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衣

水田衣

漢族服飾。明代一種特有的女裝款式。即是用各色碎布拼接起來的服裝,俗稱“水田衣”。袈裟的別名。因用多塊長方形布片連綴而成,宛如水稻田之界畫,故名。也叫百衲衣。 唐 唐彥謙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詩:“得地又生金象界,結根仍對水田衣。”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之六:“手植松枝當麈尾,雲林居士水田衣。”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水田衣》:“釋子以袈裟為水田衣。”

歷史變遷

八七版《紅樓夢》里妙玉的水田衣八七版《紅樓夢》里妙玉的水田衣

明代流行的一種“時裝”,以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製而成,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裝織料色彩互相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也叫百衲衣。據說在唐代就有人用這種方法拼製衣服,王維詩中就有“裁衣學水田”的描述。水田衣的製作,在開始時還比較注意勻稱,各種錦緞料都事先裁成長方形,然後再有規律地編排縫製成衣。到了後來就不再那樣拘泥,織錦料子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形狀也各不相同。

到了明朝末期,奢靡頹廢之風盛行,許多貴胄人家女眷為了做一件中意別致的水田衣常不惜裁破一匹完整的錦緞,只為了一小塊衣料而已。

清 翟灝 《通俗編·服飾》:“ 王維 詩:‘乞飯從 香積 ,裁衣學水田。’時俗婦女以各色帛寸翦間雜,紩以為衣,亦謂之水田衣。”

藝術價值

不過,這種審美藝術似乎是對中國傳統“和諧”模式的一種超越,有那么一點現代主義的味道;可以以小見大地想像明末的社會開放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