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是2008年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為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規劃設計叢書其中的一卷。主要內容包括水庫運用方式研究回顧、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對水庫運用的要求、小浪底水庫初期入庫水沙條件、水庫初期調水調沙減淤運用方式、水庫初期運用對下遊河道演變影響和對策、物理模型試驗、泥沙數學模型研究與套用、綜合利用淵度方式、水庫初期運用實踐和認識、相機降水沖刷運用問題等。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小浪底水庫處於控制黃河水沙的關鍵部位,其運用不僅關係著水庫本身,還關係著黃河下遊河道的治理問題。小浪底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解決了極其複雜的關鍵技術問題,研究中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科研成果,曾獲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對這些成果進行了總結提煉。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可供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水庫運行與管理及相關學科的科研、設計、生產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殛高等院校的師生閱讀、參考和使用。

編輯推薦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繼該叢書系列《樞紐規劃設計》、《工程規劃》、《水庫移民》、《引水發電建築物設計》、《機電與金屬結構設計》、《工程安全監測設計》之後的又一部小浪底工程規劃設計專著。《水庫運用方式研究與實踐》重點總結了1996年以來小浪底水庫運用方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水庫運用實踐。

目錄

總序一

總序二

總前言

前言

第一章 水庫運用方式研究回顧

第一節 多沙河流已建水庫運用方式概述

第二節 小浪底水庫運用方式研究回顧

第三節 小浪底水庫攔沙後期運用方式研究簡況

第二章 黃河下游防洪減淤對水庫運用的要求研究

第一節 下游輸沙資料的分析與處理

第二節 河道的沖淤特性

第三節 小浪底水庫運用時的河道邊界條件

第四節 防洪減淤對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的要求

第三章 小浪底水庫初期入庫水沙條件研究

第一節 近期黃河水沙變化及原因分析

第二節 水沙趨勢性和特殊水沙時段重現期研究

第三節 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黃河用水、減沙研究

第四節 小浪底水庫初期水沙條件研究

第五節 小浪底水庫初期水沙代表系列研究

第四章 小浪底水庫初期調水調沙減淤運用方式研究

第一節 水庫初期運用的特點及運用原則

第二節 水庫初期減淤運用方案研究

第五章 小浪底水庫初期運用對下遊河道演變影響和對策研究

第一節 小浪底水庫運用初期下遊河道演變趨勢研究

第二節 現狀整治工程的適應性研究

第三節 對策與措施研究

第六章 實體模型試驗研究

第一節 模型設計

第二節 模型驗證

第三節 套用研究

第七章 泥沙數學模型研究與套用

第一節 基本原理及有關問題處理

第二節 模型驗證(Ⅰ)

第三節 模型驗證(Ⅱ)

第八章 綜合利用調度方式研究

第一節 小浪底水庫初期防洪運用方式研究

第二節 水庫防凌運用方式

第三節 小浪底水電站初期發電運行方式研究

第四節 以防洪減淤為中心的綜合運用方式研究

第九章 小浪底水庫運用實踐及認識

第一節 小浪底水庫歷年運用情況

第二節 黃河三次調水調沙試驗

第三節 結語

第十章 水庫攔沙後期有關問題研究

第一節 相機降水沖刷運用問題研究

第二節 攔沙後期水庫分階段運用的必要性研究

參考文獻

序言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是“以防洪(包括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發電,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為開發目標的大型水利工程,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當時我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最大的工程項目。小浪底主體工程於1994年9月開工,2001年底按期完工。工程採用國際招標方式選擇了世界七一流的承包商,從施工管理、工程設計、移民搬遷到環境影響評價全面和國際接軌,為我國水利水電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工程建成運行5年來,在黃河下游防洪、防凌、減淤沖沙、城市供水、發電、灌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04年底,累計發電約150億kWl,。在黃河連續枯水的情況下為確保黃河不斷流提供了物質基礎。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小浪底水利樞紐成為治黃的里程碑工程。

本著建設我國一流工程的目標,我有幸參與了小浪底工程的建設管理。一流的工程首先要以一流的設計為龍頭。小浪底工程由於其獨特的水文泥沙條件、複雜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嚴格的水庫運用要求,給工程設計提出了一系列挑戰性的課題,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0的工程技術人員,經過近30年的規劃論證和10多年的方案比選,以敢於創新和科學求實的精神,在國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配合下,較滿意地解決了一個個技術難題,諸如深式進水口防泥沙淤堵、施工導流洞改建為孔板消能泄洪洞的重複利用、排沙洞後張預應力混凝土襯砌、洞室群圍岩穩定、大壩深覆蓋層基礎處理、進出口高邊坡加固、20萬移民的生產性安置等,提出了以集中布置為鮮明特點的樞紐建築物總體布置方案,同時也創造了許多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設計。小浪底工程於1999年10月蓄水運行以來,已安全正常地運行了5年,並經歷了2003年高水位的運用考驗,實踐證明,小浪底工程的設計是成功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