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演替系列

沉水植物階段:在水深5~7m處,湖底裸地上最早出現的先鋒植物是輪藻屬的植物。 浮葉根生植物階段:隨著湖底日益變淺,浮葉根生植物開始出現,如蓮、睡蓮等。 木本植物階段:在濕生草本植物群落中,最先出現的木本植物是灌木。

水生演替系列分為以下幾個階段:自由漂浮植物階段、沉水植物階段、浮葉根生植物階段、直立水生階段、濕生草本植物階段、木本植物階段。
自由漂浮植物階段:在此階段中,植物漂浮生長,其死亡殘體將增加湖底有機質的聚積,同時湖岸雨水沖刷而帶來礦物質微粒的沉積也逐漸提高了湖底。代表植物:浮萍滿江紅及一些藻類植物。
沉水植物階段:在水深5~7m處,湖底裸地上最早出現的先鋒植物是輪藻屬的植物。輪藻屬的植物生物量相對較大,使湖底有機質沉積加快,自然對湖底的抬升作用也就更加明顯。當水深達到2~4m時,金魚藻眼子菜黑藻等高等水生植物開始出現,這些植物的生物量更大,對湖底的抬升作用也就更加明顯。
浮葉根生植物階段:隨著湖底日益變淺,浮葉根生植物開始出現,如蓮、睡蓮等。這些植物一方面生物量大,對湖底抬升作用明顯,另一方面,由於這些植物的葉片大量漂浮在水面,使得水面下光照條件很差,不利於沉水植物生長,這樣就迫使沉水植物向深水處轉移,這樣又起到了對湖底的抬升作用。
直立水生階段:浮葉根生植物使得湖底大大變淺,為直立水生植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最終直立水生植物(例如蘆葦香蒲澤瀉等)取代了浮葉根生植物。直立水生植物的根很密集,使得湖底迅速抬高,有的地方甚至形成一些浮島,原來被水淹沒的湖底開始與大氣接觸,生境開始具有陸生植物生境的特點。
濕生草本植物階段:從湖底被抬升出來的地面不僅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還含有近乎飽和的水分。喜濕植物開始定居。若此地區氣候乾燥,那么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很快旱生草類會取代濕生草類。若該地區適合森林的發展,那么,該群落會繼續向森林群落演替。
木本植物階段:在濕生草本植物群落中,最先出現的木本植物是灌木。而後隨著樹木的入侵,形成了森林,濕生生境也最終轉變為中生生境。
可以說,水生演替系列就是湖泊填平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從湖泊的周圍向湖泊中央順序發生的。因此由湖畔向湖心觀察的不同距離處,分布著演替系列中不同階段的群落環帶。在一般的湖泊中,只有在水深為5~7m處,才有較大型的水生植物生長,而在水深超過5~7m時,便是水底的原生裸地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