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院附中

民院附中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地處千年古都鹹陽,北依鹹陽國際機場,南靠隴海鐵路,距陝西省會西安市僅一步之遙,是西藏通往內地的天然驛站。在陝西省、西藏自治區和鹹陽市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西藏民族學院附中依託高校資源優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三個面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定地走外延與內涵和諧式發展之路,把學校建設成了一所富有“現代、民族、育人”特色的一流名校。

辦學理念

堅持科學發展觀,全力打造“現代、民族、育人”的精品附中

地理位置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地處千年古都鹹陽,北依鹹陽國際機場,南靠隴海鐵路,距陝西省會西安市僅一步之遙,是西藏通往內地的天然驛站。

建校歷史

民院附中的前身曾隸屬於西藏民族學院大學預科。

1962年學院在預科設立了國小

1969年擴展為國中

1972年發展成高中

1985年正式遷出預科,獨立建校,成為一所從國小到高中的12年一貫制學校

1992年,附中作為學院領導下的附屬單位,辦學規模小,在校中小學生總共只有267人,教職工30多人;辦學模式封閉,與周邊學校不相往來;辦學理念單一,只為民院教職工子女服務

1992年在黨的十四大改革開放路線的指引下,在學院黨委的支持下,附中堅持改革開放,更新辦學理念,樹立為西藏自治區農牧民服務、為屬地人民服務和為學院教職工服務的辦學理念。引進人才,廣納賢才;開門辦學,擴大辦學規模;緊緊圍繞教育教學這箇中心,從嚴治校,精細管理,使學校發展逐步走向規模化、科學化和規範化的道路。十多年來,民院附中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銳意改革,不斷進取,兩次建校,三次騰飛,到2007年9月附中已有4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00多人,教職員工166人,其中特級教師5人,學科專家8人,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45人,中學一級教師51人。已由一所簡陋封閉的子弟學校,發展成為一所擁有省內一流辦學條件、全面開放的標準化中學。

2005年在西藏民族學院附近建立新的教學樓

辦學成果

近十年來,高考上線率連年上升,本科上線率達到87.5%。已培養了7名高考文理科狀元,6名清華、北大學生, 5000多名高校大學生。2007年附中的國小、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名列渭城區前茅,高考二本上線率達47.2%,名列鹹陽市第三,綜合考評第六;我校李華同學榮獲鹹陽市渭城區高考理科狀元,被清華大學錄取。學生在全國、省、市及自治區的數學、英語、化學、物理、生物等學科競賽中先後有1450多人獲獎,其中數學學科在全國冬令營中近四年連續獲獎,在中國西部數學競賽和全國奧林匹克聯賽中近六年連續多人獲得一、二等獎。

藏陝兩地教育評估專家一致認為:民院附中教育理念新,辦學定位準,設備檔次高,師資隊伍強,素質教育實,示範作用先。

民院附中被命名為陝西省標準化高中、西藏自治區重點高中、西藏自治區文明學校、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陝西省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示範學校、陝西省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基礎教育資源建設實驗基地學校、陝西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華東師大基礎教育實驗基地、教育部教育信息資源庫實驗學校、國家籃協後備訓練基地;多次榮獲鹹陽市教育教學先進集體、鹹陽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鹹陽市環保先進集體、“陝西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先進集體、全國體育衛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理念超前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秉承“以人為本,以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為本”和“藏漢民族交流融合”的辦學思想,堅持“封閉、人文、科學”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以真誠感動人,以真理感召人,以真事鍛鍊人,以真績成就人,樹立了“正氣、志氣、朝氣、靈氣”的良好校風和“明禮、博學、慎思、篤行”的學風,打造了一所理念超前、管理精細、設備一流的數位化樣本學校。

2005年,投資700多萬元購置了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裝備了54個多媒體數位化網路教室、3個學生機房、2個電子備課室、3個互動式的語音室、2個數碼物理力學和全息生物數碼實驗室、2個可容納200多人學術報告廳,建立了一座20萬冊的電子圖書館和校園數字廣播系統以及譽稱“西北第一眼”的大口徑天文台。

2007年10月,又裝備了2個機器人和1個汽車模擬駕駛通用技術實驗室。一座總投資700多萬元的陝西省援建項目圖書實驗樓正在籌建中。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西藏民族學院附中的管理日益精細,日臻完善。教學管理,以教導處為中心,實施“兩維六環一通道”網路化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服務、督查、提高於一體的管理目標;德育管理,以學生處為中心,堅持重心下移,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採取日查、周評、月總、學終考評的措施,實現了文明、守紀、和諧、有序的德育管理目標;生活管理,以食宿管理科為中心,領導分工負責、警校共建,公寓化管理,實現了安全、整潔、健康、溫馨的管理目標。

體現人文關懷,實行獎助結合,幫貧扶困,每年減免貧困生學雜費達60萬元。愛心基金會吸納社會賢達捐贈和師生捐款累計十多萬元,每年有近百名特困生享受資助,每年發放獎學金2萬多元,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創建了全方位的保障體系。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已經對藏族學生吉米仁增和索朗次仁實行了從國小三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習、生活、醫療等全程資助;愛心基金會每年拿出3萬元,資助9名藏族特困生。

近十年來,西藏民族學院附中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國小、國中在渭城區的質量檢測和升學考試中名列第二。高考成績和升學率逐年提高,在全國和省級競賽中,數、理、化、生物和英語等學科列連年獲獎。

名師薈萃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一直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之本。一是堅持“引進人,重用人”,以優厚的待遇吸引專家、名師加盟,使教師隊伍有了領頭人。二是堅持“尊重人,激勵人”,以科學的用人機制,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三是堅持“培養人,發展人”,以科學的發展觀統攬師資隊伍建設工作。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西藏民族學院附中擁有了一支“學科專家引領、中堅力量雄厚、整體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

目前,166名教職員工中,高級教師45名,國家級培訓骨幹教師2名,特級教師5名,學科專家8名,省市教學能手15名,省、市級專業學會理事長4名,教育碩士3人,56人已從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班結業。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的教師愛崗敬業,具有很強的奉獻精神和凝聚力,教育教學效果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普遍認可,教師中現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市級優秀教師3人,每年受市級以上單科獎勵教師均在10人以上。

以校為本

教研互動,以研促教,構建了多層次、高質量、開放型的科研型學校。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擁有一支善鑽研、會研究的校本教研隊伍,形成了學科專家引領、中堅力量支撐、教師全員參與的校本教研格局,創建了教師專業化持續發展的互動平台。教師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形成了300多份研究性學習報告。廣泛開發課程資源,開發了《讓我們一起成長》、《訓詁學在中學語文中的套用》、《愛鹹陽,愛故鄉》、《探索日月星辰》、《西藏民俗與文化》等20多本校本課程。

民院附中 民院附中

乘著新課程改革的強勁東風,西藏民族學院附中作為陝西省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樣本學校,採取校本驅動策略,重視校本教研和培訓工作。先後舉辦了26期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師論壇”,構建了全員參與,校本驅動;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多維互動,合作探究的校本教研模式。刷新了全校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激發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科研積極性。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先後邀請華東師範大學丁剛教授、深圳翠園中學劉人云校長、上海建青中學吳子健校長等來校傳授教育理念,分期委派60多名教師赴廣東、江蘇、上海等地實地考察學習新課改理念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立足本校,有計畫、有組織、分層次的開展校本主體式培訓,舉辦了10多期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班,使全體教師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技能。2007年8月,民院附中利用暑假組織全體教職工進行了為期10天的新課程校本培訓。目前,50歲以上教師學會了使用網路教室設備,熟練使用多功能數字講台,調用資源庫中的CAI課件;40歲以上的教師學會了Powerpoint製作技術;35歲以上教師學會了FLASH動畫技術和CAI課件製作技術;35歲以下的教師除學習以上技術外,還學會了網路維護、網頁製作等技術。

2007年12月,附中與西安中學、西工大附中、交大附中、師大附中和西鐵一中結為友好學校,強強聯手,為附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勁的智慧型外援。

從2008年起,附中在鹹陽率先推行首席教師制,並於華東師範大學教科院達成協定,每學期將選派4名教師和領導前往其基地學校接受實地培訓和鍛鍊。

從2001年起,西藏民族學院附中先後啟動了9項省市級課題研究,30多項校本課題。2002年承擔的“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陝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十五”課題。經過四年邊實驗、邊總結、邊推廣,圓滿完成了該課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 年順利通過了省級鑑定,並受到了省上專家的一致好評。該課題被評為優秀課題,我校被教育廳命名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十五”課題研究“先進集體”,同時有5位教師分別榮獲單項獎勵。2007年民院附中被陝西省教育廳推薦為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十年來,教師發表論文735篇,出版專著76本,彙編了《現代教育技術實驗課題材料彙編》、《教育教學論文彙編》;定期彙編《優秀教學札記選編》、《優秀教案選編》;編印季刊《附中教研》。骨幹教師送教下鄉,學科專家走進鹹陽教育電視台節目,大展附中風采。

豐富多彩

創建和諧校園,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龍頭,帶動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形成多元文化機制, 創建綠色校園文化,實現“現代”(現代理念、現代氣息、現代節奏)、“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教書育人)和“民族”(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民族團結)的校園文化建設目標。

與周邊學校開展“手拉手”活動,實現資源共享,使教育資源始終處於最優狀態;大力開展愛國教育活動,開闢了茂陵、漢陽陵、鹹陽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西藏民族學院校辦工廠勞動基地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橋底飛彈部隊國防教育基地;開設黨課、團課;創辦校園廣播站、文學社、漫畫社、志願者服務隊,形成了富有附中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

被確定為國家籃協後備訓練基地的苗苗籃球隊,先後向省運動隊、體工隊和高校輸送90多名體育新秀。“愛樂”藝術團、“愛樂”管樂隊和書法繪畫小組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2006年在全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珠海廣播電視台主辦的全苗杯第二屆全國兒童藝術展演節目徵集評選活動中,西藏民族學院附中選送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榮獲二等獎和優秀演員獎。

“十一五”期間,西藏民族學院附中將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以創建陝西省示範高中為目標,以發揮自治區基礎教育視窗、示範和基地作用為根本,繼續恪守“以師生的和諧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文化立校、學術興校、管理強校”三大戰略工程,全力打造一所“呼喚個性、成就師生、發展學校”的精品民院附中,為藏、陝兩地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