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龔自珍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水調歌頭·寄徐二義尊大梁①

去日一以駛②,來日故應難③。

故人天末不見,使我思華年④。

結客五陵英少⑤,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⑥。

意氣渺非昔,行役亦云艱。

湖海事,感塵夢,變朱顏。

空留一劍知己,夜夜鐵花寒⑦。

更說風流小宋,淒絕白楊荒草,誰哭墓門田。

游侶半生死,想見涕潺湲⑧。(謂嚴江宋先生⑨)

作品注釋

①徐二義尊:不詳。大梁:河南開封的古稱。

②一以:一旦。皮日休《奉和魯望讀陰符經見寄》:“玄機一以發,五賊紛然起。”

③故應:所以。蘇軾《次韻杭人裴維甫》:“寄謝西湖舊風月,故應時許夢中游。”

④“故人”二句:暗用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意。杜詩云:“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此以徐義尊比之“君子”,寓有“文章”、“魑魅”之不平。思華年則又暗用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詩意。

⑤結客:交接。五陵年少:指少年豪俠之輩。五陵謂西漢五個皇帝的陵墓,均在長安,附近多豪族俠少。⑥“霹靂”句:謂射獵的弓弦聲響若霹靂。

⑦鐵花:鐵器的光澤。

⑧潺湲(chányuán):水流緩慢狀,此形容淚流不止。

⑨嚴江宋先生:指宋璠(1778-1810),即前文所謂“風流小宋”,為定庵塾師。龔自珍有《宋先生述》云:“君姓宋氏,諱璠,字魯珍,浙江嚴州府建德縣人……嘉慶七年以選拔貢生來京師……訓自珍以敬順父母,舉嘉慶九年順天鄉試,十五年歲庚午卒,年三十三。”風流小宋原指北宋人宋祁,與其兄宋庠並稱“大小宋”,才華富艷,風情瀟灑。此借指宋璠。 

作品賞析

這首詞作於1811年(嘉慶十六年),作者首次應順天鄉試,僅得中副榜第二十八名,又值前一年塾師宋璠英年早逝,跌蹉失路之鬱悶、憂生悼死之悲感交織心頭,盡行吐露給知心友人,乃有此作。 

全詞悲慨無端,但起首即出以豪縱之筆。“一以駛”三字、“故應難”三字,皆有斬釘截鐵之力;“故人”以下五句則追憶往昔高潔的理想、遒上的意氣,其“脫手黃金一笑,霹靂應弓弦”之語魄力氣勢俱佳,直可追蹤太白,譚獻所謂“定公能為劍客飛仙之語”,此為典型例證。然而如夢初醒,少年意氣已渺焉不存,逼來眼前的倒是“游侶半生死”的現實,漫漫無窮盡的“行役”,上片結尾十字沉重不可言喻。下片接“行役”之意寫朱顏變盡,塵夢惝恍,借“一劍知己”轉入對宋璠的哀念之情。“淒絕白楊荒草,誰哭墓門田”二句反襯“小宋”生前之“風流”,絲絲縷縷的哀痛躍然紙上。同年六月二日龔自珍又專有同調詞悼念宋璠,警句如“一枝榻,一爐茗,宛當前。幾聲草草休送,萬古遂茫然”、“一掬大招淚,灑向暮雲間”,從他那“潺湲”的“大招淚”中,我們足以感知到一種摯純的情誼。

還值得指出的是,龔自珍詞不名一家,不趨附其時籠蓋詞壇的浙西、常州二派風氣,而此詞無論氣派、境界,包括遣詞造語,都反而逼似清初以魄力氣骨擅名一時的陽羨詞派領袖陳維崧。龔自珍未必有意學陳髯,但心境沉慨略似,才力亦仿佛,遂不覺異曲同工也。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初名自邏,後名自珍;始字愛吾,又字爾玉,旋改璱人,號定盦,亦作定庵、定公、定庵道人。又更名鞏祚,再更名易簡,字伯定;別署羽琌、羽琌山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1829(道光九年)進士,官至禮部主事。1839(道光十九年)辭官南下,1841年暴卒於丹陽書院。身後有詩若干卷,600餘篇,多為28歲後所作。著有《定庵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