之前,海外把華語電影都是當作藝術電影來看待,通常成本都比較低,發行商給的價錢也比較低。”據江志強回憶,儘管《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等電影早已進入美國市場,但真正打入美國主流電影市場的第一部華語片還是《臥虎藏龍》。

1500萬美元的成本於如今的華語電影圈而言已完全能接受,但在《臥虎藏龍》開拍的1999年,整個華語電影都處於低迷的狀態中,1500萬美元不啻是一個天文數字。就在李安說服了所有演員,帶著一群人來到新疆準備開機時,台灣投資方突然撤資,使得李安陷入了極度被動的局面。“當時,就覺得李安是個很好的朋友,就把自己的錢拿出來了,沒想太多。”同時,江志強花了一年的時間,遊說當時的美國投資方索尼公司先預支75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當時想拍一部成本這么高的華語電影是很困難的,整個亞洲都找不到投資人,只有在美國才能成功融資。所以我們找到索尼公司,有他們的參與才把這個電影拍成了,這個很重要。索尼公司當時蠻信任李安,所以他們就答應支持這個電影。”

《臥虎藏龍》勇奪奧斯卡四項大獎,還在北美贏得1.28億美元的票房。江志強形容這其中有運氣的成分:“拍電影就像賭博,放到今天,《臥虎藏龍》未必會大賣。”然而,《臥虎藏龍》一役的確讓華語導演看到了通往好萊塢的捷徑。於是,2001年,張藝謀帶著《英雄》的劇本找到了江志強。“其實我跟張藝謀認識很多年了,以前張導很少和外面合作,都是在中國內地拍,我當時鼓勵他不要把自己所有電影都鎖在中國內地,鼓勵他多和海外合作。”據張藝謀後來介紹,他最初給江志強看的本子,預算只有幾千萬元人民幣,但江志強卻鼓勵他啟用最強的明星陣容,把預算提高到2.5億元人民幣。2002年,《英雄》全國公映時,江志強還曾說過:“這個電影不是拍給內地觀眾的。”如今再來解釋這句話,江志強還是那句話:“因為我們當時目的很明確,要把《英雄》打進海外主流市場。”

製作作品

《親密》 (2008)

《色o戒》 (2007)

《不能說的秘密》 (2007)

《滿城盡戴黃金甲》(2006)

《霍元甲》 (2006)

《千里走單騎》 (2005)

《野蠻師姐》 (2004)

《十面埋伏》 (2004)

《英雄》 (2002)

《小城之春》 (2002)

《周漁的火車》 (2002)

《臥虎藏龍》 (2000)

《天國逆子》 (1994)

《藍風箏》(199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