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期病蟲

水稻穗期病蟲

穗期是葉部病害、粒部病害發生為害及其防治的關鍵時期,而多數害蟲也在這一期間發生為害。

簡介

水稻穗期病蟲草
在觀察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以適當的肥水管理為基礎,以藥劑防治作關鍵。穗期藥劑防治操作不便,應將多種病蟲害防治操作融為一起,一般每個季節最多進行3次防治操作即可。

操作

(1)加強肥水管理,提高穗期水稻抗耐病蟲害能力
早施穗肥,分期分批施用穗肥,根部施肥和葉面施肥相結合,葉面噴施肥料同施用殺菌劑、殺蟲劑相結合是穗期肥管理的關鍵技術。
在水管理方面,同水稻其他生長階段一樣,儘可能做到乾濕交替。在乾早年份,注意勿使稻田過乾;在洪澇年份,應及時排澇抗洪,確保稻田不長期淹水。田間濕度較小,各種病蟲害發生為害亦較小。
(1)適當早施藥,預防主要病害
病害防治應以預防為主,施用殺菌劑一般應在2-3次方可取得良好效果。在田間零星發病時首次施藥,然後隔10天左右再次施藥,有時再隔10天左右第3次施藥才能控制已發病田塊的病害發生。而當田間病害已大量發生時才施藥,一般防治效果較差。因此,病害防治應根據田間觀察情況,講究預防為主、講究早施藥。
具體地說,7月中下旬,是紋枯病、稻瘟病初侵染關鍵時期,一些水稻品種正值孕穗末期幼穗自旗葉中微露,所謂“破口期”,易感稻曲病,首次施藥應在這一時期。8月上中旬是紋枯病、稻瘟病易流行時期,一些品種在此期間破口,易感稻曲病,正好進行施藥。而8月中下旬是紋枯病縱向發展時期,也是稻瘟病菌侵入引起穗頸瘟的主要時期,還是白葉枯病開始流行的時期,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施藥防治,以後在白葉枯病發生重的地區,還應於9月上旬前後開施藥1次。
除適當早施藥外,為減輕勞動量,病害防治應將幾種防治藥劑混合施用。如果同時發生稻瘟病和紋枯病,一般可以結合在一起施藥;稻曲病防治適期稍有差異,但施用保護性藥劑如銅製劑,或者施用三唑酮等保護兼內吸性藥劑,可稍提前,與防治紋枯病和稻
瘟病結合進行。
應選擇廣譜性、內吸性和成效期長的藥劑防治穗期病害,或者將幾種作用原理不一致的藥劑混合在一起施用,增強藥劑對多種病害的預防作用。注意選擇晴好天氣施藥,注意用水量足夠,均勻噴施。
防治穗期病害的另一技術是輪換用藥。一般地,預防病害進行幾次,每次使用不同藥劑,能增強藥劑的防治效果。建議遼寧省防治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首次施用三唑酮為主,第2、3次可用井岡黴素、三環唑或富士一號等結合。稻曲病發生重的田塊或品種,可以銅製劑與其他防治藥劑輪流施用。未進行種子消毒的田塊,防治白葉枯病也應將代森銨和農用氯(鏈)黴素等藥劑輪流施用。
(3)適時施藥,防治主要害蟲
同病害防治相比,害蟲防治要簡單些。穗期主要害蟲有二代二化螟,造成枯鞘高峰期為8月上中旬;與此同時,稻飛虱也在這一時期爆發;8月中下旬則主要發生稻縱卷葉螟和稻蝗等。其他次要害蟲或局部重要害蟲,如稻象甲、負泥蟲在8月上中旬造成為害,可結合局部地區發生特點進行防治。害蟲防治的關鍵是選擇廣譜性、殘效期較長的藥劑。在病蟲害並發情況下,可將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在一起施藥;另外,害蟲防治大都可以結合施肥撒施藥土,以減輕勞動強度。對常年發生稻飛虱的地區,應交替套用農藥或混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同防治一代二化螟一樣,防治二代螟也可以挑治枯鞘團。
(4)主要病蟲害防治施藥混合進行
一般水稻稿期發生多種病蟲害時,預防害蟲的第2次施藥正是主要害蟲防治適期,這次藥劑防治十分關鍵。在時間上,遼寧省自南到北為8月上中旬到中下旬。現配現用,絕大多數藥劑都可以混在一起施用。這樣既兼治了病害、蟲害,又節省了時間和勞力。主要混劑有:
防治紋枯病、二化螟、稻飛虱:稻豐靈;井岡黴素加殺蟲雙(或殺蟲單);三環唑加殺蟲單(或殺蟲雙);井岡黴素(或三環吐)加敵百蟲等。
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飛虱:三環唑(或富士一號)加殺蟲單(或殺蟲雙、敵百蟲、銳勁特等)。
防治稻曲病和二化螟:銅製劑(m、酪氨銅、可殺得等)加殺蟲單(或殺蟲雙),現配現用。
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和二化螟、稻飛虱:三唑酮加殺蟲單(或殺蟲雙)。
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稻飛虱:三唑酮加撲虱靈(或吡蟲啉)。
稻縱卷葉螟和稻蝗發生較晚,可單獨防治。
總之,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高效、廣譜藥劑、配方用藥防治病蟲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