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海灣新區

汕頭海灣新區

2012年12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這標誌著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式啟動。 方案同時要求,汕頭市要切實擔負起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相關前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 方案同時要求,汕頭市要切實擔負起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相關前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

概況

從空中俯瞰汕頭,這座城市“一灣兩岸”的城市布局,宛如伸出的雙臂,將相當於5個杭州西湖那么大的海域攬入懷中。千百年來,無數先民從這個海灣揚帆起航,在尋求財富與機遇的同時,也將潮汕人的血脈和文化撒播到世界各地。
現今,一座地跨兩岸,占地480平方公里的海灣新區正從這裡崛起,它不僅是汕頭城市“擴容提質”的重要平台,也將成為支持海外潮人乃至全國僑胞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的發展平台,成為新時期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典範。目前,作為海灣新區組成部分的各新平台進展順利,為全面推進海灣新區建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汕頭海灣新城

汕頭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是汕頭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推進城區擴容提質、聚集發展、率先崛起,促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加快汕頭東部新城重大平台建設,增強對粵東地區發展的帶動作用的重大舉措。
整個海灣新區總規劃面積約480平方公里,形成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布局,將建成全國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全省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粵東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構想

汕頭開發建設海灣新區的構想,發端於2年前的特區“擴圍”。2011年3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汕頭經濟特區範圍擴大至全市,5月1日正式實施,並要求汕頭市“要進一步發揮特區在改革開放中‘視窗’和‘試驗田’作用,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建立以創新為內在驅動力的發展模式,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和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探索新路子,為推動粵東地區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海峽兩岸合作交流作出新的貢獻”。
圍繞落實國務院批覆精神,汕頭編制了《汕頭市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實施“南拓、北優、東擴、西聯”戰略,精心打造“一灣兩岸”的城市形態和“一核多組團”的大特區城市發展格局,積極謀劃了東海岸新城、濠江新城、珠港新城、西部生態智慧新城、粵東物流新城等一批重大發展平台。
2012年5月,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又強調,支持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聚集發展、率先崛起,促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加快汕頭東部新城等重大平台建設,增強對粵東地區發展的帶動作用。為此,汕頭市委、市政府開始進一步深入思考,如何將規劃建設的新平台進行有效整合,並實現政策層面的創新突破。
汕頭海灣

2012年7月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汕頭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局局長鄭曉奇帶隊專程赴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珠海橫琴新區,對其規劃和土地管理、體制機制、先行先試政策體系等進行調研考察。同時,就汕頭東部新城重大平台規劃建設,推進城市擴容提質等問題,多次向省發改委李春洪主任和余雲洲副主任作專題匯報,得到了充分肯定和具體指導。8月中旬,經過反覆醞釀,市委市政府將目前市內多個新平台整合成一個海灣新區的構想逐漸成型。

建設進展

2012年8月24日,汕頭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廣東省委、省政府上報《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建議稿)》,請求批准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組織編制汕頭海灣新區總體發展規劃;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領導和諮詢指導。10月16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帶隊赴北京向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有關部門負責人,匯報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的構想,請求給予支持指導,得到積極回應和指導。
2012年10月15日至19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帶隊專程赴京,向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匯報海灣新區有關工作。副市長趙紅及市發改局、龍湖區、金平區和相關企業的負責人參加活動。在北京,鄭通聲一行拜會了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范恆山、規劃司副司長袁喜祿,國務院僑辦副主任任啟亮、經濟司巡視員張健青,匯報汕頭經濟特區擴圍後的發展情況和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的初步構想,請求給予支持指導。
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對汕頭經濟特區擴圍後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和市委、市政府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汕頭的思路理念給予充分肯定,表示將一如既往支持汕頭改革創新和科學發展。
2012年11月21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省委常委、秘書長林木聲、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等一道,實地考察了汕頭東海岸新城施工現場,並聽取了汕頭市“一灣兩岸”規劃情況匯報。汪洋說,對於承載汕頭未來與希望的新區,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從容建設。“不能按照現在珠三角的水平去做規劃,而要通盤考慮20年後世界產業格局、廣東城市形態,努力使規劃和建設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2012年12月,經廣東省政府同意,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這標誌著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前期工作正式啟動。由此,汕頭海灣新區也正式上升為省級平台,為新區享有省級政策許可權邁出關鍵性的一步。
《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省有關部門和汕頭市要圍繞國家擴大汕頭經濟特區範圍、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在推動華僑經濟與文化發展、海峽兩岸與港澳合作、營商環境與商事規劃,以及通關制度、財稅、土地、海域使用、投資管理、金融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為全省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提供經驗。方案同時要求,汕頭市要切實擔負起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相關前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
汕頭將以此為契機,科學謀劃海灣新區建設,努力爭取上升為國家創新發展平台,賦予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政策措施,力爭把海灣新區建設成為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的示範區,成為推動轉型升級、深化體制創新、建設幸福汕頭、展示城市形象的平台、新名片,成為輻射帶動粵東地區振興崛起的新引擎。
汕頭海灣

《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由廣東省有關部門牽頭,會同汕頭市政府抓緊編制汕頭海灣新區規劃,包括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總體規劃要明確汕頭海灣新區的區域範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主要任務、管理體制和政策導向等。專項規劃主要包括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區域建設用海專項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
方案要求省有關部門和汕頭市要圍繞國家擴大汕頭經濟特區範圍、增強創新發展能力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試,在推動華僑經濟與文化發展、海峽兩岸與港澳合作、營商環境與商事規劃,以及通關制度、財稅、土地、海域使用、投資管理、金融服務、社會管理等方面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為全省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提供經驗。方案同時要求,汕頭市要切實擔負起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主體責任,積極推進海灣新區開發建設的相關前期工作;省直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汕頭海灣新區開發建設工作的指導。
2013年1月5日,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市長鄭人豪、常務副市長鄭通聲、副市長趙紅以及市政府辦、市發改局、市外事僑務局等部門負責同志專程赴京拜訪國家發改委、國務院僑辦領導,就汕頭經濟特區以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為載體,先行先試開展華僑投融資服務等創新,支持海外華僑資本參與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構想作了匯報。國僑辦副主任任啟亮對此表示了肯定。來自國家層面的支持,無疑將使汕頭海灣新區的發展前景更加光明。
目前廣東省發改委已牽頭編制汕頭海灣新區發展規劃,汕頭市則正在抓緊按程式制定並報批各專項規劃和海灣新區組織架構設定,並按照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原則,提出政策創新的具體方案報省政府審批。
2013年1月25日上午9時,廣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廣東省長朱小丹代表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我省將深入實施提升珠三角帶動東西北戰略,推進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發揮經濟特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推進粵港澳更緊密合作,推動開放朝著最佳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實行珠三角和東西北地區差別化招商政策,切實解決重大優質項目落地難問題。強化產業政策引導,鼓勵外資更多投向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東西北地區。進一步加強粵台交流合作,推動粵東北四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東西北地區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推進汕頭海灣新區等新區建設。推進廈深鐵路廣東段、廣梅汕鐵路增建二線等鐵路建設。打造粵東沿海重化產業帶,促進“汕潮揭”同城化。辦好第五屆粵東僑博會。

地理位置

地處海灣新區的粵東物流新城
按照《汕頭海灣新區建設工作方案》,未來的汕頭海灣新區將以東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濠江濱海新城南濱片區為核心(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向南、向西、向北拓展至48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汕頭海灣新區,形成包括中國鋯城、澄海六合新城、粵東物流新城、南澳實驗區等構成的“六城一區”七大功能組團的空間布局。

功能定位

作為海灣新區核心區的東海岸新城,是汕頭與中交集團合作的項目,與實施河口綜合整治圍海造地20平方公里,計畫靜態投資151億元,已完成投資42億元,形成陸域面積逾11平方公里,拋石堤約24公里;濠江濱海新城由中信集團參與合作開發建設,規劃面積168平方公里,計畫投資500億元進行城市綜合運營開發,已簽訂8個專項協定,配套的蘇埃過海隧道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省發改委審批;珠港新城將整合全市港口資源,調整功能,盤活中心城區黃金地段4000多畝土地,投資800多億元,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高端服務業,打造粵東地區金融商貿和潮商總部集聚區;西部生態智慧新城由國家開發銀行和深圳潮商投資集團參與合作建設,面積48平方公里,投資400億元,將依託汕頭大學,建設成為集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國際濕地保護區為一體的智慧新城,成為“汕潮揭”同城化的橋頭堡;粵東物流新城由中國五礦集團參與合作建設,面積8.6平方公里,總投資約人民幣550億元。

意義

作為引領汕頭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的核心載體,海灣新區不僅將推動汕頭城市“量的擴充”,更關鍵是要引領“質的提升”,在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方面全面突破。其中,先行先試開展華僑投融資服務等創新,支持海外華僑參與祖國和家鄉建設,打造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示範區,將成為最關鍵的一環。
汕頭特區因僑而立,僑鄉優勢是其最大特色。江澤民同志1995年視察汕頭時就曾題詞:“發揮僑鄉優勢,辦好經濟特區”。市委書記陳茂輝表示,遵照江澤民同志的題詞精神,汕頭將把發揮僑鄉優勢作為振興汕頭的重要舉措來抓,參照深圳、珠海的做法,在海灣新區設立華僑經濟文化發展示範區,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創新,通過成立中國華僑資產合作試驗區等形式,把海外潮人甚至全世界華僑龐大的資產吸引到國內來參與國家建設。
目前海外潮汕籍僑胞在金融資源領域優勢明顯,由潮商控股或持股的金融機構,在泰國有盤谷銀行、京華銀行、泰國第一銀行、大城銀行,在新加坡有四通銀行、華聯銀行、亞洲商業銀行,在馬來西亞有大眾銀行,在香港有創興銀行、南洋商業銀行、嘉華銀行,在澳門有南通商業銀行;而目前汕頭全市有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72家,還有潮商資本加持的華興銀行,創興銀行、南洋商業銀行等海外銀行在汕頭設立機構,各類金融機構數量、存貸款規模均接近粵東其他三市總和,這都為海灣新區開展金融服務創新提供了強力支撐。
海灣新區中的濠江新城

汕頭在海灣新區建設華僑經濟文化區示範區的戰略構想,已經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任啟亮表示,汕頭是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允許先行先試;又是著名僑鄉,海內外各有一半的潮汕人,潮汕人具有講團結、會經商、善於抱團發展的特點。汕頭市委、市政府通過發揮特區和僑鄉兩大優勢,著力打造華僑經濟文化示範區的戰略構想很好,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破瓶頸,創新載體,不僅為華僑參與祖國建設提供了一個便捷的平台,也宣傳了汕頭的投資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他認為這些構想符合僑務工作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服務僑胞的宗旨,也為落實《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發揮僑務優勢促進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合作備忘錄》注入新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