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蝦王

水墨蝦王

欣賞伍建豐的作品,他筆下的蝦清澈透明,或怡然自得,淡泊超脫;或粗狂潑辣、威猛異常。 他深諳中國繪畫藝術的真諦,在創作上他博採眾長、潛心研究、虛心求教。 為掌握蝦的習性和特點,他無數次的進入賣蝦市場仔細觀察蝦的動態。

伍建豐,號:人一,齋名:蝦譜堂。湖南新化人,1955年生於南京,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高級書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在南京享有"金陵蝦王"之雅號。
伍建豐自幼酷愛書畫藝術,1979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師承國畫大師陳大羽先生,學習寫意花鳥畫,尤其特別痴迷於畫蝦。經過幾十餘載的艱苦探索和耕耘,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作品一直被海內外知名人士所青睞並收藏,在全國及國際數次書畫大賽中多次獲金獎,並載入《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世界當代署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受到了著名書畫大師陳大羽、武中奇、黃養輝先生"筆耕藝精"、"金陵奇葩"、"筆下春風"的題跋。
家伍建豐的水墨畫蝦是在前輩白石先生的基礎上,取之長處,補己之短,力求突破創新,尤為墨色層次的變化和彈跳八方的動感,其表現在它的一對伸曲的手臂鉗爪。蝦是很有靈性的動物,也有喜怒哀樂。在多年養蝦的過程中,它的生活習性和千姿百態全部都銘刻在我的腦海中,所以在創作之前要意在筆先,力求形神兼備,不但在形態上要有正、側、俯、仰。墨色上也要有乾、濕、濃、淡。突出體現利用透視學的原理,使人觀之有前後深遠的效果和水墨透明的視覺。蝦的六根須最為關鍵重要,他是反映一個畫家一生的線條功夫,也是反映蝦的精、氣、神所在,這源於我多年的氣功修煉,所以在創作前意在筆先,將全身的精、氣、神慣於臂腕,聚於筆端,輕重、提按、頓挫,一氣呵成,使線條既有柔中帶剛又頗具彈性感。在經營布局上,切忌要密的地方就要密不透風,疏的地方則疏能跑馬,以自己的文學修養,根據作品的意境自賦詩詞,使詩與畫的內容更貼切而豐富多彩,再蓋上自己的篆刻印章使之以詩、書、畫、印,以文人畫的面貌展現於世人。從而達到使人耳目一新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個性風格。
伍建豐在潛心探究白石老人早、中、晚期畫蝦技法的基礎上,對用筆、用墨、造型、氣韻進行全新的嘗試,抓住蝦跳躍鱉舞的瞬間,使蝦的形象更通透、更硬朗、更富有張力。他筆下的蝦有“春喜小荷露尖角,夏樂白波不染泥,秋戲蓮子逍遙遊,冬居藕屋靜遠極”這樣的生活習性,也有“柔須多蜷讓魚鱉,剛鱉少舞敬天敵”的遊戲情趣。正可謂古有老莊知魚樂,今有老伍識蝦趣。著眼於他的蝦畫,不同姿態的蝦向我們爭奇鬥豔,呼之欲出,讓我們流連忘返,久久不能釋懷……
“栩栩如生,神韻充盈,用淡墨擲筆,繪成軀體,浸潤之色,更顯蝦體晶瑩剔透之感,筆筆傳神,顯示了畫家伍建豐高妙的功力”。
欣賞伍建豐的作品,他筆下的蝦清澈透明,或怡然自得,淡泊超脫;或粗狂潑辣、威猛異常。那揮舞的兩隻大螯更是將蝦勇敢無畏的一面展示得淋漓盡致。中國藝術追求“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以求達到人與自然的完美和諧。
他深諳中國繪畫藝術的真諦,在創作上他博採眾長、潛心研究、虛心求教。在繼承前人畫蝦技法和精髓的同時,還注重自身風格的探討和錘鍊。為掌握蝦的習性和特點,他無數次的進入賣蝦市場仔細觀察蝦的動態。別人買蝦是為了品嘗美味,而他買蝦是為了觀察研究。每買回活蝦,他都會先放在畫案旁邊觀察,細心體味蝦的每一點細小變化。
伍建豐水墨蝦畫作品伍建豐水墨蝦畫作品
伍建豐近期畫作伍建豐近期畫作
伍建豐作品伍建豐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