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簡

以火炙竹簡,簡會出汗,所以稱汗簡,也稱殺青,供書寫所用。”清代鈕琇《觚賸·蔣山傭》:“身當史局,因事納規,造膝之謀,沃心之告,有急於編摩,固不待汗簡奏功,然後為千秋金鑒之獻也。”《舊五代史·晉書·趙在禮華溫琪等傳論》:“自溫琪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後有附題兩行,稱忠恕仕周朝為朝散大夫、宗正丞,兼國子書學博士,疑亦建中所記。《鈍吟雜錄》載馮舒嘗論此書,以沔、汸、膌駛諸字援文就部為疑。

基本釋義

(1) 漢代劉向《別錄》:“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北周庾信《預麟趾殿校書和劉儀同》:“子云猶汗簡,溫舒正削蒲。”

(2).竹簡。古代用來書寫文字的竹片,亦借指著述。 元代袁桷《偶述末章答繼學》詩:“韋編舊學陰陽秘,汗簡功深歲月修。”清代鈕琇《觚賸·蔣山傭》:“身當史局,因事納規,造膝之謀,沃心之告,有急於編摩,固不待汗簡奏功,然後為千秋金鑒之獻也。”

(3).借指史冊、典籍。《晉書·王湛傳論》:“雖崇勛懋績有闕於旗常,素德清規足傳於汗簡矣。”《舊五代史·晉書·趙在禮華溫琪等傳論》:“自溫琪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明代宋濂《元故廬陵周府君墓碣銘》:“ 秦火之烈,六經中絕,我心衋傷兮;汗簡散落,後先參錯,乃理之常兮。” 嚴復《和荊公〈適意〉》:“鐙火年年作近鄰,韋編汗簡苦陳陳。”

漢語著作

《汗簡》·三卷、《目錄敘略》·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宋郭忠恕撰。忠恕字恕先,洛陽人。是書首有李建中題字。後有附題兩行,稱忠恕仕周朝為朝散大夫、宗正丞,兼國子書學博士,疑亦建中所記。然據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及《蘇軾集》所載《忠恕小傳》,並稱宋太宗時召忠恕為國子監主簿,後流登州,道卒。則不得為周人。又陶岳《五代史補》,載周祖入京師時,忠恕為湘陰公推官,面責馮道之賣國。則先已仕漢,題周更誤矣。《宋史·藝文志》以此書與《佩觿》並載,而晁、陳諸家書目皆不著錄,則在宋代亦罕見。此本乃宋李建中得之秘府。大中祥符五年,李直方得之建中。初無撰人名字,建中以字下注文有“臣忠恕”字,證以徐鉉所言,定為忠恕所作。其分部從《說文》之舊。所徵引古文凡七十一家,前列其目,字下各分注之。時王球、呂大臨、薛尚功之書皆未出,故鐘鼎闕焉。其分隸諸字,即用古文之偏旁,與後人以真書分部、按韻系字者不同。《鈍吟雜錄》載馮舒嘗論此書,以沔、汸、膌駛諸字援文就部為疑。然古文部類,不能盡繩以隸楷,猶之隸楷轉變,不能盡繩以古文。舒之所疑,蓋不足為累。且所征七十一家,存於今者不及二十分之一,後來談古文者輾轉援據,大抵從此書相販鬻。則忠恕所編,實為諸書之根柢,尤未可以忘所自來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