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達瑪節

江孜達瑪節是後藏江孜人民傳統的節日,相傳是繞丹貢桑帕任江孜法王,遵其父貢桑帕的遺囑,恢復祭祀,後來便固定這段時間為每年一度的祭祀盛典節日,現今經過不斷豐富,已發展為跑馬、射箭、郊宴等活動的大型節日。

由來

藏曆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是後藏江孜人民傳統的節日 ——達瑪節,藏語意為跑馬射箭。相傳它開始於江孜地區,據說江孜法王繞丹貢桑帕的祖父帕巴白桑布,是薩迦王朝的內務大臣,又是江孜法王,在民眾中頗有威望。帕巴白去世後,他的弟子每年做祭祀,以示紀念。後因戰亂、祭祀中斷。至藏曆火鼠年(公曆1408年)繞丹貢桑帕任江孜法王,遵其父貢桑帕的遺囑,恢復祭祀。這一年藏曆四月十日至四月二十七日,繞丹貢桑帕為其祖父念經祭祀,直到二十八日,開始進行娛樂活動。內容主要是展佛軸畫,跳神等活動、除此之外,還有角力、跑馬,抱石頭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全由法王的部下、兵丁、傭人承辦。從這一年開始,固定這段時間為每年一度的祭祀盛典節日。到了扎西繞丹帕(公元1447年)統轄江孜的時候,娛樂活動更為豐富,除上述內容外,還增加了比賽跑馬射箭。於是正式形成了江孜的達瑪節。

現狀

十七世紀中葉,五世達賴進一步加強了政教合一的統治制度,統轄全藏後、藏政府統一委派僧俗官員管理各地宗谿,江孜達瑪節也由西藏地方政府委派僧俗官員二人主持這一節日活動,其-是江孜宗本,其二是白居寺總管。這一時期,參加跑馬射箭比賽的人員與馬匹,由江孜地區三家最大的貴族攤派。這時的宗教活動只是象徵性地進行一下,主要進行大規模的跑馬射箭比賽,活動由一天變成三天。第一天,簡單舉行宗教儀式,然後檢查驗證馬匹,烙上印記,不準再換;第二天跑馬比賽;第三天,射箭。三天比賽完畢,還要進行三至四天郊宴活動

達瑪節的活動—抱石頭比賽

抱石頭比賽變成扛石頭“抱石頭”比賽源於西藏古代,規則很簡單,以選手抱著重量“不菲”的石頭行走的距離遠近為決勝標準。此次選手們挑戰的石頭有100多公斤重。為了增加難度,選擇的比賽用石頭呈橢圓形,石面光滑。這項運動不僅需要有強勁的手抓握能力,還需要雙腿、腹部的協同能力,可以使形體健美、肌肉線條分明。“好多年了,大家抱的一直是這同一塊石頭,”瓊達說。去年一個體育專業的觀光客人看了比賽不禁感慨道:“面對這樣一塊沒有任何抓手的石頭,恐怕專業舉重運動員也會望‘石’興嘆。”最後一個登場的土登來自藏北草原,他身材魁梧,但參加抱石頭比賽已有近10年的歷史,不過在江孜達瑪節上一顯身手還是頭一遭。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場時,人們不自禁地喊著他的名字,為他加油。此前的選手多半屈著身子、用大腿托著石頭的一部分向前慢慢移動。但見土登把石頭一下子抱在胸前,大家還沒轉過神兒,100多公斤重的石頭已經被他扛在了肩頭,接著就是一路小跑。跑道旁圍觀民眾們一邊驚呼,一邊自覺地為他讓出一條路來。本來只要踱幾步路就會做出裁決的裁判官,這會兒也是拖著手中的皮尺,跟在後面跑。“93米!”裁判大聲喊出土登的成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