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愛我時長生殿對月說山盟

水仙子·愛我時長生殿對月說山盟

水仙子·愛我時長生殿對月說山盟,元曲,作者無名氏。

作品原文

[雙調]水仙子 無名氏
愛我時長生殿對月說山盟①,愛我時華萼樓停驂緩轡行②,愛我時沉香亭比並著名花詠③。愛我時進荔枝漿解宿酲④,愛我時浴溫泉走翠飛觥⑤。愛我時賞秋夜華清宴⑥,愛我時擊梧桐腔調成⑦。愛我時為顏色傾城。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長生殿:在驪山(今陝西臨潼境內)華清宮中的一所宮殿。又唐代帝、後的寢官也稱長生殿。
②華萼樓:即花萼樓,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唐玄宗所建。驂:三匹馬同拉的車。
③沉香亭:在興慶宮圖龍池東,亭以沉香木建成,故名。
④宿醒:隔夜的酒困。
⑤輩:三足酒杯。觥:角制的酒杯。
⑥華清:官名,一名溫泉宮,在臨潼縣驪山下。宮中有溫泉池,名華清池。
⑦梧桐:指古琴。

作品譯文

他愛我時在長生殿山盟海誓,對著天上的月亮;愛我時華萼樓下緩步同游,松放著車乘的馬韁;愛我時在沉香亭里,將我同牡丹一起譜人歌行。愛我時供進荔枝,甜蜜的汁液把我隔夜的酒困掃蕩;愛我時在驪山溫泉人浴,傳杯行酒,醉度時光。愛我時華清宮開宴同把秋夜玩賞,愛我時親自操琴奏成新腔。愛我時因為我姿容無雙。

作品鑑賞

這首曲中之主角“我”的身份不可動搖,非楊貴妃莫屬,因為所述的種種承恩之舉,都是她獨享的專利。不妨摘抄宋人樂史《楊太真外傳》的若干片段:“上起動必與貴妃同行。”“上每年冬十月幸華清宮,常經冬還宮闕。去即與妃同輦。”“妃子既生於蜀,嗜荔枝,南海荔枝勝於蜀者,故每歲馳驛以進。”“上憑肩而望,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願世世為夫婦。”……諸如“浴溫泉”、“進荔枝”、沉香亭賞花賦《清平調》、長生殿對月密誓來生,在唐人筆記如《國史補》、《松窗錄》、《長恨歌傳》等已有明晰的記載,唐詩如李白《清平調》、自居易《長恨歌》、杜牧《過華清宮》等也多有涉及。未見典籍明載的只有“華萼樓”、“擊梧桐”兩句。但華(花)萼樓為唐玄宗友愛兄弟而建,據《開元傳信記》載,“上與諸王靡H不會聚”於此。而玄宗起動又是“必與貴妃同行”的,“停驂緩轡行”亦是意料中事。至於“擊梧桐”,《宣和畫譜》所著錄的畫家張萱、陳閎、顧閎中都繪有《明皇擊梧桐圖》,張、陳二人即是開元、天寶年間的宮廷畫師,可見也非無據之談。全曲幾乎集中了元人對楊貴妃得寵情狀的全部知識,真可謂“三千寵愛在一身”。
一連串“愛我時”的排比令人眼花繚亂,結末來了句“愛我時為顏色傾城”。這一句粗看似乎多餘,楊貴妃的“顏色傾城”是人所共知的。撇開“四大美人”之類的民間傳說與“回眸一笑百媚生”之類的文學的描寫不說,現存唐玄宗親撰的《王文郁畫貴妃像贊》“憶昔宮中,爾顏類玉”云云,就是當事人留下的最有力證明。但全曲至此戛然而止,就啟發人們去想到這一句的反面,即一旦“顏色”不“傾城”了怎么辦?人老珠黃,色衰愛弛,這是封建宮廷受寵女子的自然命運。“愛我時”是有條件的,也是曇花一現的,這正是全句的潛台詞。於是我們發現,曲中的主角是楊貴妃,但只是名義上的主角。“愛我”的“我”,實際上代表了宮中以色事君的無數不幸女子。借樹開花,借題生髮,正是這首小令的匠意與特色。
元無名氏的另一首《水仙子》將此意表達得更清楚:“愛我時沉香亭畔擊梧桐,愛我時細看華清出浴容。到如今病著床害的十分重,劃地更盼羊車信不通,度春宵帳冷芙蓉。恁占著長生殿,撇我在興慶宮。唱好是下的也玄宗!”虛構了“病楊妃”的情節。兩曲異曲同工,而本篇“愛我時”的排比,以及不動聲色、於結尾突出奇兵的處理,則更具散曲的“蒜酪”風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