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是人類可持續發展概念在水資源問題上的體現。是指在兼顧社會經濟需水要求和環境保護的同時,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水資源,並能使這種活動得以持續進行。

基本信息

學科內容

一個大部分被水覆蓋的星球面臨著水資源危機,這似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然而在地球上,這的確是事實。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問題早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任重而道遠。

水資源變化大的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氣候、自然的變化,我們應採取適應性的對策,一個是對人類活動影響的變化,我們應採取人、水和諧的措施。總的原則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避免所謂的人定勝天”。水資源發展措施的基本方針是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節水就是一個適應性的政策,多渠道開源包括了一些非傳統的水源,比如城鎮的水源、圍田水、再生水,甚至於海水的利用也是非常好的。新的概念與內涵探討,首先要考慮的是水循環,水圈中各水體,包括氣、液相、固相等轉化與交換。現在的水資源包括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和災害水,要把水資源合理的調控和調度,不要洪水來了就防洪,要有機地聯繫起來。用水對水資源影響的控制,一類是強耗水,一類是弱耗水。強耗水,水經過使用以後大量的損失掉。發生用水以後,大量的水還存在,消耗的水量很少就是弱耗水。強耗水的情況下,比如農業灌溉,通過大氣的蒸發作用,水灌溉到農田以後全部蒸發掉了,只有1%的水量進行光合作用形成了產品,水量大部分被消耗掉,不可能回收。我們要調整農業用水,而不應該讓農業用水浪費,要抓好水源、輸水渠道、以及田間的節水。弱耗水,比如生活與工業用水,我們每天大量的生活用水是洗澡、洗菜等,這90%以上的水都要排出去,排出去的都是污水,工業用水也是污水大量排放,我們要做到“供、用、耗、排、治”,對用水做深入的研究,採取適當的措施保護水資源。

要做到合理開發利用,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水資源的開發力度必須加以限定。在當今技術條件下,人類還做不到完全按人的意志調控整個水資源系統並避免產生不良後果。因此,開發利用量一般不得超過水資源系統的補給資源量,即水循環所能提供的可再生水量。②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儘可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種開發利用方案的制定應緊密結合經濟規劃,不僅應與現時的需水結構、用水結構相協調,而且應為今後的發展和需水、用水結構的調整保留一定的餘地。此外,在整個開採規劃中,既要保證巨觀層次用水目標的實現,又要儘可能照顧到各低層次的局部用水權益。③儘可能避免水資源開發利用所造成的各種環境問題。大規模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是對天然水資源系統結構的調整,是水量、水質在空間上重新分配的過程。這一過程會使環境發生變化,特別是地下水位的變化,往往可能引發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和生態退化等問題。因此,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要注意水量的科學分配、水質的保護,也要密切注意因水位的變異而帶來的不良環境問題。對一些環境脆弱地區,尤其要注意對水位加以控制。④本著經濟合理、技術可行的原則開發利用水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既要考慮供水的需要,又要考慮經濟效益問題,包括水資源開發工程的投入 產出效率、水的價值,儘可能做到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經濟回報。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儘可能做到“物盡其用”,充分發揮水資源的潛力,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節約用水。此外,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所使用的技術、工程布設方案,也同樣要因地制宜、合理使用。為此,應深入了解開發區的水文、氣象規律和水文地質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