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夜雨》是元代曲作家徐再思所作的一首散曲。這是一首悲秋感懷之作,不但寫傷秋的情懷,也包含了羈旅的哀怨,更有對父母的掛念。作者先寫秋葉和秋雨勾起了心裡的煩愁。梧桐落葉聲聲似乎提醒人秋天來了,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也仿佛都在人心上不停地增添愁怨。三更才勉強入眠,不過三更就又醒了來,連一個好夢都沒法做成。擺起棋盤,獨自下棋消遣,燈花落盡,棋局仍未撤去。深嘆客旅他鄉,十年一覺黃粱夢,功名未成;而父母留在家中,又未得回去服侍盡孝。這種種的煩憂一齊湧上心頭,讓人愁思百結,感慨不已。全曲語言簡潔,風格自然清雅,意境優美。

正文原文

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①,三更歸夢三更後②。

水仙子·夜雨水仙子·夜雨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③。

枕上十年事④,江南二老憂⑤,都到心頭。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三更:指夜半時分。

2、歸夢:回家的夢。

3、燈花:燈心餘燼結成的花形。杜甫《獨酌成詩》:“燈花何太喜,酒綠正相親”。

4、新豐:地名,在今陝西省臨潼東北。

5、逆旅:客舍。《唐書·馬周傳》記,唐人馬周未發跡之前,客居新豐,遭店主人冷遇。這裡以馬周自況,言旅途備受風霜、冷遇之苦。

6、淹留:滯留。

7、江南:指作者自己的家鄉,即浙江嘉興一帶。

8、二老:父母雙親。

白話譯文

梧桐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濃濃的秋。芭蕉葉上的每一滴雨,都讓人感到深深的愁。夜裡做著的歸家好夢,一直延續到三更之後。燈花敲落棋子還未收,嘆新豐孤館文士羈留。十年宦海奮鬥的情景,江南家鄉父母的擔憂,一時間都湧上了心頭。

創作背景

此曲為作者漂泊在外,棲宿在旅店裡逢夜雨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寫羈旅愁思的小令。曲作一開始就用鼎足對形式:“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既點明了時間、環境、又照應了題目,更交待了此曲的感情基調。梧桐葉落,颯颯聲響,表明是深秋時節;以雨打芭蕉敘出氣候,芭蕉葉大而較硬,聲音清晰而雜亂,與寂寥的旅人的愁緒自然和諧地共鳴起來,仿佛打在心上,千愁萬苦,如雨點密集而下,創造了無限淒涼的環境。作者以《夜雨》為題,通篇卻不著一個“雨”字,而是從聽覺人手,給秋以聲,給芭蕉以愁,借“雨”寫“愁”;“一聲”聲,“一點”點,既形象地寫出了秋雨連綿不斷的特點,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縷縷愁思如同這秋雨一樣無法斷絕,從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接著連用兩個“三更”,以點出“歸夢”之難成:由於萬千愁緒,以致夜不能寐。歸鄉之夢又為作者平添了一份鄉愁,故“歸夢”兩字承上啟下,既補敘了愁因,又為下文夢醒的描寫作了必要的鋪墊。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騷客常以此描寫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鄉,半夜“歸夢”,引起人無限的愁思和惘悵。因此,作者以一個“愁”字,點出全曲的感情基調。

“落燈花棋未收”,雨夜下棋,本為排遣愁悶,然而棋後懶於收撿,可見是越下越愁悶,正像李白所言“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此句從視覺角度渲染鄉愁,化用宋代詩人趙師秀《約客》詩:“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的詩意,寫雨夜客居時的孤寂。而殘燈照空局的景象,則進一步表現了深秋雨夜的淒涼和愁苦。因此,“落燈花棋未收”是由景向情過渡句,接“三更”時分,引出更深喟嘆。

“嘆新豐逆旅淹留。”此句借用唐代名臣馬周之典,唐人馬周未登第時,曾旅宿新豐,受店主冷遇,後世借指旅愁。《堅瓠集》載徐再思“旅寄江湖十年不歸”,曾滯留北方十多年,然而仕途多艱,僅做過下等的小官。這裡以馬周自況,羈旅他鄉,飽受寂寥愁苦,然而仕進無門,一事無成,窮途潦倒,仿佛馬周當年為新豐客般備受冷落。而馬周窮途尚有常何引薦,自己懷才不遇,久困異鄉,前途渺茫。而且客居地“新豐”之得名本就與鄉愁有關,加之前句“歸夢”的導誘,聯想到自己與馬周境遇迥異,是愁上添愁。一個“嘆”字,把自己羈旅異鄉的孤寂,懷才不遇的愁悶,盡收其中。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作者躺在床上,回想起十年來孤身一人漂泊在外的種種往事,年邁的父母遠在江南,自己不但未盡孝,反倒讓二老擔憂,如今功名也未成。孤寂、怨恨、自責、思親等種種愁苦,都凝結為“都到心頭”四字,道出了深秋夜雨時心頭愁苦的具體內容。

此曲採用作者慣用的重詞疊字手法,善用數詞人曲,如“一聲”、“一點”、“三更”、“十”、“二”等,給人以迴環復沓,一詠三嘆之感。全曲情景交融,用典用對,貼切自然,不愧為“情中緊語”。

名家評論

《元曲三百首》:全曲語言自然流利,是謂“情中緊語”。

作者簡介

徐再思,生卒年不詳(約1320年前後在世),字德可,因喜食甘飴,故號甜齋。浙江嘉興人。元代散曲作家。其作品善於借用俗謠俚曲,抒情深細、對仗工整,風格清新秀麗。今存散曲103首。

作品評鑑

水仙子·夜雨水仙子·夜雨

開頭三句“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寫詩人在雨夜借宿他鄉,半夜三更聽到外邊風吹梧桐葉,雨打芭蕉聲,不禁愁腸百結,夜不能寐。古人云,一葉而知秋。更何況梧桐在古典詩詞中又是淒涼悲傷的象徵。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捲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淒涼寂寞的深宮裡,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託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再如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寫梧桐葉落,細雨黃昏,滿目淒涼,更添愁思。所以這裡雨滴梧桐的,渲染了因綿綿的鄉思、悠悠的鄉情所帶給作者的無窮的愁苦和悲哀。

第四句“落燈花棋未收”,寫歸夢忽醒,回到了獨宿客舍的現實情景。夢醒後,首先看到一盞殘燈,由燈光看到凌亂的棋局,由棋局而想到自己的處境。化用宋代趙師秀的名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殘棋未收,燈花已落,從側面刻畫思鄉者夢前以棋解悶,夢後獨對孤燈百無聊賴的神態。第五句“嘆新豐孤館人留”,聯想到唐初大臣馬周的遭遇。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這裡暗示了詩人百無聊賴、備受冷落的情懷,抒發了對窮愁潦倒生活的不滿。

最後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寫雨夜夢醒,勾起作者無限的愁思。人生的酸甜苦辣一時湧上心頭,回想平生成敗的經歷,他仿佛看到和妻子在枕上喁喁細語的景象,看到雙親在家裡為他擔驚受怕的面容。作者心潮澎湃,再也不能入睡。這裡詩人用了傳統詩詞中從對面落筆的手法,不寫自己如何思念雙親,而寫二老為遊子擔心,於是使文意更加婉曲,讀來令人迴腸盪氣,“都到心頭”,四字戛然而止,含無限憤慨,令人回味無窮。

遊子思鄉之主題,在傳統詩歌中是屢見不鮮的。而此曲把遊子思緒刻畫得細緻入微,頗具典型意義。特別是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三句,耐人尋味:連用幾個相同的數詞和量詞,音調錯落和諧,正好表現忐忑難安的心情;說一聲桐葉,一點芭蕉,即意味著一聲秋意,一點愁思,而桐葉聲聲,蕉雨滴淅,則秋意無邊,愁思無限的意蘊可以想見。曲中以最少的數詞卻能包涵著最大的容量,細膩真切地道出了作者因思鄉而斷腸的情懷。

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動人。

作者介紹

徐再思,生卒年不詳。字德可,浙江嘉興人,因喜甜食,故號甜齋。曾任嘉興路吏。他的散曲多寫江南景致和閨情春思,曲風端謹秀麗,雍容平和,婉約工巧,清新自然,屬清麗派,曲風被朱權評為“如桂林秋月”。

讀後有感

還記得高中時,不知在哪張語文試卷看到了這樣一首詞,由於它是由數字組成,而且琅琅上口,基本看一遍就記住了: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前面幾句輕描淡寫的以景物烘托出在外的遊子淒涼的處境及淡淡的鄉愁, 但到了最後兩句,筆鋒突轉,把那種不能功成名就的榮歸故里、光耀門楣以及對父母牽掛的深深歉意已經敘述的非常濃厚了。

其實,這首詩能引起共鳴是因為它把那群遊子的心聲給寫了出來。要是在古代,我也是南麟北走(有點高抬自己),身在異鄉為異客,每回都是背負著父母家人沉重的期望踏上茫茫求學路(有時覺得就是秀才進京趕考一樣),按照家人的想法,要是考上研究生、博士那就是鯉魚躍龍門,可是如今躍了龍門也不是一路青雲直上。有時感覺念了這么多年書,畢業了又能怎樣時,就覺得自己是寄生在父母身上的吸血蟲,把他們的背吸成了弓形,把他們的青春吸成了乾癟的模樣。每回電話里,父母含著笑意對明天美好生活憧憬的口吻那就是一種責任,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的我只能是深深的愧疚,盡力去做吧。

我真的好喜歡這首詩喔,所以把它抄下來,只可惜沒學過。人的人生經歷與他的寫作背景有關。我對徐在再一無所知,所以只得憑自己的感覺去認識。全詩緊扣一個“愁”字。秋萬人凋謝、枯萎,一直都被那些文人墨客冠上了憂傷的情愫,所以一直都有悲秋之說。作者借梧葉、芭蕉來抒發自己心中的焦急。“嘆”表明了作者的無奈。“新豐”是一個地名,由王維的《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中可看出。”十年事“說時事情的重要性。”江南二老憂“明明是作者思念新人,卻說親人在擔憂他,這與”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有一曲同功之妙。

秋雨償停地下著,作者無奈,只好在旅館留宿。燈點著,想靠下棋來打發時間,但卻又無心再下。都已經三更了,時間怎么過得這么慢啊。秋雨還在不停的下著,窗外的梧葉又落了吧,芭蕉也淋濕了。都已經三更了,想睡,卻又睡不著。家中的雙親可能正在為自己而擔憂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