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庵

永福庵

永福庵位於寶山區南陳路351弄2號(南陳路上海大學東門對面)。永福庵占地面積6畝,於2001年7月28日舉行遷建奠基儀式,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員會、上海市佛教協會、寶山區政府、區委統戰部、區宗教辦公室的有關領導及上海市兄弟寺院的500餘信眾參加奠基儀式。2004年3月底基建工程全部竣工,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禪房等主要建築物。建庵時,使用的過渡房仍然保留庵內,保持原狀,並供奉著明德師太的遺像。

基本信息

重建

4月18日上午,永福庵舉行大雄寶殿落成及佛像開光慶典活動。寶山區、中國佛教協會、上海市佛教協會、寶山區佛教協會領導和佛教信眾2000餘人參加慶典活動,祝賀永福庵大殿落成。寶山區佛教協會副會長、永福庵監院演峰法師對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致以答謝,並表示要帶領全體僧職人員,管理好寺廟,依法從事宗教活動。

歷史

相傳永福庵創建於乾隆26年(1761年),創建人不詳,《寶山縣誌》(1989年版)沒有永福庵條目。《光緒寶山縣誌》、《民國寶山縣誌》、《民國寶山縣續志》、《民國寶山縣再續志》、《民國寶山縣新志備稿》也沒有記載。

上海境內,近代史志有永福庵記載的有三條,分別在《光緒重修華亭縣誌》、《民國崇明縣誌》、《民國青浦縣誌》;有永福寺記載的有四條,分別是《民國南匯縣續志》、《光緒松江府續志》、《光緒重修華亭縣誌》、《光緒重修奉賢縣誌》,是否與寶山的永福庵有關聯,有待考證。

寶山永福庵舊址位於上海寶山區南陳路陳太路(現改名為錦秋路)丁字路口西側。據寶山區文物管理所的資料記載:原永福庵規模較大,東西由小河東延伸至南陳路中央(陳太路、南陳路加寬,永福庵縮小),南北由北邊的陳太路延至南面的葑塘村。原占地面積6畝,庵有廂房2間,大雄寶殿等5間。建築面積350平方米。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被封。1996年2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內有古石碑1塊,庵占地面積1.2畝,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據周邊的村民介紹,50年代晚期、60年代初期,永福庵有一老年比丘尼管理,部分房屋供村里舉辦國小校,學校教育和佛事活動同在庵中進行,相安無事。比丘尼圓寂後,永福庵逐漸衰落,開始有一錢氏村婦,幫助清掃,後來無人管理,庵中野草叢生,破敗不堪。

“文革”開始,庵中的紅木佛像、法器被付之一炬,永福庵的房屋被生產隊改作倉庫和工場。1996年2月經政府批准永福庵重新開放,舉辦佛事活動,原班人馬來自保清寺,明德師太擔任主持。

《光緒寶山縣誌》記載:“保清寺(法界寺北宋湻祐間建眀永樂二年僧法顒重建國朝乾隆間火災僅存禪院鹹豐十年毀於兵同治四年僧雪凡募建數楹)。”

舊址

永福庵舊址,規模小於新址,前為大殿,後為僧職人員寢室,中間為一庭院。大殿兩側掛有明暘法師的題字:“覺心清淨原無染 慧桃恆開功德花”。庭院東北角落豎立著一通石碑,高 144厘米(露出地面);寬82.5厘米;厚度為25厘米。碑石材質較差,風化嚴重,“奉憲禁約碑”五字為篆體,非常清晰;碑文為隸書,絕大部分碑文模糊不清。

永福庵為佛教信眾和遊客免費提供翻閱甚至可以帶走的佛書。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永福庵內建築宏偉壯觀,金碧輝煌,主體三廂, 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中座為大雄寶殿。天王殿東側。保留了建庵時,使用的過渡房。

永福庵齋堂門口懸掛一錨狀的厚銅片,上刻明文永福庵、主持演峰字樣;窗台一角擺放著一把木錘,透過窗戶向里張望,有十張左右的長桌,其中二、三張桌子上放著碗筷,每付碗筷上復蓋白布一塊,碗大布小,深色的飯碗顯露一角。

永福庵現有僧職人員20餘名,主持演峰法師畢業於上海佛學院。

“奉憲禁約碑”露天立於天王殿東牆外,碑面朝東,近靠永福庵天王殿外東側的大門。

交通

上海市寶山區 南陳路351號(上海大學東門對面,近錦秋路、上大路)到達:捷運七號線南陳路站,公交767南陳路(上海大學東門)站,寶山25路、虎南線、嘉廣線南陳路站,110路、185路上海大學站可到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