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島之陣

對於賴尚而言,探題勢力的崩潰是自己的夢想有機會變成現實,以九州新的武家方的面目出現,擊敗菊池軍為首的征西府勢力,奪取九州的霸權,使幕府默認九州的事實,實現少貳一直以來的夢想,再次成為九州的最高權力者。 築後川之戰以後南朝征西府的勢力達到頂峰,南軍占據太宰府,在肥前、筑前四出打擊少貳氏,並將賴尚苦心經營的本領筑前置於南朝的控制下。 水島事件的陰魂也時時困擾著了俊,在細川賴之下台後,大內義弘聯合一直懷有戒心的九州守護大名(大友氏)進讒幕府,③了俊的九州探題時代就結。

水島之陣 序言
大內史寫到義弘時代的時候,有點厭倦這種通史的行文結構,當然所涉及的眾多資料也遠遠超過頭三章的份量,懶惰的我不免對寫短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史也許應該就此終結,最後以成規模的短篇拼湊起大內新的篇章。擬定兩個題目供選擇,築後川之戰和水島事變,前者和大內的關係不大,雖然被菊池武光傳奇一般的征戰史所吸引,但是考慮到可能完全成為歌頌菊池武光的專題,同時從時間段上考慮也是歸入已經結稿的弘世時代所以忍痛捨棄啦;而水島事件是應安年間影響北九州政治變化的重大歷史事件,到底對大內家有什麼影響呢,簡而言之,就是大內家從此可以自由進出北九州的門戶。南北朝的每一次變局總是牽扯著複雜的利益關係,那么水島事件真正的受益者是誰呢?真相只有一個……
第一章
"九州之瘤"這個詞是足利幕府方面詢問水島事變原委時,了俊在呈文中用來形容少貳氏的詞語。它真實地反應出足利幕府歷任九州探題對北九州豪強少貳氏桀傲不馴的無奈和憤怒,這也是針對少弐氏(賴尚、冬資兩代)在進入南北朝對峙以來強烈的反探題情緒而發出的感慨,首任一色范氏,次任斯波氏經、再任涉川義行都因為沒有得到少弐氏有效的支持而功敗垂成。
武藤少弐氏:藤原秀鄉後人,初代武藤資賴為平知盛的家人,一之谷合戰後投入源氏。平家滅亡後,天野遠景出任鎮西奉行,但治理九州不力,在文人官僚中原親能的推薦下,資賴登上了歷史舞台,接替天野遠景出任鎮西奉行,同時兼任公家的太宰少貳一職併兼任築後、筑前、豐前、肥前、對馬、壹歧四國兩島守護之職,與同為御家人的東九州大友氏、南九州島津氏並?quot;九州三人眾" ,但其擁有對九州全境的地頭、御家人訴訟的裁決權和對全九州軍事力量動員指揮的特殊許可權,同時幕府所賜與的對外貿易管理和交涉的權利,使少弐氏擁有大友、島津所無法比擬的強大經濟和政治基礎,儼然是整個九州的實際統治者。
少貳氏在九州所具有的至高無上地位和獨一無二的權利在文永、弘安兩次抵抗蒙古入侵的戰爭後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戰爭期間鎌倉幕府首先剝奪了少貳氏九州地區訴訟的訴訟裁判權,由六波羅探題所設立的特殊合議機構受理,到了安達盛宗得勢的時代,改由鎮西談議所負責,以少貳、大友、安達三方以合議的方式來裁判訴訟。霜月騷亂以後的永仁元年,鎌倉幕府以北條兼時、時家西下,在博多設立鎮西探題府,以北條一門眾總攬九州的政務軍權。至北條實政時,探題府簽署所裁許狀上的署名僅有探題一人,少貳氏政治上所享有的特殊權利被清除一空,同時鎌倉方面以備戰蒙古再次入侵的理由,將北條一族分別派往築後、豐前、肥前、肥後、日向、大隅諸國擔任守護。不僅僅是少弐,連大友、島津的勢力都受到很大削弱,這使三家在元弘之亂時群起討伐鎮西探題北條氏。
南北朝大動亂下背景下的少貳氏出了位梟雄般的人物,即六代家督少貳賴尚。為了恢復少貳氏曾經擁有的九州總管者無上榮光的地位和權利,少貳賴尚歸附尊氏武家政權之下,意圖以武勛來實現少弐氏的夢想。逆轉整個九州局勢的多多良川大戰中,在賴尚的建議下,尊氏的的中心突破戰術取得成功,贏得了難以置信的以少勝多的輝煌勝利;西進京都的進程中,賴尚領2000軍擔任先鋒,在決定天下命運的湊川大戰中為足利家浴血奮戰。
但是無數的功勳戰績和與尊氏、直義兩兄弟建立的親密關係沒有換來夢想的實現,與賴尚的願望相逆的是尊氏任命一色范氏為九州探題(擁有統轄九州所有幕府軍事力量的權利),並接任肥前國守護,以足利幕府的意圖來看是希望通過探題權利的逐步加強完善建立穩固和持久的九州統治體系,並同時保持名義上的九州幕府總管者(太宰少貳)和探題的和平相處,但是幕府方面的意圖和少貳的願望不可避免的強烈衝突著,少弐貳氏隨之也就表現出強烈的反探題態勢。
從整個九州來看,"探題"一詞對於大友、島津等諸多九州豪族來說自鎌倉期以來都是"惡代官"的代名詞,而足利幕府出於重新建立武家政權的需要必須違背九州眾多地方勢力的願望設立探題,以期建立完善的武家政權,九州自古以來就以中央政權權利鬥爭中失敗者的左遷之地而著稱於世,遠點說著名者如菅原道真、藤原廣嗣、吉備真備,南北朝期尊氏也是畿內受挫,轉而西下九州,基於此種思想中世以前的太宰府,鎌倉時代的鎮西、九州奉行的中央委派官員均以如何返回中央為首要目標,反而對治理地的九州漠不關心;另一方面由於九州在對外交流上的特殊地理位置,歷代政權都以大員鎮於九國二島之地,當然所授大員還是東來的中央官員,九州本地官員被視為"田舎者"。長久以來九州政治地位的低下使九州本土之眾暗藏了強烈的對中央政權滲透九州的排斥和反抗意識。則九州的諸豪強表現出很強的地區獨立性,反對中央下派官員管理的情緒強烈,兩者之間矛盾在南北朝大動亂的歷史背景下凸現出來,成為九州長久動亂的根源。
觀應年間,足利尊氏、直義兩兄弟爭權;直冬(直義養子、尊氏庶長子)西下九州尋求地方守護勢力的支持。在對探題一色氏強烈的反抗情緒支配下,少貳賴尚決心支持直冬討伐探題方。一時間北九州呈現公方、探題方、佐殿方(直冬)三家鼎立的局面。先筑前國席田郡月隈合戰,佐殿方大破探題方;公方、探題方聯合太宰府攻略,直冬向長門退去。後公方聯合少貳賴尚在針摺原擊敗探題方,迫使范氏逃往長門。
對於賴尚而言,探題勢力的崩潰是自己的夢想有機會變成現實,以九州新的武家方的面目出現,擊敗菊池軍為首的征西府勢力,奪取九州的霸權,使幕府默認九州的事實,實現少貳一直以來的夢想,再次成為九州的最高權力者。正平十四年少弐賴尚聯合大友盡起領內之軍六萬餘眾在築後川(大保原)迎戰菊池武光率領的南軍,這是場九州南北軍傾進全力的角逐,讓少弐氏心碎的是,不敗的名將武光重創了少貳大友聯軍,賴尚的九州統一之夢毀於一旦。
築後川之戰以後南朝征西府的勢力達到頂峰,南軍占據太宰府,在肥前、筑前四出打擊少貳氏,並將賴尚苦心經營的本領筑前置於南朝的控制下。為了延續本家的命脈,賴尚之子賴澄投入南軍懷抱,另一子冬資則繼承本家家業繼續留在武家方陣營。
征西府咄咄逼人的氣勢,也迫使少弐和幕府方面再度聯手,長者原大戰期間新任探題斯波氏經之子斯波松王丸和少弐冬資聯手出擊,然而賴尚面臨的依舊是慘不忍睹的敗局,這一戰菊池武光再次重創了少貳軍,五年後失意的賴尚退隱,冬資繼承家業。斯波氏經被迫逃往防長,幕府引原南朝方的大內弘世進軍北九州以圖改變頹勢,但在豐前再次遭受失敗,斯波氏經離職返回京都。而繼任者涉川義行的碌碌無為使幕府不得不派出最後的王牌今川了俊。
第二章
今川氏乃足利氏的同族支流,了俊(俗名貞世)出任鎮西管領(九州探題)①前就任引付眾頭人之一,乃是"引付五方"之一。幕府方面,貞治六年(正平二十二 1366)到康曆元年(1379)之間的十二年間由細川賴之出任管領,其上台後大力改革首先將幕府的軍事指揮系統由將軍-侍所-守護模式向將軍-管領-守護模式轉化,使管領擁有強大的軍事基礎;另一方面頒布"應安半濟制"確立了幕府的基本土地政策,並確立了諸如幕府催微權,課稅權等制度,大大加強了幕府的權利基礎,也同時正式確立了幕府的管領總領制。
在強力管領細川賴之的推薦和支持下,了俊針對前幾任探題得失,進行了充分準備,在戰略上拋棄以前單純依靠九州武家勢力進行的代理人戰爭模式,充分動員中國和西國的御家人參戰,並組建自己的直屬軍團,並同時出任安芸,備後兩國守護,以其做為兵站基地。而在九州方面堅決依靠忠於幕府的大友氏為首的豐前豐後御家人;西國和中國方面則有防長石三國守護的大內氏為統帥,督領諸如石見的周布土心、備後的山內通志、安芸的毛利元春、吉河經過、長井貞弘等豪族;充分發動中國和西國地頭御家人的動員力,是了俊能保證軍隊力量的穩定強大,也可減少了諸如象大守護背離帶來的惡劣影響,此類做法也是義滿時代奉公眾體制的雛形,更是大內教弘-政弘時代九州軍事入侵時代動員模式的簡化版。
應安四年(1371)了俊兵分三路,一路其弟仲秋入肥前聯絡松浦黨,集合西肥前勢力;一路由其子義范(貞臣)進入豐後匯合大友氏,而自己則和大內義弘統帥主力由防長進入豐前,分別從西,東,北三面進攻征西府的所在地筑前太宰府。應安五年(1372)二月三軍匯於筑前,十二日南朝經營九州的中心征西府所在地----太宰府陷落,標誌著征西府十二年輝煌歷史的終結。隨後展開的是為期兩年之久的高良山之戰,應安六年二月菊池武政、武安反突擊,在築後川戰敗;同年相良氏轉入武家方並匯合薩摩的樺山資久侵入菊池薩摩和肥後的根據地;主力則在肥前建立前進基地,積蓄力量準備對築後、肥後展開更大規模的進攻。應安七年豐前的武家方守護宇都宮氏平定了領內的南軍勢力,而豐後方面大友家也清除了族內的親南朝勢力②,了俊與西國大後方的後勤補給線則就此暢通無阻。南朝方面1373年11月征西府的棟樑-武光去世,次年五月繼任的菊池武政也病死,十二歲的賀賀丸(武朝)被推到前台,南軍的士氣就此一落千丈,其前景也日漸暗淡。十月,北軍發動總攻,菊池本領的北面屏障高良山陷落,兩軍的戰場轉入菊池的大本營肥後。
了俊一邊通過阿蘇惟村向菊池賀賀丸展開政治誘降攻勢,與此同時也加大軍事力度,應安七年十一月以今川義范為先鋒進入肥後,對菊池氏加強武力壓迫。次年三月長井貞弘所統帥的中國並組成的前進軍團經肥後山鹿進抵鹿本郡日岡和菊池大軍對峙;五月菊池賀賀丸回文正式拒絕了俊的要求,堅定在站在南朝一方。隨後了俊展開攻勢,圍繞菊池本城隅部城的攻防戰就此拉開帷幕。南軍集中兵力,依託以隅部城為中心沿菊池川和木野川構築了十八外城群寨防禦體系,且在外圍以大型要塞水島陣為支點背靠木野川鞏衛整個菊池防禦體系,與屯駐日岡的了俊軍對峙。在肥後的豪族勢力中只有南肥後的相良氏比較堅定的站在了俊一方,其他以阿蘇勢氏首的眾多豪族的態度都很不明朗,而阿蘇氏本身和南朝的關係更是糾纏不清。
但是這一切無法抵消了俊已然建立起來的軍事優勢,當時的菊池軍其實是處於北軍的環行包圍壓迫中,無論肥後的諸豪族和菊池氏多么親近,均不會冒然賭上全族的命運和了俊的大軍抗衡,菊池的防禦戰可以說是死戰。面對即將到來的全面勝利,了俊所思索的不僅僅是如何進行接下來的戰役行動,也要考慮戰後整個九州的政治面貌和統治結構,前幾任所面對的九州大守護的桀傲不馴和幕府統治基礎脆弱的問題也是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的戰役行動是以整個菊池防禦系統外圍的支點-水島要塞展開,攻克水島,等於奪取橫渡木野川進軍隅部城的鑰匙。在戰役準備的過程中,了俊向號稱"九州三人眾"的少貳、島津、大友三大守護髮出了求援信息,希望三家參預水島之戰,了俊此舉也許不是想借用三家的武力解決南南軍,而更多的是向一直表現出很強地方獨立性格的九州大守護們(主要針對少貳)炫耀軍事實力,當然也拉攏的意思,讓三家分享最後的勝利,其實惠不言而喻,以壓拉結合的方式以尋求九州戰後穩定的政治局面,但是對於前幾任探題失敗付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少貳氏該如何處理呢?繼續默許少貳在北九州的半獨立傲慢姿態嗎?
最先到來的是和幕府保持親密關係的大友親世;隨後而來的是島津經久,也是最積極的一個人,其不但先行向幕府提出為已效命於了俊的一族山田忠經、樺山資久所領安堵的要求。而且力勸猶豫不決的少貳家主冬資前來,其對了俊所將帶來的新時代充滿希望!這裡還要轉回來說說少弐,讓冬資猶豫的原因是什麼呢?
讓我們看看冬資一代和了俊的衝突和矛盾吧。首先要說明的是筑前是少貳氏立足的根本就如同大內的防長,大友的豐後。雖然在征西府鼎盛的時代,遭受了南軍的侵入,但是依靠在筑前擁有大量少貳分家出身的地頭的支持,少貳氏在筑前一直暗藏很強大的勢力。進入了俊的九州探題時代後,南軍的勢力被逐漸驅逐出筑前,少貳氏迫不得已的開始恢復舊領和了新領土的擴展過程,而這趨勢被了俊克意所遏制,舉筑前宗像社領變遷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宗像西鄉自冬資祖輩以來一直作為少貳本宗的領地,由於少貳一直兼任身任筑前守護,為少貳氏控制宗像社領創造了很大的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少貳資賴子為賴(法名覺然)以宗像社家氏之妻宋人張氏養子的名分將稻本、須惠、土穴三村的實際控制權奪取到手,同時只繼承地頭虛職的張氏子息氏從實際的權利中心排除出去,並在南北朝時代開始逐漸想在地領土的方向進化。冬資則利用少貳一族在宗像社領內逐漸形成強大的在地領主勢力的背景下,進一步蠶食寺領和社領,應安六年(1373)宗像大宮司氏俊就冬資侵占平等寺所屬土地的事件想九州探題了俊提出訴訟;了俊為了貫徹執行墓府方面的社領保護政策,強行制止了冬資的行為。作為處於守護大名成長時期的少貳來說,了俊的存在是對少貳氏領土的擴大的巨大障礙,冬資更視其為威脅自己存在的"邪魔"。同時在肥前和豐前,少弐冬資也在穩固領地,充實守護的權利,了俊出於限制大守護勢力發展的考慮,將從南朝奪取的原屬於少弐的土地置於新的肥前和豐前武家守護管理下,如豐前的宇都宮經景,這是少弐氏和了俊的矛盾重新激化起來,有如賴尚和前幾任九州探題之間複雜混亂的衝突一樣。更加讓了俊無法釋懷的是冬資弟賴澄的動向,少貳賴澄一生始終從屬南朝方活動,雖然有如九州眾多家族由於惣庶矛盾或僅僅為了保證家族的延續而從屬宮武雙方的現象很是普及,但是做為探題方最為頭疼的少貳氏的這種動向就讓了俊久久不能釋懷。
應安八年八月二十六日,了俊在自己營中設宴招待少貳冬資,了俊居上座、仲秋、氏兼、義范、貞兼、滿范等今川一族、毛利元春、吉川經見、周布士心、長井貞廣等中國武將、大友親世、島津氏久、阿蘇惟村、宇都宮經景、田原氏能、相良前賴,宗像大宮司等九州武將列席陪同。酒宴進攻過程中,了俊家臣山內通忠突然上前將冬資按倒,了俊弟則持刀當場將冬資刺殺,了俊當場宣布冬資內通南朝,有不二之心,理當誅殺。(《山田聖榮自記》)隨後力勸冬資前來的島津氏久丟下句"九州三人眾は、面目を失った",毅然憤憤不平的率軍返回領國,頓覺不妥的了俊忙授予氏久為築後守護之職,意圖挽回島津家的背離(《島津家文書》);另一方面了俊為了防止大友氏也步島津後塵背離而去,九月二日將豐前國內諸所的地頭職任免權交與大友親世,親世也暫時以示中立,表示接受安撫。而島津家卻無可挽回的背離了俊而去,並成為了俊九州經營戰略的最大也是最頑強的抵抗者,了俊的九州經營遭受巨大挫折,南軍也同時絕處逢生。
水島事件後,利用了俊的孤立狀況,南軍奮起反擊,八月末築後的南軍紛紛起事,山崎一戰了俊手下大將長井貞廣、宇都宮經景、日田詮永戰死;至此水島前線的局勢已經完全逆轉,了俊向肥前全軍撤退,其九州整體戰略也被迫重新調整。
第三章
我們先不直接談水島事件給整個九州歷史帶來的影響,先來看看了俊在北九州方向上政策的變化,冬資的被殺,使稱雄北九州數國的望族少貳氏勢力大為衰減,探題的勢力得以在北九州擴展:永和元年九月筑前志麻郡志登社地頭詫磨滿親受探題了俊之命接管鄰近的原田莊,並管理莊園事務、兵士糧食的動員調動,實際上兼任了原田莊地頭之職,而原田莊為少貳氏本宗的主要世襲領地(《詫磨文書》載);這說明在冬資被殺事件以後,了俊馬上著手以幕府的名義對少貳所屬領土涉及的闕所地的再分配,領地內糧食的徵收諸多領內的內政權利進行有效分配管理,進一步有效的擴充了探題方在筑前的權利。永和二年(1376)正月,了俊集合大友、大內兩軍圍攻冬資弟賴澄所據守的筑前太宰府附近的有智山城,大破之。(《歷代鎮西要略》卷四載)賴澄前面已經說明是屬於南朝方的太宰少貳,筑前守護;冬資死後繼任少貳家物領,賴澄的敗北也是了俊得以憑藉軍事實力將少貳家在筑前的勢力一掃而空。少貳氏被迫想肥後轉進。至德四年(1387)了俊啟用原少貳氏的被官宗氏出任筑前守護代來管理筑前國務,同年九月了俊已然發出少貳一族的向背無傷大局的豪言(《阿蘇文書》載),證明經過了俊在軍事和政治的雙重打擊,少貳在北九州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十月政策發生變化的幕府讓少貳貞賴(賴澄子)還補筑前守護一職,但是此時少貳又能逆轉什麼呢?了俊可以說達到了平定北九州的戰略目的。
而在南九州方面幕府的形勢急劇惡化,了俊誘殺少貳冬資最大的代價就是島津的反目,了俊此舉動解決歷代探題九州經營的最大問題少貳氏,更加強化了探題的權利,這是對九州統一戰略有利的一面,但在沒有探明九州諸大豪族的意向下,操之過急的行動,使自己的迴旋空間驟然降低,九州的政治形勢產生激盪反覆,使南軍坐收魚翁之利。為了展開新的南九州攻略計畫,了俊向幕府提出了增派援軍的要求,而幕府指派的後援大軍正是防長大內氏,大內義弘第二次進軍九州,標誌著防長大內氏經營九州的開始。
冬資被殺後,了俊從世襲太宰少貳一職的武藤少貳氏手裡將對外交涉的權利奪取過來,隨著南軍的節節敗退,了俊也逐漸以鎮壓,安撫結合的手段肅清九州的倭寇,而逐漸正常化的日朝關係也是日朝之間正式的官方貿易成為可能,堪合貿易開始走上了正軌。巨大的貿易利益誘惑的不僅僅是三代將軍義滿,也同時強烈刺激著梟雄大內義弘暗伏的野心,了俊的存在也成為大內氏進一步強大的障礙。水島事件的陰魂也時時困擾著了俊,在細川賴之下台後,大內義弘聯合一直懷有戒心的九州守護大名(大友氏)進讒幕府,③了俊的九州探題時代就結。
少弐在失去筑前(本領)和海外交涉權(貿易利潤)後,不可逆轉的走上了下坡路,而和探題一方宿命的對抗則做為致命傷,讓大內氏緊緊揪住不放,大內和少貳百多年的征戰史也逐漸拉開帷幕。
水島事件的真正受益者是誰呢?南軍?了俊?還是姍姍來遲的大內氏呢?無論如何九州的歷史又拉開了新的一頁。
參考書目:
《武藤少弐興亡史》 渡邊文吉 海鳥社
《今川了俊 》 川添昭二 吉川弘文
《太宰府戰國史》 吉永正春 海鳥社
《福岡縣の歷史》 飯田久雄、平野邦雄 山川出版社
《日本の歷史6(中世2)》 岩波書店
《九州中世史研究-大內氏の筑前支配》 佐伯弘次 文獻出版
《菊池三代》 杉本尚雄 吉川弘文
①九州探題:一色范氏,斯波氏經、渋川義行三探題時以"鎮西探題"、"鎮西管領"、"鎮西大將軍"稱呼,至今川了俊時代正式稱呼為"九州探題"。
②指大友親世和大友氏繼之爭
③"前略,吾已聞今川了俊殿上洛之事,喜悅至極。如君所知,遣大將(今川滿范)以輔討滅企圖背叛此一家(島津家)之三國(薩摩、大隅、日向)兇徒(反島津的士豪等一揆)等事,吾苦思不得御意之要領…中略…自右大將賴朝公以來,九州三人親昵無間。然少貳冬資於水島被討,少貳一門故有怨言,吾家之面目亦為之薄也。(了俊)背上意上洛之事,實為吾之本望也。…下略
八月二十三日 前上總介伊久 謹上大友殿
(《薩藩舊記》島津伊久書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