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鄉

江心鄉

江心鄉,位於長江中心,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地處長江下游馬鞍山段河道中,國土總面積89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8平方公里,2007年總人口2.4萬餘人,轄10個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江心鄉位於長江中心,隸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地處長江下游馬鞍山段河道中,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1]顯示,江心鄉國土總面積89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5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8平方公里,2007年統計數據顯示該鄉總人口2.4萬餘人,轄10個村,87個自然村。 [4]
江心鄉 采江路江心鄉 采江路

 

氣候環境

該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秋高氣爽,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15.7℃,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零度的積溫為5155℃,12℃以上的積溫為4375℃,全年無霜期233天。年日照時數2105.9小時。多年平均降水量1057mm,降水日數平均為125.5天,降水錶現為時空分布上的不平衡,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降水最多的年份1574.4mm(1962年),降水最少的年份470.9mm(1978年),最大暴雨過程達437.3mm(1962年7月3—7日),最大日降雨量為316.6mm(1962年7月6日)。該區季風氣候明顯,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春秋兩季多偏東風。年平均風速為3.3m/s,最大風速24.3m/s。[2]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江心洲於1252年左右(南宋時期)始長潛灘,元末成洲,明代形成整體輪廓,清初進入封淤階段,經1849年(“道光”三十九年大水)連成一體,前後經過五百九十七年時間。長成完整的大江心洲,已有七百餘年歷史。

人文景觀

江心洲東北部緊靠國家4A級採石風景區,隔江可近眺翠螺山、三元洞、三台閣等景點。傳說詩仙李白於翠螺山醉酒撈月,紗帽落水成洲,故而江心洲曾有“紗帽洲”之稱。。南部洲頭可遠眺天門山(東、西梁山),詩仙李白在此曾留下千古絕唱——《望天門山》。

基礎設施

該鄉已修通“三橫三縱”的“村村通”水泥道路40公里,自鄉政府經7.5公里采江柏油路可通過汽車輪渡到達市區及205國道。馬來西亞恩納社公司投資1000萬元的標準化自來水廠即將啟動實施,按日供水5000噸,供水人口8萬人的標準規劃設計,並採用先進的工藝,實現人居飲用水安全並解決未來生態旅遊業發展的用水之需。
該鄉擁有1萬KV變電所1座,高低壓線路貫穿全鄉境內,並建有電信、聯通轉播塔各1座。電信、郵局、銀行一應俱全,農田等水利設施完備,格田成方,林路渠橋相配套。人民安居樂業,社會治安良好,是居家興業的良好居所。

發展思路

立足農業,發展觀光農業,構思旅遊經濟。

遠景構想

依託馬鞍山,做好蔬菜大文章,立足果蔬農業,發展觀光農業,構思旅遊經濟。

“三園”目標

力爭把江心洲打造成“市民大菜園、城市後花園、周邊城市遊樂園”。

“三子”目標

標有“江心洲”牌商標的各類無公害蔬菜淨菜、瓜果已擺上市區超市貨櫃,真正實現“蔬菜有標子、超市有柜子、市場有攤子”的“三子”目標。[1]

行政區劃

吉余村 黃洲村 普集村
彭太村 金馬村 尚錦村
新錦村 宮錦村 三聯村
聯合村
[3]

參考資料:

江心概況
江心鄉先鋒線上工作站 -> 基本概況 -> 人文歷史 水文、氣象
江心鄉先鋒網
圖片出處:
http://www.jiangxin.gov.cn/show.asp?id=246&Bid=1&Sid=27

擴展閱讀:

1.江心鄉政府網:http://www.jiangxin.gov.cn/index.asp
2.江心鄉先鋒工作站:http://jiangxin.ahxf.gov.c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