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求法

永平求法

所謂“永平求法”,即指佛道鬥爭中,佛教聲稱東漢永平7年,明帝劉莊遣使西行往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求取佛經、佛法的事件。

事件簡介

永平,為東漢第二代皇帝明帝劉莊的年號。所謂“永平求法”,即指東漢永平7年,明帝劉莊遣使西行往天竺(即今天的印度)求取佛經、佛法的事件。

事件經過

事件緣起

據化胡經記載,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5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御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

回到洛陽

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回到洛陽,一為攝摩騰,一為竺法蘭。相傳攝摩騰譯出了《四十二章經》。後來二高僧在洛陽城西白馬寺弘法傳教,最後二僧圖寂於此寺。現今,白馬寺山門內中軸甬路兩側有二高僧墓,東為攝摩騰墓,右為竺法蘭墓。寺後院清涼台上有攝、蘭二僧殿。

事件影響

永平求法標誌著佛教正式由官方傳入中國,從此,佛教這一影響了中國人達2000餘年的宗教在中國土地上紮下了根。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現在白馬寺屬於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偽考證

有關佛教初傳中國的種種傳說中,最為有名的,是後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在位)的夢感求法說。晉代以後的文獻中,常常將此作為佛法傳入中土的開始。而近代以來,又有學者懷疑其真實性。①

漢明帝劉莊(公元58—75)是光武帝劉秀第四子,三十歲時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稱孝明皇帝。關於漢明帝感夢遣人求法之事,最早見於《四十二章經序》,其後的《理惑論》則在情節上有進一步的發展。《廣弘明集·笑道論》中引用《老子化胡經》敘述其事。此外,石趙時王度《奏疏》(《高僧傳·佛圖澄傳》引用)、東晉袁宏《後漢紀》(卷一o)、劉宋宗炳《明佛論》、范曄《後漢書》卷一一八、南齊王琰《冥祥記》(《法苑珠林》卷一三弓1)、蕭梁時僧祜《出三藏記集》卷二、慧皎《高僧傳》卷一、陶弘景《真誥》卷九,北魏酈道元《水經·谷水注》、楊街之《洛陽伽藍記》卷四、《魏書·釋老志》,以及元魏僧徒所偽造的《漢法本內傳》(見《法苑珠林》、《廣弘明集》及《古今佛道論衡》等)、《續古今佛道論衡》廣引其文。其餘六朝人士言及之者,還有許多。

梁啓超撰《漢明求法說辨偽》專論“漢明求法說”的疑點,引起很大反響。其文開頭說:“最初見者為西晉王浮之《老子化胡經》。王浮蓋一妖妄道土,造為老子出關西度流沙之說,指彼佛陀為老子弟子也。其書經六朝唐數次禁毀,稍有識者皆知其妄,獨所造漢明求法說,反由佛教徒為之傳播。洵一怪事也。”梁啓超也同時懷疑《四十二章經》和《理惑論》為後起的偽書,因此,只承認此說最早出現於西晉。而湯用彤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專辟一章考證此說,其結論已經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