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業儀表自動化

水工業儀表自動化

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污水處理工藝過程最佳化控制系統

圖書信息

水工業儀表自動化水工業儀表自動化
作者:呂武軒(作者, 編者), 燕澤程(編者), 程立(編者)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0月22日)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122111852
條形碼: 9787122111852

內容簡介

《水工業儀表自動化》首先介紹了水質監測的基礎知識,詳盡介紹了各種水質監測儀器的原理、結構、使用經驗與維護要點,之後闡述了經典與現代自動控制論基礎知識、各種控制系統構成規則以及水處理典型工藝流程常用自動控制系統分析與設計要點,尤其側重介紹了在現有水處理工程中大量採用的PID控制器特性及參數整定技巧,同時介紹了近年來發展的模糊控制、神經網路控制、無模型自適應控制、智慧型控制等先進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處理工藝過程最佳化控制中的套用,為實現將水污染防治工程與設施同測控技術裝備融為一體、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兩化合一”奠定技術基礎。
《水工業儀表自動化》將水質監測儀器和自動控制理論與水處理工藝過程有機結合,有助於提高該行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目錄

第1篇 水質監測儀器及水處理工程用儀器設備
第1章 檢測技術基本知識
1.1 水處理過程中的監測儀器
1.2 檢測儀器性能與技術指標
1.3 檢測儀器的分類
1.4 檢測儀表的組成
1.5 常用檢測儀器的原理
1.5.1 電磁法
1.5.2 光學法
1.5.3 微波法
1.5.4 超聲法
第2章 線上式水質監測儀器
2.1 引言
2.1.1 概述
2.1.2 線上水質分析儀器的發展
2.1.3 線上水質分析儀器在水處理工業中的套用
2.2 線上式水質常規參數檢測儀
2.2.1 PH檢測儀
2.2.2 ORP檢測儀
2.2.3 電導率檢測儀
2.2.4 線上式溶解氧檢測儀
2.2.5 濁度/懸浮物濃度檢測儀
2.2.6 多參數水質分析儀
2.3 線上式水質分析儀
2.3.1 化學需氧量線上分析儀
2.3.2 生化需氧量線上分析儀
2.3.3 總有機碳線上分析儀
2.3.4 氨氮線上分析儀
2.3.5 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線上分析儀
2.3.6 總氮線上分析儀
2.3.7 總磷線上分析儀
2.3.8 磷酸鹽線上分析儀
2.3.9 鈉離子線上分析儀
2.3.10 線上矽分析儀
2.3.11 六價鉻線上分析儀
2.3.12 離子線上分析儀
2.3.13 余氯/總氯線上分析儀和二氧化氯線上分析儀
2.3.14 聯氨線上分析儀
2.3.15 鹼度線上分析儀
2.3.16 電極法臭氧線上分析儀
2.3.17 硬度線上分析儀
2.3.18 水中油線上分析儀
2.3.19 水質自動採樣器
2.4 水質自動監測站
2.4.1 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組成
2.4.2 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的技術要求
2.4.3 方案設計
2.4.4 數據採集?處理?控制?顯示?通訊系統
第3章 水處理工程專用儀器和設備
3.1 水處理工程專用儀器
3.1.1 液位(水位)測量儀表
3.1.2 流速/流量測量儀表
3.1.3 流動電流檢測器
3.1.4 污泥界面儀
3.1.5 污染指數SDI測試儀
3.1.6 螢光示蹤劑濃度監測儀
3.1.7 沉降速度?上清液濁度檢測器
3.2 執行機構
3.2.1 計量泵
3.2.2 蠕動泵
第2篇 自動控制系統及其在水處理典型工藝中的套用
第4章 自動控制系統基本知識
4.1 概述
4.2 基本知識
4.2.1 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
4.2.2 反饋控制系統的分類
4.2.3 反饋控制系統性能評價
4.2.4 微分方程
4.2.5 傳遞函式
4.2.6 頻率特性
4.2.7 單位階躍回響
4.3 穩定性
4.3.1 定義
4.3.2 判定方法
4.3.3 穩定性判據
4.3.4 穩定餘量
4.3.5 穩態偏差
4.4 動態品質分析
4.4.1 品質指標
4.4.2 分析方法
4.5 系統的校正
4.5.1 串聯校正
4.5.2 局部反饋校正
第5章 自動控制系統
5.1 概述
5.2 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
5.3 自動控制系統的品質評價
5.3.1 靜態特性與動態特性
5.3.2 自動控制系統的過渡過程和品質指標
5.4 控制對象的數學模型
5.4.1 靜態(或穩態)數學模型
5.4.2 動態數學模型
5.4.3 軟測量技術及軟測量模型
5.5 控制器的控制規律
5.5.1 開關式控制
5.5.2 比例(P)控制
5.5.3 積分(I)作用和比例+稱分(PI)控制
5.5.4 微分(D)作用和比例+徽分(PD)控制
5.5.5 比例+積分+微分(PID)控制
5.5.6 離散比例積分微分控制
5.6 控制器參數的經驗整定
5.6.1 PID控制系統動態品質評價
5.6.2 PID控制器參數整定
5.7 PID性能改善
5.7.1 概述
5.7.2 自整定或自調諧
5.8 常規控制系統
5.8.1 簡單控制系統
5.8.2 複雜控制系統
5.9 先進控制
5.9.1 概述
5.9.2 預測控制
5.9.3 推斷控制
5.9.4 雙重控制
5.9.5 解耦控制
5.9.6 自適應控制
5.9.7 滯後補償控制
5.9.8 智慧型控制
5.10 其他類型控制模式
5.10.1 無模型自適應控制技術
5.10.2 通用模型控制
5.10.3 內模控制
5.10.4 模型差動極值調節系統
第6章 水處理單元操作自動化
6.1 概述
6.2 pH控制
6.2.1 概述
6.2.2 工業廢水中和處理過程pH模糊控制
6.2.3 污水處理中和反應過程pH控制
6.2.4 濕法煙氣脫硫裝置中的pH控制
6.2.5 陰陽床再生污水pH控制
6.2.6 乙烯裝置急冷水pH先進控制
6.2.7 油田污水處理pH模糊控制
6.2.8 酸性工業廢水中和處理pH控制
6.2.9 工業廢水電絮凝一體化裝置pH控制
6.3 ORP控制
6.3.1 ORP控制SBR曝氣風量
6.3.2 泳池水處理自動加藥
6.3.3 含氰、鉻電鍍廢水處理ORP控制
6.4 電導率(電阻率)控制
6.4.1 循環冷卻水水質監測與濃縮倍數自動保持系統
6.4.2 鍋爐供水化學淨化過程極值控制
6.5 混凝投藥控制技術及套用
6.5.1 現有技術
6.5.2 定量分析絮體形狀及混凝劑加注量自動調節
6.5.3 沉降速度?澄清液濁度檢測器與絮凝劑最佳化投加系統
6.5.4 絮凝劑投加量最佳控制
6.6 溶解氧自動控制系統
6.6.1 鍋爐供水除氧劑自動投加與溶解氧控制系統
6.6.2 曝氣過程溶解氧自動控制系統
6.7 循環冷卻水自動加藥系統
6.7.1 概述
6.7.2 空調循環冷卻水系統平衡計算
6.7.3 循環冷卻水質測控技術要求
6.7.4 循環冷卻水系統現行水質測控方案比較
6.7.5 中央空調循環冷卻水水質測控成套設備
6.7.6 工業循環冷卻水水質測控系統
6.8 次氯酸鈉/二氧化氯自動加藥及余氯控制
6.8.1 次氯酸鈉消毒
6.8.2 二氧化氯消毒
6.8.3 常用加藥方式
6.8.4 自動加藥套用實例
6.9 鍋爐爐水協調磷酸鹽?pH值控制
6.9.1 工藝要求
6.9.2 數學模型
6.9.3 投加藥劑原則
6.9.4 自動加藥方案
6.10 多參數控制及先進控制
6.10.1 廢水處理工藝過程神經網路智慧型控制
6.10.2 生物電極脫氮工藝模糊控制
6.10.3 用化學法強化生物除磷的最佳化控制
6.10.4 氨氮與硝酸鹽氮控制
6.10.5 由磷酸鹽和總磷分析儀構成的最佳化控制系統
6.10.6 污泥齡自動控制系統
6.10.7 污泥回流控制
6.10.8 分段曝氣溶解氧控制
6.10.9 碳源投加控制
6.11 反滲透裝置控制
6.11.1 概述
6.11.2 反滲透電控系統技術要求
6.12 PLC、DCS、FCS、SCADA、WSN
6.12.1 PLC、DCS、FCS
6.12.2 SCADA
6.12.3 現場匯流排在污水處理廠控制系統中的套用
6.12.4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現狀與趨勢
第3篇 工程套用
第7章 污水處理工藝過程最佳化控制系統
7.1 污水處理過程建模
7.1.1 基於機理模型的出水水質指標
7.1.2 基於軟測量模型的出水水質指標
7.1.3 入水水量及水質預測模型
7.2 污水處理過程最佳化控制
7.2.1 入水流量最佳化控制
7.2.2 溶解氧濃度最佳化控制
7.2.3 溶解氧仿人智慧型控制套用
7.2.4 污泥濃度迴路控制
7.3 污水處理過程異常工況診斷
7.3.1 污泥膨脹預測
7.3.2 工業毒水診斷
第8章 水工業儀表自動化技術發展趨勢
8.1 污水處理廠綜合自動化系統
8.1.1 城市污水處理廠存在的問題
8.1.2 綜合自動化系統的體系結構
8.1.3 綜合自動化系統功能描述
8.2 無線技術在污水處理行業的套用
8.2.1 污水處理廠有線通訊方式存在的問題
8.2.2 無線技術在污水處理廠的套用
8.2.3 無線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的套用
8.3 污水處理過程故障診斷
8.3.1 故障診斷技術套用的必要性
8.3.2 故障診斷技術簡介
8.3.3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故障診斷方法
8.3.4 故障診斷專家系統
8.4 智慧型儀表在污水處理廠的套用
8.4.1 智慧型儀表的特點
8.4.2 智慧型儀表的結構
8.4.3 智慧型儀表的發展趨勢
8.4.4 智慧型儀表在污水處理廠的使用
附錄 部分線上式水質監測儀器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