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重觀瀑布

《水仙子·重觀瀑布》是喬吉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首小令想像豐富,境界開闊,即景抒情,移情於景,奇思妙想,連用一系列的比喻,自遠而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勝景。

概述

名稱
名稱: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作者
作者:喬吉
簡介
喬吉
(1280-1345),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寓居杭州。落魄江湖四十年,至正五年(1345)病卒於家。著雜劇十一種,現存《揚州夢》、《兩世姻緣》、《金錢記》三種。散曲有《夢符小令》一卷。散曲多嘯傲山水,風格清麗,樸質通俗,兼有典雅。其雜劇、散曲在元曲作家中皆居前列。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字: 元曲
欄目關鍵字: 元曲三百首
體裁: 散曲
年代: 元內容介紹
原文
原文
[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喬吉
天機織罷月梭閒,石壁高垂雪練寒①。
冰絲帶雨懸霄漢②,幾千年曬未乾。
露華涼人怯衣單。
似白虹飢澗③,玉龍下山④,晴雪飛灘⑤。

注釋

注釋
[注釋]
①雪練:像雪一樣潔白的絹。
②霄漢:此指天空。
③意為像白虹吞飲澗水一樣。
④喻瀑布從山頂奔流而下,如玉龍下山一般。
⑤意為瀑布濺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樣,落在沙灘上。

翻譯

天上的織機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綢絹從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來,寒光閃閃,瀑布的形象既雄壯,又飄逸。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細細望去,卻可以析成一縷縷帶雨的冰絲,懸掛在天地之間。幾千年也沒有曬乾。靠近瀑布飛流的石壁,來到清溪汩流的灘頭,感到飛沫飄落在身上,如天降甘露,感到寒氣逼人而覺得衣服太單薄了。同時,看到陽光照耀下的幾千年不停息地飛瀉而下的瀑布,不禁對永恆的大自然肅然起敬。


賞析

賞析
[賞析]
《重觀瀑布》即景抒情,移情與景,連用一系列的比喻,渲染出瀑布的聲勢。將景人格化:那瀑布的雄偉壯麗與人的博大精神、堅定意志二者相得益彰。此曲想像奇特,語言通俗流暢,讀之令人心曠神怡,如入其境,親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壯美。
喬吉遊覽樂清(今屬浙江),作《水仙子·樂清白鶴寺瀑布》:“紫蕭聲入九華天,翠壁花飛雙玉泉。瑤台鶴去人曾見,煉白雲丹灶邊。問山靈今夕何年?龍鬚水殊砂膩,虎睛丸金汞圓。海上尋仙。”對瀑布本身著筆不多,意猶未盡,於是有了這首續作。
起首兩句,從意義上說是流水對,即出句與對句連續在一起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天上的織機停止了工作,一匹雪白的綢絹從危立的石壁上方高垂下來,寒光閃閃,瀑布的形象既雄壯,又飄逸。“天機”、“月梭”、“石壁高垂”,無不形象恢弘,這就自然而然使人懾服於這條“雪練”的氣勢,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雪練”不僅氣勢雄壯,而且構造奇特。原來它粗看是一匹整幅,細細望去,卻可以析成一縷縷帶雨的冰絲。元人伊世珍《嫏嬛記》載,南朝沈約曾遇見一名奇異的女子,能將雨絲繅絲織布,稱為“冰絲”,喬吉可能也知曉這一民間傳說。“冰絲”與“雪練”照應,而“雨”又是“冰絲”的構成原質,從“雪”到“冰”再到“雨”,既有色彩上的由純白而漸至透明,又有意態上的由靜入動。奇景激發了詩人的奇想,於是得到了“幾千年曬未乾”的奇句。說它奇,一來是因為未經人道,有誰想過瀑布的冰絲還需要“曬”,而事實上確是曬不乾的呢!二來是這一句由空間的壯觀度入時間的壯觀,所謂“思接千載”,從而更增重了瀑布的雄偉感。
前面的四句以豐富的聯想、夸侈的造語,推出了瀑布在天地間的整體形象,其實是遠觀。“露華涼”的第五句出現了觀察者的主體——“人”。“人怯衣單”應“涼”,而“涼”又遙應前面的“雪練寒”。不過前文的“寒”是因瀑布的氣勢、色光而產生的心理感覺,而此處的“涼”則更偏重生理感覺。作者正是通過這種微妙的細節,影示了自己向瀑布的步步逼近。
末尾三句就是在近距離的情形下對瀑布的深入刻畫。“白虹飲澗”,出於“世傳虹能入溪澗飲水”(宋沈括《夢溪筆談》語),這一傳說起源頗古,甲骨文中就有“有出虹自北,飲於河”的卜辭(拓片10405號)。這句是在瀑流與澗面的交接處仰視瀑身,因其高入半空,故說它好似天上的白虹一頭栽進澗中吸水。“玉龍下山”,是指瀑布的近端沿山壁蜿蜒奔流的姿態,蘇軾寫廬山瀑布,有“擘開青玉峽,飛出兩白龍”語,元好問也有“誰著天瓢灑飛雨,半空翻轉玉龍腰”(《黃峪》)的詩句,可見詩人們常將夭矯的游龍與瀑流的形象聯繫在一起。“晴雪飛灘”,則是流瀑在淺水處撞擊山石,迸濺水花如雪的奇觀。這三句不但動態婉然,而且色彩鮮明,如同特寫。既有全景的壯觀,又有區段的特寫,瀑布的形象,就充實豐滿,歷歷在目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