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北上抗日紀念館

永安北上抗日紀念館

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

永安北上抗日紀念館的全稱是“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紀念館”,它建成於2014年6月30日,7月1日開館。

永安北上抗日紀念館永安北上抗日紀念館

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紀念館坐落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石峰洋內的紅一軍團戰地醫院吳氏祠堂。館內共分大廳、北上抗日展廳、小陶戰鬥展廳、紅軍戰地醫院等4大展區,累計數十塊展板,此外還有DVD播放機及其相關視頻、文物展櫃等。其館名採用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國著名黨史專家石仲泉先生的題字“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加上相近的字型“紀念館”三個字組成。
1934年夏,日本帝國主義進一步擴大對華北的侵略,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大規模“圍剿”的國民黨軍正以重兵向蘇區腹地進攻。在此形勢下,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以紅7軍團組成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立即向閩、浙、皖、贛邊出動,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以推動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同時調動與牽制國民黨軍“圍剿”中央蘇區的兵力,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紅七軍團經整編擴充為6000餘人的隊伍。以尋淮洲為軍團長、樂少華為政委、粟裕為參謀長、劉英為政治部主任、曾洪易為隨軍中央代表。

33、1934年7月15日紅七軍團與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在石峰村及洪砂和小陶一線集結線路圖(管其乾 製作)  33、1934年7月15日紅七軍團與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在石峰村及洪砂和小陶一線集結線路圖(管其乾 製作)

與此同時,紅九軍團4000人的隊伍,在軍團長羅炳輝、軍團政委蔡樹藩、參謀長郭天明、軍團政治部主任黃火青的率領下,撤離白水、驛前一帶防線,開始了“東線行動”。
7月8日晚,紅九軍團先頭部隊從清流沙蕪塘進入安砂,在安砂休息後,進入羅坊、半村,於翌日進入垇頭、長美、牛益坑、高漈坑、石峰一帶、10日下午,紅九軍團沿棗溪、小溪道,採取“並向行軍”方式,進入上坂、中坂、美坂和小陶鎮。
紅七軍團於1934年7月6日從江西瑞金出發,經長汀、連城縣菇田鎮堯家畲,於7月15日首站進入永安市小陶鎮的牛益、石峰、長美、上坂、中坂、美坂及小陶一線與先期達到的紅九軍團先頭部隊集結。
為宣傳紅軍抗日主張,中共中央還在印刷條件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趕印了《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中國能不能抗日?》及《擁護紅軍北上抗日運動口號》等宣傳材料,共160萬份,供紅7軍團北上沿途宣傳和散發。因此,紅七軍團進入小陶鎮的牛益、石峰、長美、上坂、中坂、美坂及小陶一線與紅九軍團先頭部隊集結後,即根據上述傳單的發布日期,散發了《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等4部宣言書,紅七軍團部分指戰員在石峰村駐防並留下大量北上抗日標語。因此,永安市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告農民書》、《中國能不能抗日?》等4部提前印製、規定發布日期的北上抗日宣言第一發布地。。至今在永安市小陶鎮石峰村依然保存有紅軍原創標語80條並一幅紅軍漫畫,其中60%以上涉及北上抗日,如“全中國抗日的工人、農民、士兵團結起來,實行對日作戰”、“擁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等等。根據中央黨史研究室一部主編的《今日長征路圖集》等相關權威著作,永安民間黨史研究愛好者安孝義的觀點認為,《北上抗日宣言》的發布宣告了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正式出征,也宣告了長征的開始,因此,北上抗日先遣隊就是長征第一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行軍路線也是長征路線。

1、2006年7月7日《三明日報》刊登《永安石峰發現紅軍抗日標語群》1、2006年7月7日《三明日報》刊登《永安石峰發現紅軍抗日標語群》

北上抗日先遣隊和紅九軍團經小陶鎮的麟厚、冷水溪、大小吳地等地,往寧洋的香寮後,突然揮師永安境內,18日到西洋。紅七軍團一部占據永安城郊黃曆、桂口,兵臨城下,19日形成對永安的包圍:一部經桃園、青水、槐南直奔大田,於20日晚乘虛攻占大田縣城。
另外,紅九軍團後衛部隊於7月16日出清流嵩口、沙蕪塘出發,19日進入永安羅坊、安砂、曹遠,22日全團到達永安城郊,至此,兩大軍團對永安城形成鉗形包圍。就當時的兵力而言,再次攻占永安城乃輕而易舉,但為了迅速北上,兩大軍團對永安城圍而不攻,23日下午,紅九軍團撤離永安,前往西洋宿營,24日,紅九軍團到達大田桃源,奔尤溪而去。29日,紅七軍團在樟湖坂渡過閩江,勝利實現了中央賦予的北上抗日第一步計畫。
按原定計畫,紅七軍團渡過閩江之後,應北上浙西去皖南,但中革軍委突然改變計畫,電令紅七軍團占領水口,威脅並相機襲取福州,以調動圍剿中央蘇區的敵軍。8月7日晚,紅七軍團向閩侯縣城發起猛烈攻擊。國民黨軍憑藉堅固工事拚死扼守。8日晚,紅七軍團向閩東轉移。

17、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第8頁證明北上抗日4部宣言書是提前印製供紅七軍團按規定日期隨軍散發17、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第8頁證明北上抗日4部宣言書是提前印製供紅七軍團按規定日期隨軍散發
20、閩浙皖贛4省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書收錄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路線要圖》(安孝義 提供)20、閩浙皖贛4省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一書收錄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經過路線要圖》(安孝義 提供)

北上抗日先遣隊歷時6個多月,途經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的國民黨統治區,行成5000多公里。最後在安徽譚家橋遭敵重創,餘部在劉英、粟裕率領下,繼續堅持三年游擊戰,後改編為新四軍。宣傳了抗日主張,擴大了紅軍和共產黨的影響。
石峰村及其毗鄰的小陶鎮、羅坊鄉和洪田鎮等部分村莊,還是中央機關主力紅軍長征前夕三大戰鬥小陶戰鬥的發生地。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石峰及洪砂、小陶一線出征後,驚動了國民黨當局,蔣介石和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不明先遣隊意圖,於8月初,敵第四縱隊第3師、第9師、第83師分別占據小陶鎮堅村、吉口、小陶、桐林、湖口,及大陶洋盆地。對紅軍進行“堡壘對堡壘”戰術。
8月6日,紅15師(即少共國際師、系紅一軍團補充師)由石城、寧化、清流到永安安砂,並進入洪田鎮的馬洪、東坑、生卿、苦竹一線,占領了有利地形。8月5日至9日,紅一軍團主力由連城的四堡經嵩口坪進入羅坊、半村、垇頭、石峰、上坂、留山、大窠等村莊。
8月12日,小陶戰役在石峰峽衙嶺拉開序幕。劉戡部下一營兵力從桐林沿小路上石峰衙嶺。紅軍一個營的兵力在石峰村老人吳洪龍的帶路下,出陳坑,經黃垇、泗州峽,轉上衙嶺、切斷敵人的退路。經一番激戰,殲敵一營,活捉了敵營長,並將其押到紅軍指揮部。此戰載人1934年8月20日的《紅色中華》227期。
衙嶺戰鬥後,紅軍調遣兵力,沿山路向流坑方向推進,正在這時,敵軍另一個連士兵抄小路,爬上紅軍側背後的白粉山頭,架3挺機槍向行進中的紅軍戰士瘋狂掃射,紅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回衙嶺北側。戰鬥從上午10點開始,敵我雙方,都派了增援部隊,一直激戰到下午3點左右結束,敵我傷亡各300人。為紀念犧牲在當地的無名紅軍英烈,石峰村老百姓在白粉山戰鬥遺址上修建了紅軍無名烈士冢、紅軍廟,命名了紅軍松。年年祭奠。
18日、20日、21日和22日,紅1軍團與敵軍分別在大陶洋的與洪田鎮交界處的石蓮山、矮嶺、大行貴山一帶進行了激戰。其中,尤以20日在矮嶺主峰陣地的激戰最為激烈,雙方肉搏六、七次,相持9個小時。石蓮山、矮嶺及大行貴山之戰,敵我傷亡各500人。
8月22日,紅9軍團在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途中從大田、尤溪一帶繳獲的食鹽、槍枝、彈藥等順利運抵“石峰地區”。23日下午,紅一軍團完成了中革軍委關於“阻敵於永安、連城、朋口之間”的任務。紅一軍團全部撤出小陶、洪田地區,經石峰、安砂、清流,逕往江西。小陶戰鬥之後,敵兩個師沿姑田、連城方向,向長汀進攻,紅一軍團重由江西秘密運動到汀州,在汀州與連城交界處的文芳,運用運動戰的展示,消滅了敵第九師一旅又一團的兵力,取得了中央機關主力紅軍長征前夕對敵反擊戰的重大勝利。1934年10月,紅一軍團踏上了千難萬險的長征之路。
北上抗日宣言是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先聲,也是我黨我軍為實現民族解放運動而實行政治軍事戰略大轉移所邁出的第一步。
在中華民族命運處於危急關頭,我黨我軍為爭取民族解放戰爭的戰略主動所作出做出了實行政治軍事戰略大轉移的“北上抗日”重大決策。長征勝利,是黨領導紅軍實現北上抗日戰略目標,打開民族解放戰爭新局面的主要標誌。長征勝利後,全國主力紅軍大匯合,進入了抗日鬥爭的前進陣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的迅速掀起。“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紅軍抵達陝北後,黨中央從民族危機加深的形勢出發,迅速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抗日救國上來,確定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策略,先後提出“抗日反蔣”、“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逼蔣抗日”的方針政策。充分表明了黨和紅軍抗日的決心與推動全民族抗戰的誠意,從而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寫到了抗日救國的旗幟上。這面旗幟凝聚了人心,瓦解了反共陣營,壯大了抗日力量。形成了全國武裝力量共同抗戰的戰略態勢。懾於紅軍的威力和全國民眾要求抗戰的壓力,蔣介石再也沒有組織起對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進攻,中國革命從此進入民族解放戰爭的新階段。因此,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紀念館的建立,對於了解我黨我軍的北上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另外,在北上抗日宣言發布地石峰村境內還有絕對落差200米,並有3級別瀑布的石峰峽谷可探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