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犀軍

解釋:披水犀甲的水軍。 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 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

基本信息:

拼音:shuǐ xī jūn
注音:ㄕㄨㄟˇ ㄒㄧ ㄐㄩㄣ
解釋:披水犀甲的水軍。後多借指水上勁旅。

典源

《國語》卷二十〈越語上·句踐滅吳〉~637~
國之父兄請曰:「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今越國亦節矣,請報之。」句踐辭曰:「昔者之戰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與知恥?請姑無庸戰。」父兄又請曰:「越四封之內,親吾君也,猶父母也。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請復戰。」句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寡人聞古之賢君,不患其眾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今寡人將助天滅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進則思賞,退則思刑,如此則有常賞。進不用命,退則無恥,如此則有常刑。」果行,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三國吳·韋昭註:「言多也。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億有三千,所謂賢良也,若今備衛士矣。」

釋義

三國吳·韋昭註:“言多也。犀形似豕而大,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則無。億有三千,所謂賢良也,若今備衛士矣。”後因以指披水犀甲的水軍。 後多借指水上勁旅。亦省稱“ 水犀 ”。

示例

唐 杜牧 《潤州》詩之二:“ 謝朓 詩中佳麗地, 夫差 傳里水犀軍。”
瞿佑《歸田詩話·哀姑蘇》:“ 王叔閏 有詩哀之云:‘天星夜墜水犀軍,又見 吳 宮走鹿羣。’”
文廷式《過洞庭湖》詩:“借取重湖八百里,肄吾十萬水犀軍。”
蔣士超 《秋日百花洲絕句》:“欲唱橫 汾 追 漢武 ,已無十萬水犀軍。”
明 吾邱瑞 《運甓記·聞叛勤王》:“水犀十萬,人人出沒深淵。”
龔鼎孳《樟樹行》:“地近軍城耀水犀,天開阿閣巢雲鳳。”
清 梁信芳 《重陽前四日山響樓憑眺書懷》詩:“水犀豈有乘墉志,一旅西來竟問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