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的飄泊

內容介紹

苗族是中國南部一個典型的山地遷徙民族。直到1949年,苗族才基本停住了遷徙的腳步,漸漸在他們原來居住的村寨和集鎮安頓下來,形成相對穩定的定居社區。50多年來,苗族村寨作為相對穩定的社區延續下來,它們彼此之間也建立了較為固定的地緣關係。那么,這50多年的社會變遷是否已使苗族忘卻了他們的遷徙史?或者說,遷徙史對於如今生活在苗寨中的人們有什麼意義?它是否還被他們運用來構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人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本書採用民族志方法,從村民的社會實踐、觀念體系和儀式操演等三個層面進行考察,說明了定居的苗族村落與遷徙的苗族歷史之間的密切關係。作者認為,有著漫長遷徙歷史的民族,在定居之後仍然會存留對於遷徙歷史的社會記憶。社會記憶與制度化(如地緣化)的實踐之間的不對稱現象,不僅對於理解苗族自身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潛在著對其他族群的定居性和遷徙性辯證關係的啟發,因而值得社會人類學做進一步的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