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兒水·笑靨兒

一團兒可人衠①是嬌,妝點如花貌。 ③出落:顯出。 “笑靨兒”就是臉上的酒窩。

基本信息

宮調:雙調
曲牌:江兒水
曲名:笑靨兒
作者:王仲元
年代:元代
體裁:散曲

作品原文

(雙調)江兒水
靨兒
一團兒可人衠①是嬌,妝點如花貌。打疊②臉上愁,出落③腮邊俏。千金這窩裡消費了。

注釋譯文

注釋

①可人:合人心意。衠(zhēn):總是。
②打疊:收拾。
③出落:顯出。

譯文

頰上的這一堆酒窩楚楚動人,總是嬌柔無比,把如花似玉的容顏,妝點得更加旖旎。它收拾去了臉上的愁意,顯出了腮邊的俏麗。再多的金錢也不惜丟在這窩裡。

作品鑑賞

“笑靨兒”就是臉上的酒窩。南宋胡銓流放海南島,十年後召還,思念當地一位黎族姑娘的笑貌,有“君恩許歸此一醉,傍有梨頰微渦”的詩句。這是詩體中唯一對酒窩的專意描寫,儘管只有寥寥數言,還是受到了道學家們的激烈批評,朱熹就寫詩不滿地譏論道:“十年浮海一身輕,歸對梨渦卻有情。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而散曲則不辭於“小題大做”,不僅在題材上百無禁忌,在作法上也是鄭重其事的。
作者是將笑靨放在“如花貌”的背景中表現的。它的作用雖是“妝點”,但本身也“一團兒可人”,具有“衠是嬌”的美感。首句的“一團兒”三字,表現出笑靨圓圓地堆聚在頰上的柔和,而在元代方言中,“團兒”又是臉蛋的俗稱,美人的玉容常被稱為“粉團兒”,如周文質《小桃紅》:“海棠過了,荼蘼開遍,都不似粉團兒。”所以“一團兒可人”又使人聯想起酒窩所在“如花貌”的妙麗。“打疊”、“出落”,都顯示出笑靨所富有的“嬌”、“俏”的特徵。然而點睛之筆卻是末一句。它巧妙地利用了“銷金窩”及“千金買笑”的習語,在笑靨兒“窩”的外觀性徵上大做文章;更重要的是在全句的感慨之中,表現出一種甘為情種的迷戀和讚美,故有虛實相生之妙。
為“笑靨兒”制曲非只王仲元這一首。如喬吉詠云:“鳳酥不將腮斗兒勻,巧笑含嬌俊。紅鐫玉有痕,暖嵌華生暈。旋窩兒里粉香都是春。”(《清江引·笑靨兒》)周文質有詠:“一窩粉香堪愛惜,近眼花將墜。添他百媚生,動我千金費。春風小桃初破蕊。”(《清江引·詠笑靨兒》)徐再思寫是:“東風不知何處來,吹動胭脂色。旋成一點春,添上十分態。有千金俏人兒誰共買。”(《清江引·笑靨兒》)列示在此,一是展現散曲詠物描摹入微的特點,二是反映元代散曲作家審美習尚和趣味的一個側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