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苹島

苹島,又名萍洲,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城北,瀟水與湘水匯合處。 湘水從西、瀟水從南奔騰而來,每當春雨飄潑,洪水暴漲之時,便把沙洲吞入腹中。 柳宗元寫有《瀟口館瀟湘二水所匯》詩,描述了當時苹島風景。

簡介

苹島,又名萍洲,位於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城北,瀟水與湘水匯合處。這裡四周環水,高潔幽靜,環繞一周,約600餘米。島上古木參天,竹蕉繁茂,風光俊秀。苹島又名苹洲、浮洲。據傳,很早以前這裡僅是一個沙洲。
湘水從西、瀟水從南奔騰而來,每當春雨飄潑,洪水暴漲之時,便把沙洲吞入腹中。皇娥、女英沿河而上尋找虞舜,路過永州,遇茫茫大水,艄公不慎,船隻觸灘搖震,女英拋下碧羅巾一塊,慌忙放出3隻金鴨將洲高高拱起,從此這個小島便隨水浮沉,水漲洲高。又由於這裡為瀟湘二水匯合口,來往船隻如梭,風帆與洲相映,櫓聲與鳥語共鳴,詩情畫意,風物宜人,瀟湘八景中的“瀟湘夜雨”即指於此。

景點簡述

柳宗元寫有《瀟口館瀟湘二水所匯》詩,描述了當時苹島風景。北宋名畫家宋迪之作瀟湘八景中的首景 “瀟湘夜雨”名畫,就是指苹島至回龍塔一帶的旖旎風光。每逢春季瀟湘二水春流浩蕩時,苹島遠遠望去,層林覆蓋,青翠欲滴,苹島宛如碩大苹葉浮於煙波浩淼的中流,隨水浮沉,如詩勝畫,其壯觀場景被美名為“苹洲春漲”,是永州八景之一。島上還有苹洲書院遺址,書院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由抗法名將王德榜和湘軍閥席硯香(席保田)等人捐資修建,1886年落成。從水濱到院門,有數十級石階。進大門,中為甬道,兩旁植桂花樹,甬道兩側為書院及宿舍,再進為大禮堂,其旁為花廳。最後一進為魁星樓,建築高敞,為當時永八縣最高學府。光緒二十九年,改為中學堂。民國時期改為永郡聯立苹洲中學,為零陵一中前身,哲學家、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李達即畢業於此。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島上曾被零陵商校、零陵供銷學校占用。商校、供銷學校搬遷後,由芝山區建設局管理。雖經歷史的變遷,書院已難窺其舊有的雄風,但尚可覓當年布局,特別是中間的甬道依然鋥亮,兩旁的桂花依然年年飄香。站在洲頭放目遠眺,滾滾湘江奔騰北去,氣勢磅礴,仰視藍天,亂雲飛渡,變幻多姿,使人浮想聯翩,留連忘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